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衙署是封建时代的政权机构,衙联是封建文化与皇权文化的缩影。浮梁是一个陌生的地名,它出现在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只是一掠而过,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然而,有幸来到景德镇浮梁旧县,亲临“浮梁县署”——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大门口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处绝不应一掠而过的“中国第一县衙。”它是古代政治的一面镜子,是儒家“修齐治平”学说和忠孝仁义的积极用世思想展现的地方。
所谓“七品芝麻官”,是人们对县官的通俗叫法,而浮梁旧县署却是全国唯一的五品县衙。因浮梁县“水土宜陶”过去一直是全国制瓷中心,以瓷茶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格局在各个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朝廷派出的督陶官是正三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正七品的浮梁县令不能直接向督陶官汇报工作,于是浮梁知县得以钦赐正五品衔,县衙内存有一块乾隆33年的“奉旨碑”“特调浮梁正堂加五级”;明间背檀坊下书有“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权知浮梁事张,毛公建”钦赐五品,由此也可看出该县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地位之高。城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千余年来,饱经忧患,屡毁屡建,现存古县衙,最后一次大修于清道光年间,至宣统元年重修大堂,距今170年,占地64495平方米。现保留中轴线上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映入眼帘的照壁上绘一幅倒蝙蝠、莲花、如意云纹图。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庄严和轻松并存,厚重与俏雅生辉。游历古县衙,在欣赏“奇妙”建筑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封建衙门官府威严气派。正中额枋上高悬“浮梁县署”。东梢置“喊冤鼓”、西梢置“诬告加三等”、“越讼杖五十”两块碑刻。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杖、官轿、夹棍,“帝制早废,县衙犹存”,“珍贵史迹,进门有益”,游客至此览临,既可以领略古代衙府的风貌,了解封建社会衙门的历史、政治、文化知识;也可以寓教于乐,过把古代五品知县官瘾,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岁月时空走廊,寓教于游玩之间实为爽事。浮梁从某种意义毫无夸张地说,可以称为北京故宫的县级版。
“一座县级衙暑,半部清史写照”,置身其中,细细品位,顿觉心也怡然,意也怡然。浮梁五品古县衙的建筑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要说特色,则是它具有民本思想和清廉作风,颇有警戒和鞭策作用让人肃然起敬的匾额和楹联,多是官箴,有劝诫或自勉之意。“清、慎、勤”,这是浮梁县衙三堂中的匾额文,意为廉洁、谨慎、勤勉。出自三国时司马昭训长吏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勤政清廉,是为官的根本,所谓“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为官者如果贪婪成性,枉取不义之财,是不可能有威信的,最后免不了落个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县衙大门的楹联是“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以表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愿,此联是浮梁县衙大门的楹联,既指出了地方官责任的重大,又说出了脚踏实地勤政为民的决心,有点像施政的宣言。过去知县任期三年一届,可以连任三届,所以说十年踏地,表示自己不谋求官职的升迁,愿意为浮梁人民实实在在做一点事情。而现在的官员人事更迭频繁,谁要是声称不谋求职位升迁,还不被看成另类才怪。真乃“从来清白无遗漏,自古争贪有后殃”。廉与贪,古今中外的正反典型举不胜举,其道理也不言自明,可人的贪欲之心却如洪水猛兽,前“腐”后继者大有人在。
最为出名的三堂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官位重要么?当然重要,而百姓也重要。但把荣誉全系在官位上,似乎就不妥了。现在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以及与普通群众之间的差别越拉越大,当上公务员潇洒务一生就有了保障,当上领导干部就出有车,食有宴,玩有陪,那怕是走路都分先后,排位也要分出个大小,处处都要体现出官大官小的不同。在这种氛围下,当官就成为公职人员唯此唯大的第一要务,削尖脑袋也好,消极怠工也好,有的已到了极端、到了变态的地步,那里还会记得自己也是老百姓呵。“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头过;门庭豁开,江山常在掌中看。”“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这几联道出了为政者地位的重要,责任的重大,应该胸怀报国之志,以百姓的福祉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百姓的安危,以无愧于纳税人的感恩之心。廉洁公道,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务实为人民多做好事、实事,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贡献,为当地群众多谋利益。
浮梁古县衙中这方面的楹联甚多,反复告诫为官者:“头上有青天,做事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联句不仅言词朴实,而且意境很高。“受一分钱枉法,是为民贼;存半点偏袒意,难对神明。”词言警醒、肯切、感情真挚、语重心长。“受一分昧心钱,赫赫威严,幽有鬼神明有律;行半点欺天事,冥冥果报,远在儿孙近在身。”“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丹心一颗,千金哪比人格贵;清风两袖,万贯不移品行贞。”初为官者,大多能谨慎做事,谦虚待人,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可随着阅历的增长,职位的晋升,手中有权了,掌大权了,便忘乎所以,盛气凌人,为所欲为,似乎官越大知识就越多,本事就越大,掌握了权力就掌握了真理,就无所不能了,就可以凌驾于一切人之上了(职务更高者除外)。持此狂妄自大想法的人有时在嘴上也很谦虚,但在行动上却表现出唯我独尊,大权独揽,喜欢搞“一言堂”,一人说了算,听不得不同意见,表现出种种的官气、邪气、傲气和霸气。
因此,在浮梁古县衙的楹联中,劝为官者谨慎处事,慎重用权的亦不少。这些楹联是古人告诫修身、为官、治政的行为规范,是对廉政文化的精妙诠释。研究学习这些楹联,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能起到镜鉴和启发的积极作用。如二堂过道上的楹联:“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里诫勉为政者不要说大话,夸海口,急于表现自己,重要的是必须时时省身克己,廉洁奉公,每做一件事,都要从整体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到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之事,总不相干。”这一联极其辛辣尖锐,借用来劝谏当今官员在追求政绩上做实功,求实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要做挂羊头卖狗肉之事,存掩耳盗铃之心十分的贴切。同时也告诫官员不要枉为百姓父母,如真想做一番事业,就应心系百姓疾苦,体察民情,体恤民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不终始毋务多业;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这一联告诫人们做事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尽管官职有大小,责任有轻重,但都要尽其所能,尽职尽责,不能以位高权显而肆意发挥,也不能因职位低微而敷衍塞责。可有些官员却心态浮躁,今天抓这个重要,明天赶那个时髦,时不时出个新点子,搞得下面劳民伤财,怨声载道。有的人总抱怨自己职务低,工作学习都没积极性,得过且过,将自己的岗位看得无足轻重,这既是不敬业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人格的玷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