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27日,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殒落了,当代著名作家杜鹏程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是中国文艺界的巨大损失。
杜鹏程 (1921——1991)陕西韩城市人。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现代著名小说作家。早年半工半读,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并就读于八路军随营学校(抗大分校)、鲁迅师范学校、延安大学。1947年起历任新华社随军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陕西作协副主席等职。全国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四届理事。著有小说集《年轻的朋友》、《杜鹏程小说选》;散文集《速写集》、《杜鹏程散文特写选》;论集《我与文艺》及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太平年月》等,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叙写战争与和平史诗第一人的重要地位。
其中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我国建国初期第一部讴歌人民解放战争的名著,被誉为我国描写现代战争的长篇小说的里程碑,而且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怀元帅的艺术形象。著名作家贾平凹说道:“一部《保卫延安》,使老杜成了神,也使老杜成了鬼。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毕竟还是人!”他的一些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在和平的日子里》、《历史的脚步声》等多部作品获得文坛的高度评价。老杜的价值不可能在某种仪式上体现。他在半个世纪中构成的巨大内容需要一代人乃至未来的历史给予详尽诠释。
路遥笔下的杜鹏程老先生:“在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杜鹏程是少数属于敢踏入‘无人区’的勇士,并敢在文学的荒原上竖起自己标帜的人物。他是我们行业的斯巴达克斯。这一切首先体现在他的史诗《保卫延安》之中。这部书使他声名远播,也给他带来过无穷的灾难。”而属于巨人的灾难不也是另是一种勋章吗?杜鹏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名忠诚的革命战士。在生活和创作中,他始终不渝地保持自己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炽热的诗情与哲理的和谐统一,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开拓性建树。
寒雷《绿叶集翠•诗词歌赋》悼杜鹏程:“步履征程曾未休,红旗漫卷绕心头。 挥毫疾写风云史,咏赋浩歌总敞喉。熠熠华章烁睿智,辉煌巨卷耀千秋。魂归故里居高岭,心向黄河望水流”。又读杜鹏程《战争日记》:“煌煌此记震余胸,满纸诗文血染成。万缕情思诚可贵,千金难买史留踪。行间闪现烟烽火,字里犹听砍剑声。瑰丽歌章豪放韵,何知能有几人听”。正因为如此,我在荣誉面前感到深深的惭愧。在这惭愧中不由深深地沉思。
《战争日记》:由杜鹏程夫人张文彬整理于1998年1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42万字,“内容提要”说:“这是西北解放战争的‘毛片’和‘原声带’,不仅具有极为珍贵的史料价值,也具有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段国超《诗词百家•正文清声响唱》:意难忘•悼杜鹏程“秋叶尽黄,欣奔雍村里,顿觉心伤。只见幡影动,不闻话语香。手挥泪,心忒凉,能不咒上苍?文坛上,一星陨落,少我杜郎。坎坷劫难沧桑。总平生涕血,道德文章。上苍知与否?好人应福康。今日事,断人肠,君走太匆忙。君慢走,天界安息,我等接装”。
马萧萧联家挽:“手足情儿女爱四十三年骨肉亲同庚衿契成永诀阖家泪染关山四世恩谊常眷缅 锦绣品大匠才五百万字心血铸一代文星落长安群众悲惊风雨千秋琼章永芬芳” 杜老师战斗了一生,辛苦了一生,写作了一生,他累了,终于安息在故乡的高山上,东望滚滚滔滔奔流不息的黄河,西倚莽莽苍苍的群山,北顾雄伟壮观的龙门,南可以望见生他养他的苏村和高耸入云的司马迁祠墓。
其奖掖后进、虚怀若谷和大师风范可见一斑,令人由衷赞叹。 张天恩 之《深切怀念杜鹏程老师》有:“巨手握定如椽笔,心血铸成传世文。 硝烟滚滚春雷动,《保卫延安》写军魂。秦巴巍巍铁龙飞,“和平日子”惊鬼神。妖风阵阵屹然立,“历史脚步”撼人心。遗恨绵绵辞文苑,《太平年月》梦断魂。英灵长眠象岭上,功业千古日月新。黄河滔滔为君唱,追风自有后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