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柔和中蕴藏着坚毅。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纪念浙江烈士原创诗词楹联辞赋二等奖作品江西曾小云题柔石联有曰:“斯人乃左联英烈中最长,恨早折朝花,永别了母亲奴隶;其事于鲁迅杂文里尤详,叹至刚柔石,实谓之民族脊梁”。
中共党员,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知名作家。他柔中带刚,犹如一颗灿烂的新星,光耀夺目,一方刚柔兼具的桥石,朴实顽强。他不只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多产青年作家,而且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前驱,中外闻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 朝花社。一九三〇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也为基本构成员之一,尽力于普罗文学运动。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五月间,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毕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一篇。
“热血洒神州,英名万古留。屠夫犹可恨,杀戮使人愁”。以“共产分子”、“宣传赤化”等罪名于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经特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背后的子弹突然击中他,心中来不及说出的爱和怒。化作一股鲜红的热血,染红了上海龙华那个地方。
单是一个柔石,就在鲁迅日记中被提及不下百次。鲁迅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沉痛地缅怀战友,无时无刻不在鞭挞那些“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至于《为了忘却的记念》及其中的“悼柔石诗”,更是感人至深,影响尤为深远。“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与其说《悼柔石》是一首悼亡诗.倒不如说它是一篇讨伐黑暗统治的檄文。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几乎顾不到去欣赏它美妙的诗意,它带给我们的是愤愤不平的心绪和灼灼燃燃的义愤。 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社会里,诗人的笔确实找不到落脚点。唯有月光如水善解人意,脉脉含情地照着作者那黑色的衣裳。月光如水给人以请冷的感觉,黑色的次裳更显得肃穆庄严。这也正是作者此时此地的心境。唯待夜半如水的冷月陪伴身着缁衣形单影只的他。此联每一个字都刻划着鲁迅对反动派无比的仇恨和对烈士深切的痛悼之情!结尾处的两句诗,构成了—幅静物画。洁白的月光如纱黑色的衣裳含悲,是在向那些死去的英烈致哀,也是在向社会发出控诉。《悼柔石》这首诗风格沉郎冷峻,笔法起伏跌宕,读来荡气回肠。
在柔石牺牲二周年之际,鲁迅又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柔石。他写道:“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篇编入中学教科书的文章,成为讨伐反动、纪念烈士的经典。哀悼之情,动人心魂;愤怒之意.迫人肝胆。它是催泪的娩歌,更是催征的鼓点。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歌,就是由我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柔石翻译的,这也正是其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的写照。柔石的起点并不高,但是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跟着时代前进。柔石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抗争,纳入了向黑暗社会冲击的洪流。一生共留下55万字的创作作品和63万字的译作,这些小说对当时思想运动的进行造成了重大影响,解放思想,化纸笔为枪矛,鼓舞当时大批青年革命。他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坛。柔石,只是革命猛士,是烈士柔石;而作为多愁善感作家的他,我们知之甚少。多亏那本类似自传的《二月》对于这个大时代里的边缘人,小说有所批判,有所省思,也有所顾惜。“文革”前那部《早春二月》的电影,让我们记住了柔石。好似冥冥中的安排,同样也在早春二月。柔石因叛徒出卖被当局秘密杀害,他的人生历程被残酷地定格在29岁,龙华成了他永久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