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期间,湖北省襄樊市一位联友纪念卢焘烈士牺牲六十周年附文说:“岂忍江山分半壁,涉足于桂川云贵之间,从布衣而铁甲,傲骨铮铮担道义;甘为梁栋柱南天,全身乎利禄功名以外,虽殒命却成仁,忠心耿耿耀乾坤”。
在贵阳市二桥转弯塘,在两山夹峙的公路旁,在巍峨雄壮的山岩下,有一块小小的祭祀之地。三层白石栏杆围着小巧的纪念亭,亭中白绵石石碑上,记录着逝者的生平。1882年,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壮族农家。19岁从军,加入同盟会,反对清政府,积极从事国民革命。后遭通缉,遂改名卢焘。辗转逃至云南,进入讲武学堂,与朱德元帅同学,并结为兰谱兄弟。毕业后,同在蔡锷军中,响应武昌起义,参加推翻清王朝云南地方政权的战斗。联曰:“少壮志高,护国维民,入同盟,伐帝制,丹心热血荣黔桂;黎明星殒,舍生取义,山载德,水流芳,大爱丰功耀古今”。
1916年,蔡锷在滇黔两省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卢焘任东支队二团团长,后升任黔军步兵旅旅长。1917年,贵州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护法军,任湘黔联军总指挥。1920年,代理黔军总司令。1921年5月,孙中山先生就任非常大总统后,电令卢焘为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省长,贵州抗日救国总司令、国家制宪委员、国大代表等职,由陆军中将升任上将。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及护国护法战争等,领衔国民党陆军上将。
就在卢焘将军出任贵阳临时治安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时候,穷凶极恶的国民党89军军长,特务头子刘伯龙窜逃到贵阳,他对卢焘将军的义举仇恨以极,1949年11月14日清晨,他以开军事会议的名义派车接卢焘先生,将先生杀害于途中。噩耗传开,贵阳全城震怒,万民悲愤。就这样,这位从广西大山走出、骁勇善战、戎马一生的布衣将军,却在黎明前血染贵阳大地,长眠贵州高原。而可喜的是,12小时后,人民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就于当晚挺进了贵阳,消灭了还残留在城里的国民党宪兵特务。15日上午,人民解放军大部队浩浩荡荡正式入城,贵阳宣布解放。就在仅隔4天之后的18日,杀害将军的罪魁祸首刘伯龙,也被将军昔日的老部下、时任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在晴隆县将其就地枪决,真是恶有恶报!
卢焘将军1936年就在这片土地上,就任贵州抗日救国军总司令时,抒发“功在社会,德被人群;黔南柱石,桂北藩屏;声誉远播,举世闻名;事业不朽,典范犹存“的豪迈诗句和自题联:“衣食最难,为人切莫偷安,偷安即成困境;福禄不大,处世要能耐苦,耐苦自见坦途”。卢焘将军一生淡泊名利,素食布衣,他没有窃掠者的豪富,也没有显达者的跃武扬威,作为那个时代那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军人,他的豁达大度、淡泊闲适、彻底的平民作风,令人肃然起敬。卢焘淡泊明志,为官廉洁,在川南、贵州、广西、湘西等他工作过的地方,人们有口皆碑。被人们誉称为“活菩萨”、“和平使者”。他为人博爱、和平、仁慈真乃:“抱利器于怀,护国有功、护法有功,肝胆一生真烈士;由布衣而起,为黔倾爱、为民倾爱,胸襟万里大将军”。
1949年12月16日,朱德总司令和李济深先生联袂发来唁电:“惊悉寿慈先生惨遭毒手,无任痛悼……”。朱德总司令还派专人从北京专程送来一条长3米宽1.6米的绸缎祭帐,上面题写着为卢焘老将军的挽联:“英雄不死,永志人心”,进军贵阳的人民解放军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军管会主席陈曾固挽联云:“为社会牺牲,先生堪拜,毁仁义以肆虐,大憝宜诛。”时任西南军事联络员陈又新送的挽联是:“衔命飞骑问起居,八千里路遄归,恨我挽救乏术;捎躯饲虎安闾阎,三十万人解放,知公不负平生”。时任贵阳市委书记兼市任秦天真送的挽联是:“起撑危局功在筑城此无良对匪党人人切齿,出抗顽凶情殷闾阎感斯铭德哭先生个个伤心”。举行追悼大会,为期七天,收到挽联、挽诗、挽词和唁电等达410余帧。寄托对这位山城百姓的忠厚长者的哀思,其悼念的诗文多如雪花,这就是人民对卢焘的悼念……
德垂大地,碧血染成霞彩红。全国有烈士成千上万,广西人民的优秀儿子卢焘、是民族英雄、像卢焘这样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能由共产党追认为国家级革命烈士,为数不多,值得大书特书地褒扬。张家口市诗词协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董汝河有联曰:“戎马寄平生,志造共和,力抗敌倭,讨袁反蒋,披八千风雨,抛洒一腔热血,乃布衣,乃将军,乃大英雄真本色;声名光故里,功铭青史,德垂后裔,励世催人,适六十春秋,飞扬万杆红旗,照山水,照日月,照新事业美前程”。丰碑高百丈,万重气象。“反清、讨袁、抗日,革命何求?大任双肩担社稷;履义、秉正、守廉,楷模永树,英风千古壮河山”。我写这篇文章或许还不是很成熟,只表达自己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