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狱中的半年内 习仲勋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狱牢之灾 即使给那个贫穷的家庭 当头一棒 即使身体患病,久治不愈 也没有熄灭他 投身革命的信念之灯 积劳成疾的父亲,临终前的遗训 彻底拂去了他内心的愧疚 ——娃啊,你现在还小 等长大了,能为咱穷人办事 就好了!
这一年,他只有十五岁 父亲的理解和赞许 让出狱不久的习仲勋 倍感欣慰 一颗幼小的心灵 在脚下那块坚实的土地上 萌发出了“外出干革命的决心” 然而,残酷的现实生活 容不得他有半点喘息的机会 一场空前惨烈的年馑 使本来已经十分拮据的日子 雪上加霜 作为长子,习仲勋 瘦弱的肩膀 过早的承担起了一大家 十几口人的生活重担 和抚养弟妹的义务 小小年纪的习仲勋 干起了以盐换粮的营生 他和堂哥一起 用当地的锅板盐到百里以外的马栏 兑换包谷之类的粗粮 维持一家食不果腹的生活 “房漏偏遇连阴雨” 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春末 母亲因肺病复发,咯血不止 在儿女们拥扶的臂膀里 撒手人寰 含恨离世 把满腹的怨恨和无奈 留给了那个孤寂的院落
母亲的离世 让习仲勋悲痛欲绝 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 让这个憎恨黑暗,不畏强暴的少年 一时,乱了方寸 紧接着,叔父病倒 失去了劳动能力 叔母又不幸患病身亡 大妹和三妹 又先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接二连三的灾难 把这个普通农家推到了绝境 叫天天不应 喊地地无声 静静地石川河 也发出呜呜的低吟 为这个不幸的家庭 为这个无辜的少年
出狱后,与组织失去联系的 焦虑和孤独 这一刻,连同失去亲人的痛苦 让习仲勋再次陷入了 迷茫和彷徨 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 失去了飞翔的方向 他曾想重新选择一所学校 再读几年书 谁曾想,几所学校 都因他坐过监狱而婉谢 这让年少的习仲勋 几近绝望…… (因为身体等因素 他错失了报考黄埔军校的机会)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像一场又一场暴风骤雨 不仅没有击垮他 反而让他对当时的中国 有了切肤的了解 这些校园里没有的“教材” 让习仲勋异常迅猛的 成长为一个坚定地革命者
(五)
多年以后,习仲勋 不止一次的对自己的孩子说 在艰难的岁月里 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一部《少年漂泊记》 让困惑中的他 豁然开朗,坚定了 推翻旧的剥削制度的决心
小说被郭沫若 称之为“革命时代的前矛” 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 与习仲勋有着惊人的相似 多少次 他与小说的主人公 同喜、同怒 多少次 他与小说的主人公 同悲、同乐 从小说中,他获得了无限的力量 这力量,让他清晰地认识到 眼下只有反抗 只有斗争 才是唯一正确的抉择
这时,与富平毗邻的三原县 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筹粮赈灾,救济灾民 悄然复燃的革命火种 一夜间,映红了天际 鼓舞了困惑之中的习仲勋 很快,他在党组织的指导下 一口气,为周边的乡亲们 筹集了三万多斤粮食 帮助饥饿的村民度过了难关 然而,天不作美 日益严重的自然灾情 再一次考验着 这一群“泥腿子”式的共产党人 要争取劳苦大众的支持 他们必须要有所作为—— 抗粮、抗款、抗捐、抗税、抗债 要吃饭、要土地、要自由 与国民党政府斡旋 与反动民团斗争 让广大民众在斗争中觉悟 让革命的红色火种 在白色恐怖的渭北高原 开花结果
从革命者的血泊里 习仲勋仿佛又看到了 《少年漂泊者》主人公的身影 他要做一只雨燕 一只搏击苍穹的雨燕 到更广阔的天地里 去经风沐雨,建功立业 于是,他告别亲人 从贫瘠的石川河畔 毅然走向了职业革命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