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联播
【直播】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新时代 新国情 新对策(二)
2019-11-19 17:51:52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李德宏

    “一增”就是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继续调整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百分之百5,1.18亿人受益,其中企业养老保险相应增加支出1420亿元。

    面对“一减一增”带来的基金收支压力,我们重点加大基金中央调剂的力度,将调剂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3.5,并对调剂办法进行了完善,加大对当期发放困难省份的支持力度。全年中央调剂总规模6300亿元左右,22个省份受益1500多亿元。与此同时,落实省级政府确保发放主体责任,督促各地加快完善省级统筹制度,加强基金省内统筹调剂,建立省市县各级政府责任分担机制,多措并举筹集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了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关于“既要实施降费、又要适当提高待遇,还要确保当期发放”的要求。

    二、养老保险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升级,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人均GDP、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中等收入人群和高素质劳动者比重不断提高,这些为发展养老保险事业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但同时,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特别是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养老保险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从制度内外两个方面讲,制度外主要是“一老一新”,制度内主要是“一低一短”。

    所谓“一老一新”,“老”就是人口老龄化。应当说,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世界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这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2018年底,我国总人口13.9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9亿,占总人口的百分之17.9。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百分之34.9。对职工养老保险来说,老龄化使参保缴费人数少、退休人数多,制度抚养比逐步走低,“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且待遇刚性增长,成为制约制度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新”就是新业态。随着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从业群体日益壮大。据有关方面预测,2018年底,互联网平台雇佣598万正规就业者,带动提供共享服务的劳动者达到7500万人,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低、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较差、人力资本支撑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劳动关系认定难,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3个“不确定”,相比于传统的以企业或工厂为主体、以劳动合同为基础、以单位为依托的社会保险而言,如何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全球范围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所谓“一低一短”。“一低”就是统筹层次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走的是一条先试点后推开、自下而上的路径,由县级统筹开始,逐步向市级统筹、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迈进,统筹层次低制约了政策的统一性,不利于人员流动,最为主要的是导致基金地区之间不平衡,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下,不同省份之间抚养比和基金结余差距拉大。2018年,累计结余在2000亿以上的7个省份占全部结余的2/3。“一短”就是缴费年限短。2018年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全部新退休人员平均缴费年限为26年,其中缴费15~20年的比例百分之40,缴费15年的比例为百分之26;以个人身份参保的新退休人员,平均缴费年限为20年,其中缴费15~20年的占百分之69,缴费15年的占百分之46。从道理上讲,只要有工作有收入,就应当一直处于参保缴费状态。平均缴费年限短,既导致参保人员待遇水平低,又不利于改善制度的抚养比。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明确了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事关全局、根本、长远的大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已经形成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和多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职工到居民、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从单一基本养老保险到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实力持续增强,管理服务逐步规范,基本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较好保障了人民群众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我们要在坚持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的基础上,按照“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要求,针对“一老一新”的新形势和“一低一短”的突出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完善,以完善促定型,以好的制度和机制促进可持续。

    一是坚持并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让全体老年人都公平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

    二是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在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扩大参保人群,提高替代率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并实现一、二、三支柱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是继续稳妥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缓解地区之间基金结构性矛盾,同时,全力推进基金统收统支的省级统筹制度,确保2020年底之前所有省份都实现基金统收统支的省级统筹。在此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四是通过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基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基金保障能力。

    五是研究制定顺应人口老龄化、促进制度可持续的长效措施。

    六是实行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经办管理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

    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长短结合,综合施策,就一定能够建成法制健全、体系完备、制度统一、结构合理、多层次功能充分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谢谢大家!

    吴玉韶

    谢谢李德宏副巡视员的演讲。大家知道,养老不能没有钱,养老保障主要是解决钱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养老的大问题,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大问题。刚才李德宏副巡视员全面介绍了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的运行情况,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形势,特别是重点介绍了6个方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举措。听了以后,我们大家都深受启发。

    第五位演讲嘉宾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韩爱兴同志,演讲题目是: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质量。

    韩爱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刚才很多领导介绍了我国养老事业的社会制度政策宏观层面的情况,我在这里就我们部在制定实施养老服务有关的设施方面的政策措施,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标准体系,开展养老服务的设施建设,加大住房保障和适老化改造方面,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创建等工作给大家作一个简要发言。

