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吴志民>>正文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一一参观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组图)
来源:美篇
作者:吴志民
浏览次数:
2025-01-15 09:03:1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珠水滔滔,南海浩淼。二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扬帆起航。从1757年至1842年,清代十三行是朝廷特许的对欧美的海上贸易特区,成就了广州历史上一段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广州十三行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片。它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世界透视中国的南风窗。十三行文化中诚信务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被广州人传承至今。

    2025年1月14日上午,我们一家到此参观。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成立于2016年9月,建于清代广州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现广州文化公园)。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是专题性历史博物馆,常设“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文物专室陈列展”,以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辉煌历史。

    馆藏文物主要为王恒、冯杰伉俪无偿捐赠,包括广彩瓷、通草画、广绣、铜胎画珐琅、外销扇、五常家具、银器、玻璃画、油画、外销壁纸画、漆器等文物5400多件(套),涵盖了清代广州的主要外销艺术品。

    一楼展厅为“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面积2450平方米,该展览共分为“开海设关”、“十三行风貌”、“十三行行商”、“十三行贸易”、“中西汇流”、“走向近代”六个部分,系统地展示了十三行辉煌历史以及对外贸易、商人群体、历史事件等,反映了粤商锐意进取、包容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海纳百川的海洋文明的开放理念,激励着广州人民在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征程上不断前进。

    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

    前言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坐落在三百多年前的十三行遗址上。

    十三行是一个地名,十三行是一片商馆区,十三行是一个商人群体,十三行是一种贸易体制。

    17至19世纪,随着欧美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地来华航线开辟,以及欧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广州这个传统海上贸易中心,自然地成为各国商船首选的黄金口岸。从1757年至1842年,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对欧美通商特区。

    伴随着广州十三行贸易的繁荣,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件在这里频频发生,很多影响全国乃至世界,十三行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重要地位。

    结束语

    历史造就了十三行,十三行也创造了历史。

    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十三行,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极其深远。在许多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内,珍藏着大量有关十三行的文物、档案、文献等。

    十三行的历史展现了广州人诚信务实、开拓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1951年,在十三行遗址(今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成为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先声。如今的十三行路仍是广州城西一条热闹的商业街。

    本次展览仅是一个起步,供观者汲古鉴今。衷心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继续鼎力支持。博物馆得到王恒、冯杰伉俪以及中外友人的慷慨捐赠,藉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庄严的宣言,嘹亮的号角,制胜的法宝——走进白沙会议旧址(组图)
·下一篇:无
·庄严的宣言,嘹亮的号角,制胜的法宝——走进白沙会议旧址(组图)
·海内存知己,情滿情侣路——四野子弟珠海小聚(组图)
·“光辉的战役,神奇的篇章”——参加古蔺县纪念红军四渡赤水90周年活动(组图)
·“长征精神诲育千秋,遵义会议永放光芒”——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组图)
·我们登上了金门岛——2014年台湾之旅纪实(二)
·探索唐卡艺术的无限魅力,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组图)
·2014年台湾之旅纪实(一)
·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在长征组歌首次公演之地再次“用心”演绎壮丽史诗,献给
·岁月静好来自英雄们的负重前行——走进沙家浜(组图)
·金秋苏南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中红网红色头条-郝贵生: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
特稿:一件传承有序的文物(组图)
洪荣昌:一件传承有序的文物(组图)
特稿:一件传承有序的文物(组图)
宋有荣:自拟乙巳年新春联
寻淮洲·革命烈士传(95)
远航:大中国,向东看……
顺昌县:关怀慰问送温暖,浓浓情意暖兵心(
庄严的宣言,嘹亮的号角,制胜的法宝——走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