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15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锲而不舍 —— 六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为自己考虑多了,就会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来越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彼时主政正定县的习近平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风华正茂的他想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法子——运动会。在《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中,曾任正定县西兆通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张五普对这一别开生面的想法印象深刻。
“两个文明建设”不可偏废
张五普回忆道:“大力抓精神文明建设,是习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一以贯之的。从全国来说,这方面在当时是领风气之先的。当时好多人有片面认识,认为经济建设是中心,精神文明抓不抓不要紧;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就好了。习书记不这么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得很紧。”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经济建设成为无可争议的核心任务,而这也不免催生出了类似“以GDP论英雄”的危险认知。
习近平并不认同这种“经济决定论”,他一面抓经济建设,一面抓精神文明建设,二者都没有放松。人类文明史上,因忽视精神建设而陷入衰落的案例比比皆是。苏联便是在冷战后期片面追求重工业与军事扩张,却放任理想信念崩塌,最终导致意识形态阵地全面失守。反观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其鼎盛气象不仅源自金戈铁马的军事威慑与海内殷实的物质基础,更植根于华夏文明对社会秩序的深度整合、“胡汉文化交融”对精神疆域的持续拓展。这种物质创造与文化创新的双向赋能,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良性互构。
历史为证,脱离了精神文明支撑的经济繁荣,难免昙花一现,习近平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给予精神文明建设足够的重视。
“钱袋子”要“鼓”,精神要“富”
精神文明建设要抓紧,可是怎么抓却是重中之重。张五普接着讲道:“1984年春天,习书记提出搞一场全县全民运动会,在正定一中操场举行。提出后,好多人不理解,认为体育运动多年不搞了,1958年以来全民体育运动就停了,学生运动会都很少开,现在搞经济建设,弄这个运动会干啥?没有多大必要。习书记不这样认为,他反复讲,‘我们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老百姓“钱袋子”要鼓起来,精神也要丰富起来,身体也要健康起来,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搞全民运动会这件事情意义重大。’”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越吹越劲,搞经济大家热情都很高,却有不少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足,习近平另辟蹊径,以全民体育运动为切入点,动员全县1300多人参加,以体育为支点撬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新时代以来的十余年,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初心未改,在他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体育场地达484.1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平方米,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百分之37.2,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同时,“村BA”“村超”“村排”“龙舟”等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火热开展,各类充满农趣的群众赛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贵州“村BA”单场赛事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收入增长百分之200。通过“体育+文旅”模式,乡村依托自然景观举办马拉松、骑行等活动,2024年浙江湖州通过健身步道串联景区,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百分之25……乡村体育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也是撬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增加值占GDP比重达百分之2。瞩目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习近平的超前意识,更离不开他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不懈的抓早、抓紧。
持之以恒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作为未来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指标,把“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2035 年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在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五大创建”为抓手,推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建设全面开花……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已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今天,我国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要从“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仍需回答好“何以文明”的历史之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