    第一,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制定了有关养老服务设施的政策。2014年,我们会同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在全国实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按照通知的要求,明确了养老用地属性,从原来的开发商拍卖购买明确了政府划拨,之前由于土地性质的混合使用,开发商要花很多的钱购买土地,并配建设施,配建完的设施按规定应该交由民政部门购买,但是购买过程中,由于定价商谈等很多方面的困难,不能及时交付使用。这个文件出台后明确了土地不再由开发商来购买,但是设施还是仍然由开发商投资建设完成,交付民政部门用于养老方面的应用。各地在实施这个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建立了很好的协同机制,建立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机制。比如北京市,通过市区两级的管理,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交付的详细协议、合同内容机制,明确了在规划中先批设施规划后批住房,在销售过程中先验收养老等公共设施,后验收住房的工程。这一系列制度都保障了养老服务设施的交付使用和运行,做得非常好。应该说从政策上,这一点更加明确了。虽然现在还是由开发商投资,无偿交给民政系统使用,但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总的看,由于开发商很多是国有企业,他们也非常积极执行这项工作,自己代建,自己投资,无偿划拨给民政部门来使用。同时,我们也配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在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全力以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养老服务工程设施的建设标准。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部在30年前就出台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设计规范,20年前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也就是我们这项工作是和我国老年社会出现同时进行的,这两个标准和规范作为国家标准,正式开启了养老和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老年人的需要和残疾人的需要。

    目前,我们部正在执行的养老服务设施的专有标准有几本,城镇老年人设施规范、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是我们和发改委一起印发的养老专项规划。还有几十部建设规范也都有专门的养老服务设施要求,比如说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里面明确了养老设施的用地和设施的面积、标准,住宅设计规范国家标准中对养老设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规定了适老化改造的要求提升,住房适老化的性能质量,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适老化改造工作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第三项工作,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求。除了刚才我说的2014年出台规划建设通知在落实以外,我们也在积极推行这项工作。一是开展城市的体检试点工作,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城市取得了大规模建设,但是很多地方有不适老、不系统、不全面、不那么宜居的地方,我们组织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今年4月,我们印发了开展体检工作的通知,选择了沈阳、南京、广州等11个城市开展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将养老的设施服务的指标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作为我们体检的36项指标之一。目前,各地城市都完成了自我体检工作,对查找出的问题都逐步在解决和改造。二是推进生态修复城市的修补试点工作。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对城市在生态文明方面的短板进行修复。2015年以来,我们分三期设立了58个试点城市,坚持绿色发展,填补基础设施的欠帐,统筹规划建设养老设施,进一步补齐老城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三是探索推动完整社区的建设工作。我们需要国外的经验,包括四中全会的要求,推进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研究起草完整社区的建设导则,围绕基本改善和提升的三类要求,提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活动设施以及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指导各地按照社区建设有关标准,因地制宜地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改善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为老年人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四是结合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包括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改造、大整治、大清洁的过程中,在全国大城市和重点民用建筑工程,包括北京的新机场,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去考察,视察了无障碍设施,基本都能够做到铺装无障碍道路建设、盲道和坡道。当然,也还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地方。

    第四项工作,加大绿色建筑和保障房的建设力度,提升建筑绿色和适老化的水平。截止到2018年,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达到32亿平方米,2018年当年建成的绿色建筑占到全国绿色建筑的百分之56,完成了百分之50的目标。同时,在绿色建筑过程中也积极提供合理配置安全防护、老年人日间照料、无障碍健身场地等养老的设施。二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在公租房保障中给老年人予以优先配租,我们部出台了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办法,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优先配制公租房,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特别在楼层上照顾老年人,截止到2018年我们帮助367万60岁以上的老人解决了住房困难。三是加大了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10余年来,中央累计安排的资金2600多亿,支持了2800多万户的贫困户危房改造,这和我们国家的扶贫攻坚战同步实施进行,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住房保障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支持约1164万户的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占到改造总量的百分之41.6。

    第五项工作,积极开展适老化的改造工作。我们按照孙春兰副总理要求,开展了老旧小区居家养老设施适老化的政策研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作战,就无障碍的建设和改造政策研究,积极推动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结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将其纳入到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我们还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的通知,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的资金预算和支持范围,给予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其中明确小区内配套养老无障碍设施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改造,有条件的居住建筑加装电梯都作为改造内容,这些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助,都属于中央补助的资金范围。

    第六项工作,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的创建工作。“十五”以来,我们就会同工信部、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和中国残联开展了无障碍城市的创建工作。“十三五”,我们由城市扩展到农村,创建城市、县、镇、村这项工作,到上个月底,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210个城市、县、村、镇申请了创建工作。

