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员辽阔,征途漫漫;攀山越岭,行舟涉水;北风萧萧,衣食无应;故人不在,归期不定;然,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少年志,逐光而行
姚清泉,1934年11月15日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少年困顿,生活艰苦。15岁时,在哥哥的影响下,毅然投身革命,光荣参军,“为人民服务!”,姚清泉以热血祭青春,以无畏敬天地,懵懂又坚定地跟着部队踏上了东迁之路。1949年,姚清泉所在的第二野战军坐船前往南京,沿途常遇土匪等反动势力袭击骚扰,向我军船只投掷炸药,战士们来之即战,且战且行,经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后,部队一路南下,火速赶往重庆。
西北望,逆风踏雪
1950年,中央正式作出进军西藏,争取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统一的决策。16岁的姚清泉随部队投入了解放西藏的战斗。二郎山山势高耸,空气稀薄,很多战士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北风呼啸而过,刮在脸上如刀锋迎面劈来,叫人麻木到生疼,吸入鼻腔直窜心脏,单薄的外衣在此刻仅仅是聊胜于无。姚清泉老人对那段缺衣少食、风餐露宿的日子记忆尤为深刻,两米宽的小帐篷需得容纳4-5人居住,没有东西可铺亦没有被褥可盖,战士们常和衣而睡。一觉醒来,漫天大雪簌簌地下个不停,目之所及,满目刺眼的白,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只能拿纱布在锅底蹭些黑灰后系在眼睛上,方能正常视物。
战昌都,九死不悔
1950年10月,昌都战役打响,战士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存条件下浴血奋战,九死不悔。姚清泉所在的部队行至某山崖处,地势险峻,方位不明,部队派出一支侦查兵小分队前去侦查地形及敌情,不幸被敌军发现,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个别战士死里逃生,恰好遇到姚清泉与其他战友,遂一起将其救下。当时武器装备、衣食医药皆供给不足,一日两餐,且一人一天仅有约二两的配额,每餐也只能分到代食粉勾兑的稀饭,且需等司务长给最后一个战士分配完毕,吹哨后方可统一进食,以此确保每位战士都能得到食物。无数战士用炽热的信仰迸发磅礴的力量,用生命防线浇筑进攻的碉堡,在饥寒交迫中直面死亡,在生死考验中博取生机。
即转业,从头再战
1958年,姚清泉应组织安排,转业至地方,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业务不通便刻苦钻研,出差不易便主动承担,靠着一股拼劲儿连续斩获多项荣誉,得到了上级领导与其他同事的一致认可。连续获得山西省司法厅劳改局1987年、1988年供销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1989年获司法部“从事劳改劳教工作30年,为劳改劳教事业做出了贡献”荣誉证书及奖章;1991年获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离休以后先后在1997年被山西省监狱管理局颁授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在2001年被山西省监狱管理局颁授“纪念山西省监狱工作创建50周年”荣誉奖章;在2002年被山西省监狱管理局颁授“全省监狱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奖牌;
在2019年被长治市潞城区人民政府颁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姚清泉老人在回忆这段尘封的历史时始终面带微笑,和蔼从容,岁月雕刻了他温润的面庞,从军生涯磨砺了他坚毅的性情,岁月从不败英雄,韶华从不负戎装。姚清泉用军礼宣告解放西藏,用一生礼赞国泰民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