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兜底措施,筑牢脱贫“保障网”
1、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几年来,金寨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大湾村提出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探索建立、逐步完善长效扶贫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农村“三变”改革,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建立就业奖补机制,激发贫困劳动者就业,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帮扶率;创新开发居家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劳务岗位,让广大贫困户都能做到“户有一岗”、实现就业脱贫。三是健全金融脱贫机制,通过小额直贷扶持14219户贫困户发展光伏和特色种养业,2351户贫困户通过“户贷企用”每户分红受益2400元左右。四是健全完善社会帮扶机制。五是建立县域结对帮扶机制。
(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和农民群众促膝谈心)
2、完善扶贫兜底措施。几年来,金寨县牢记总书记在大湾村提出的希望,坚持在攻坚克难中强化兜底保障。如今,金寨县全面实施了健康脱贫工程。目前,全县每一个贫困户都享有家庭医生、每一个贫困群众都有健康档案、健康卡,县域范围内就诊可以先看病、后付费,兜底扶贫实现了健康脱贫、教育脱贫、住房脱贫三个方面的“全覆盖”。
五、单位帮扶到村、干部结对到户,万众一心齐攻坚
几年来,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金寨县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单位和企业以及全体干部职工都在积极主动作为、万众一心攻坚。建立实施了“单位包到村、干部包到户”的包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制,所有行政村均有省市县乡四级单位包保负责,所有贫困户均有干部帮扶结对。据统计,全县共有13061名干部参与这项伟大的脱贫工程,他们平均每月至少进村入户1次以上,帮助结对户学政策、学技术,选项目、筹资金,跑销售、拿定单,包增收、包脱贫。
与县内帮扶工作紧密配合、遥相呼应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很多单位、很多个人都加入了金寨脱贫攻坚队伍,上下一心、万众一心、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决战态势一直在不断的升温。据统计,2017年以来,国家人社部、省市县各级共164家单位通过对金寨县实行定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近3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习总书记视察过的贫困户陈泽申高兴地告诉人们,他家2015年的收入不到3000元,2018年已经达到了4万元。总书记视察过的花石乡大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8年底,全村已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的既定目标。
事实上,大湾村的变化只是金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到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348户、16114人,未出列村只剩下4个,贫困发生率下降为百分之二点七。2019年,金寨县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咬定“高质量摘帽”目标不放松,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各级督查暗访反馈问题整改,全年又有6873户、13705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百分之零点三一。
至此,金寨,这个著名的“将军县”在与贫困作战、向着堡垒冲锋的新征程中,又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2020年4月29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寨正式甩掉“穷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可以这么说,这4年是老区金寨脱贫攻坚成效最好的4年。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8.43万人减至1821人,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百分之十四点三降到百分之零点三一,即将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这4年是老区金寨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4年。全县生产总值由四年前88.8亿元增至去年187.7亿元;财政收入由10.08亿元增至2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76.7亿元增至186.65亿元,成功争创20多项国家级荣誉,跻身25项国家级、15项省级改革试点,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4年是老区金寨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几年。累计棚户区改造6000多户、100多万平方米,全面消除新城区危旧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园林县城,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面取缔梅响水库网箱和库湾养殖,“两个替代”行动纵深推进,提前完成全省“美丽乡村整县推进试点”。这4年是老区金寨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几年。4.4万余户农民搬进新居,户均享受补贴15万元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9902元、8503元增至27440元、12351元,低保覆盖率居全省同类地区之首,全民享受“1579”医疗补充保险,一大批民生诉求得到解决,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