    第七项工作,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这方面我们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空置的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养老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河南、贵州、湖南等11个省份已有1.3万套的公租房作为支持养老服务发展。二是积极指导各地按照完整社区和居住区规划的标准要求,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优化公园的绿地布局,加强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的园林绿化建设和功能提升,鼓励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调整的过程中,将腾退空间优先用于留白增绿,打造百姓身边的绿地。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建设各类绿地超过304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4平米,建成了公园超过的1.67万个,公园免费开放率达到了百分之94.9。不断加大公园门票价格对老年群体的减免优惠力度,不断完善公园里的道路、照明、厕所、水电等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通行,为老年人营造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三是推进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加养老的模式。推进养老服务企业以打造自身的品牌与提升服务的特色为切入点,在社区养老领域开展养老的延伸服务,引导物业相关主体推进社区的养老工作。

    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各位领导都讲了很多,结合我们的情况,我们认识到我们现在还存在着很多的短板。一是保证老人安全出行出游的城市无障碍设施不够规范、不到位、不系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解决了点的问题,达不到线的连贯,解决了有的问题,达不到好的程度。城市无障碍环境的设施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我们都是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比较显著。二是大量的城镇老旧小区亟待进行老年适居宜居环境改造和建设,开展居家养老设施的改造。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国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涉及的居民人口上亿,大概有60多亿平方米,居家养老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一些居民住宅楼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百分之80以上没有安装电梯,很多老旧小区缺乏无障碍设施的通道,固定厕所、洗澡间等普遍缺乏适老化设施,老年人使用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也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居家养老设施更是显得短缺,特别是加装电梯工作,我们部在积极鼓励和推动,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政策。但是坦率地说,现在难度特别大,还要征求大家同意,特别是一层签字同意,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三是对高质量发展的适老化建设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满足全民友好的人性化和通用化的建设标准、设施性能标准和管理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适老化的设施精细化设计方面,我们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们要积极扎实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几项重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认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任务的艰巨性。几位领导讲到了我们国家未来养老的人数,是一个庞大的人口,很多人没有想到人口的背后是什么。按照我们国家人口户人比,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家庭,就是所有的设施都要面临适老化改造,人口相当于欧洲、俄罗斯全部人口的总量,很短的时间范围内要改造这么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适老环境,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现在的预算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仅我们自身不够,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还认识不到它的艰巨性,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任务的艰巨性。

    二是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标准,提升住宅适老化标准。结合我部正在推进的工程建设标准改革,整个改革工作促进我国全文强制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全面制定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工程建设标准需要。目前正在组织编制的无障碍通用设计、无障碍及适老产品的基本技术要求和住宅规范都是一个全文强制的国家标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标准的实施,从新建的城乡建设基础设施上能够达到通用设计,能够满足适老化要求。

    三是进一步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求。比如新建的解决了,对原有的还要进一步加大,结合我们开展的城市体检工作,把养老设施作为体检内容,督促地方补足这个短板,要完整社区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社区养老的配建、设计要求的指标,包括车位的技术数据,推进各地完善养老社区建设。结合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能够推进城市公共环境的无障碍适老化系统改造。坚持通用设计,合理便利方便各类人群自主安全的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游览景区或者社区服务,提升城市无障碍系统的建设质量。

    四是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一个是结合我部正在推行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把适老化改造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工作,也是今后城市、城乡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二是充分考虑老年人社会交往和日常需要,对城乡老旧社区、老旧楼房及生活服务、医疗卫生、文化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进行小区的适老化改造,这一点我们都在推进,包括足球用地,包括幼儿园建设,养老设施建设,我们都在统筹推进。按照孙春兰副总理的要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研究,合理合法使用小区的共有共位,尽可能满足居民养老需求。鼓励物业自己做好物业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承担小区公共部分管理的特长,延伸社区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维修、购物、家政、送餐等多样化服务。

    各位领导,促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我们部的一个重要职能和职责,也是我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抓好各项任务工作的落实,为现在和未来的广大老年人提供适老无障碍的设施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吴玉韶

    谢谢韩司长的演讲。老年宜居环境是人口由年轻型到老年型必然会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全社会都非常关注,不仅仅是事业,也是产业,住建部这些年在推进老龄宜居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听了韩司长的演讲,内容很丰富,信息量很大,也使我们对未来的老年宜居环境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决定把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纳入到老旧小区的改造当中,作为民生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未来老年人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第六位演讲嘉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综合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郑功成

    谢谢吴主任。各位同仁,我听到了民政部、人社部、住建部三位同志的报告,我觉得今天的会议好像体现了我要讲的标题“综合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各个部门的成绩都巨大,但是可能政策仍然是分割的,包括刚才住建部的同志讲的。我记得全国政协老干局局长多次跟我提到过,有些五六层的老旧小区就是电梯建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住建部能不能解决,为什么一楼的总是不同意,住在五楼的就不可能坐上电梯。这可能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可能相关的法律、相关制度安排都需要修订。

