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时,向社区居民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身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培养什么样的品格?在《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中,时任中组部干审局局长、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何载讲述了习近平过往的工作经历,以及他身上具备的诸多宝贵特质。这些回忆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卓越的能力,也为当下广大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博采众长,广纳学识
在何载眼里,习近平在工作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勤学加实干。他回忆道:“我去过正定好几次,每次去他办公室,都看到桌子上摆着大量书籍、报刊,有马列主义著作,有毛泽东思想著作,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总是堆得满满的。他平日里都是博览群书,一有时间就抽空加紧学习。”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求是一个人获得不断成长的阶梯。只有坚持学习,广泛阅读,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修养,为练就过硬本领打下扎实基础。习近平“挤时间”学习的毅力,既是对“学无止境”的生动诠释,也为广大干部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实践范本。
何载告诉记者:“习近平同志也非常善于向老同志学习,我认识的很多老同志和他都是好朋友,无论北京的,还是地方上的,习近平同志都经常和他们谈心,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工作提供参考,从不自以为是。此外,青年干部们对他也都很熟悉,反映他非常善于和大家交流,从同志们身上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习近平热爱读书,更有移樽就教的品质。无论是向老同志请教经验,还是与青年干部交流思想,这种虚心求教的态度足以体现一个为政者的智慧与胸襟。
通过不断学习,习近平处理工作上的问题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脚踏实地工作与不断总结经验中,他的工作思路也慢慢上升为理论认识,《摆脱贫困》就是一个生动的证明。对于此书,何载这样评价:“这本书是他在福建宁德的调查,里面绝大多数文章都是他自己写的,其中还有一两篇记者的采访稿。没有学问,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没有丰富的工作实践,更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由此可见,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基石,只有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与不同群体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工作中厚积薄发。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何载认为,善于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领导干部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对一个地区的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要熟悉和掌握。而习近平不仅是熟悉和掌握,关键是他“干一行,学一行,成功一行”。对于习近平的工作,何载说得很中肯:“他在正定先抓农业,农业上去了;抓工业,工业上去了;抓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也上去了。管党建和干部,干部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了。”这种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让他无论在哪个岗位,负责哪项工作,都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1982年到1984年,正定的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农民的人均收入由148元增长到400多元,也翻了一番多。在习近平的努力下,正定由一个“高产穷县”渐渐转变为全面发展的先进县。习近平用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推动地区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因素。
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对于习近平做好工作的重要原因,何载还提到了“勇于担当,有高度的责任心”,他认为这也是现在领导干部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而在当时,个别领导干部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也是有的。何载回忆道:“我在中组部工作期间,接触过的各个层次的领导干部很多,个别地方上的‘一把手’没有什么责任担当,他们不是干工作,而是应付工作,上面怎么说,他就照猫画虎,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极个别干部品质更恶劣,不仅平日里‘懒政’,有了重大突发事件,他们不能挺身而出站在老百姓前面,而是自己先跑了。我在湖南某地待过一段时间,那个地方发了水灾,当地‘一把手’和纪委书记竟然第一时间跑掉了。这样的官员,即使不贪污、不受贿,吃老百姓的粮食也是一种浪费。”缺乏责任担当,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思其职,遇到问题就逃避退缩,甚至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临阵脱逃,置百姓安危于不顾,这样的领导干部对不起身处的岗位和承担的职责,更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反观习近平,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作为的深刻要义。何载告诉记者:“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这个地区有一次遭受了强台风侵袭,他不仅没有躲闪,而且在第一时间冲到前线去指挥战斗,和救灾的人民子弟兵、受灾的老百姓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那一次,我正好在福建调研,这件事是我亲眼所见。”在危急关头,习近平与人民子弟兵和受灾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这种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令人敬佩,令人信服。“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干事担事,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更是价值所在。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担当精神,在困难和危机面前,要站在人民前面,肩负起责任,有所作为。
以身作则,公私分明
身居高位者,要做到以身作则、公私分明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定力。而习近平正是如此要求自己的。何载说:“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见了很多过去一起共事的人、熟悉的人,都向他们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我能走到今天,既是党组织对我的培养,也是你们大家对我的帮助。但是,今后任何人都不能以我的名义、打我的旗号干私事。’同时,他给家里人‘约法三章’,明确提出不能以跟他的关系为借口,来办自己的事。”习近平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了道德标杆。正所谓“上有所率,下有所进;上有所行,下有所仿”,领导干部是各级组织和各个单位的主心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树好标杆、做好表率,是最有力的动员,也是最有效的引领。
从习近平的点滴工作经历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身上闪耀着的可贵品质。广大领导干部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榜样,不断提升自我,磨炼品格,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