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2002、10、29刊登吉春《告慰杜老在天之灵-纪念杜鹏程逝世十周年》:在吃饭桌上,我将《寄语杜作家》的小诗从笔记本中抽出来,交给杜鹏程。杜老看着诗、又看看我,激动地热泪盈眶。这首小诗共两段、八句:“闻君故乡还,县府邀相见。谈话逗众笑,热气满房间。名书万代传,小人乱批判。延安宝塔固,蜀道已通天。”杜老看完此诗,连说:“好,好!我要永久保存,留作纪念,咱们从今天起,算是忘年交了。你的笔名就叫吉春,把后边的‘盛’字简化掉吧。”韩城学会副会长吉春清明为故乡名人杜鹏程扫墓有《怀念杜鹏程先生》:“依稀蹉跎二十载,拜谒先生成当年。签名书贵不示人,题词殷殷铭心间。 曾著《保》书人成神,又因此作度日艰。正当《保》剧耀寰宇, 怀念情重满青山”。到1992年《保卫延安》已发行6个版本400多万册,并被译成十几国文字,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连环画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杜鹏程传奇》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赵熙和张文彬老师为此书作序,后记有:“喜剧主笔姚泽芊先生曾对我说:“荣枯生死,乃万物之常序。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死能在活着的人们心中唤起某些忆念,那么,他的一生也可以算作是不太遗憾了吧。”杜鹏程恩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著作,他的为人,他对故乡的爱,他的英雄事迹,不时地让人们回忆和谈论着”。
灵肉同销万古尘,人间又痛失斯文。魂归故里居高岭,知是飘飘哪片云。杜鹏程老师走了,永远地走了!我分明觉得杜鹏程远去的背影,历久弥新,越来越高大了,他对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贡献,他高贵的思想品质,他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