    我为什么讲这个话题,一定要综合应对。其实老龄化的问题,举国上下都在关心老年人。我记得前年回老家,县一级的干部,大家都担心,因为一个老县长得老年痴呆,在家里待了两年,子女照顾不下去了,结果送到了医院,担心自己某一天像老县长一样失能了怎么办。今年的两会,人民网、中新网后来跟我讲,最关心老年人的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说不理解,我说很好理解,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老了,这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失能了,整个家庭都要去照护。所以应对老龄化要重视,它就是全民的事情。

    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分享我的几点看法:

    一、对老龄化的三点基本认识。我主要是搞宏观的,我不想讨论太细节的问题,但是宏观的思辨要有细节来支撑。

    1.老龄化是人类发展最具综合意义的进步指标,是人类追求长寿的美好成果。我觉得这一点现在宣传得不够,一讨论老龄化就是弥漫着恐慌的情绪,似乎这不是个好东西。我们到欧洲,很多没有恐慌的情绪,去年出国参加会议,给我们开大巴车的是73岁的司机,我们要帮他拿行李,人家坚决不同意,他自己要提。我们国家对老龄化好像觉得是很可怕的事情,我觉得老龄化不可怕,我们还没有到很深的老龄化,可怕的是不健康、不做准备的老龄化。我们应该是欢迎老龄时代的到来,这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美好成果,不赞成渲染老龄化的负面效应,赞成以积极态度应对老龄化。

    2.老龄化带来的不只是单个领域、单个群体、单个层次的影响,而是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局与长远、整体与个体的发展具有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个观点是2015年我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个报告中得一个,基本就是这个观点,为“十三五”规划也提供了参考。它从深刻影响人口与家庭结构起步,进而对社会结构、消费、产业、就业结构等产生深远影响,并必定会影响到文化与政治的领域,这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综合应对是应对老龄化的正确之路、必由之路。任何单向政策或者相互分割的政策体系都只能奏一时之效和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无法适应老龄化时代的整体要求,只有综合应对才是正确之路、必由之路。打个比方,我们经常讲老有所养,居住性的制度就是养老服务,如果说这两者失衡了,只有养老金没有服务,没有看到养老服务的发展,老年生活质量是无法保证的。随着年龄的增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降低,我们现在在全国各地都发现这种现象。机关事业单位的老同志退休金养老金比较高,我知道大学里的老教授收入是不错的,但是养老服务是不行的,有的大学老教授住着三室两厅的房子,最后死在家了发臭了才发现。我们人民大学有老教授住在六楼,因为上下行动不便,想去找地下室住,两个老人养老金2万多,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怎么协同?对农民来讲,养老金太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太高,服务又不够,就两大制度,如果不能协同,不能在更高层面上统筹规划,不能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实现互动,两个讲起来都是很有理想。现在的养老机构也是一样,建那么多机构,建那么多床位,百分之40的空置率,像北京一样,三环四环以里一排十多年,但是五环以外的养老机构很多床位是空的,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其实都是没有综合的考虑,宏观上没有把握好,目标还不是很明确。一定要强调综合应对,综合应对就是要从多部门协同方面下工夫。

    二、综合应对老龄化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1.从人口视角向全视角转化。因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是全面持久的影响,如果只从人口角度来讲,不可能产生影响,一定要从人口的均衡增长来考虑,我还是相信中国的老话“养儿防老”,尽管对一个家庭来讲不太现实,但是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来讲非常有必要,虽然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逐年减少,再有什么样的政策,将来也是严重的问题,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不是小的国家,人口均衡增长,解决老年人长期的根本问题在于年轻人的下一代。还有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制度建设与治理体系的完善。研究应对之策需要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参与。这是一个转变。

    2.从局限于老龄化层次向站在更高层次上看老龄化转化。身在庐山难识庐山的真面目,只有在立足老龄化的同时,超越老龄化看待老龄化才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晰。老龄化结构也暴露了我们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巨大的危机,绝对不是钱的问题,巨大的危机是心理的危机,心理恐慌。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哪一项财务状况不好,比如我们养老金结余5万多亿,结果搞的是现收现付制,我们的医疗保险去年结余23440亿。我到韩国去,韩国的法律规定健康保险结余不超过600亿。我刚从德国回来,德国保险结余1.5个亿足够了。我们不是差钱,社会救助也是。但是大家怀疑这个制度,这是最大的问题,老龄化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对老龄化没有信心,是消极的,弥漫的是恐慌情绪,可能国家再发展,现在的生活再美好,两亿人出国旅游,到处玩得开心,但依然没有安全感。所以,要站在老龄化之上来看待老龄化。

    3.从相互分割的政策性应对向综合考虑、有效协同、统筹推进的长久机制转化。我刚才谈到,各个部门的能效都非常巨大,但是统筹规划找到均衡点,这个我觉得都很少。过去有老龄委,当年没有担起这个责任来,是不是还应该有更高层面的考虑。顺应老龄化发展变化规律,应该构建长久机制,比如要保障老年人的权利,但是我们必须让老年人发挥作用,我们在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源、让老年人发挥作用的同时,要有好的保障。这样才能提高稳定的预期。

    三、综合应对的三大合理取向。

    1.我们要实现观念变革与社会氛围的再造。至少包括承认老龄化是发展成果,消除认识误区。我们还要追求更加长寿,什么时候中国人均人口寿命达到85岁以上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力才得到更加充分的证明。还要顺应长寿调整年龄分段,政府能不能够少用60岁的概念,现在60岁怎么算老年?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七十多都觉得太年轻。我们总是使用60岁以下2.5个亿,3.8个亿,把人都吓趴下了,这就是观念问题,老年人的概念标识,还要消除老人无用、老人弱势的意识,树立老年人同样是宝贵的人力资源的观念,将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有机结合,不能太强调老有所养。邬沧萍教授快100岁了,现在还很健康,还在开会,还在老有所为,但是我们传统的观念人到60岁就要养老了。怎么能够更强调人口老龄化老有所为,我在欧洲看到70多岁的老人根本不用人帮助,这样的老龄化是我们欢迎的,社会氛围要再造。

    2.重构完整的公共政策体系。至少包括出发点与归宿是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人口均衡增长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三大目标最好能够同时实现。找准老年保障与儿童福利政策的平衡点。要找到平衡点,老年人保障要加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顺应城市化进程与人口高流动性调整公共设施布局与资源配置。按照现行的行政体制来布局实施,以后还会有更多农村人到城市,出现了留守老人,我们想把农民劝回去,但是劝不回去,所以公共资源配制就得适应人口流动变化规律,适应高质量城镇化的进程。还要重构应对老龄化的责任共担机制。目前来讲,形式上有这个提法,但实际上边界不清晰。甚至有的假离婚买房子,这种政策不是维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要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和积极作为。

    3.加快优化现行相关制度安排。至少包括人口政策、就业政策。老年人如何就业,包括内设机构年年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调整,老年人就业的政策是什么政策,还有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政策的调整,医疗与护理保险及健康中国建设制度安排。儿童福利政策、税收政策、社会治理政策,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起码我研究的社会保障中几十个项目没有一项是成熟的,没有一项是没有不足的,如果不加快优化的话,有可能影响我们综合应对老龄化。

    四、抓住“十四五”的最后窗口期。

    1.“十四五”是综合的妥善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最后窗口期,“十四五”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好的作用,如果没有大的作为,“十五五”以后就无法逆转,这是令人担忧的。基于老龄化加速发展和生育率持续下降,“十四五”期间如果还不能在综合应对方面有效作为,如果仍然延续现有的惯性思维,仍然受到政策僵化的束缚,老龄化带来的将是日益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心理危机,因此,“十四五”至关重要。

    2.“十四五”规划应将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置入国家宏观与重大政策安排情景之中。适应老年社会,顺应老年时代,在既定的国家发展目标下寻求更加合理的发展路径。

    3.相关制度安排与公共政策需要在传统与现代、老年人与儿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现实与未来找到平衡点。目前还没有找到平衡点,避免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带来新的失衡。

    4.基本结论:老龄化不可怕,关键是事在人为。“十四五”期间应当有大的作为。谢谢大家!

    吴玉韶

    谢谢郑功成教授的演讲。郑教授的演讲可以用高大上来概括,他的站位很高,三点认识、三个转变、三个政策取向就是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题中之意。他提出来要重构完整的公共政策体系,很深刻,也值得我们深思。他今天的整个题目是一个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其实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我们未来三个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位演讲嘉宾,有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秉文教授为我们做主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在于“六个高度重视”。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社科院教授郑秉文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发表主旨演讲

    郑秉文

    谢谢大会对我的邀请,我接着刚才郑功成教授的发言思路讲。郑功成教授强调要综合治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综合治理,并且举了一个适老改造外挂电梯的例子,为什么不能改造?因为没有综合治理,一个事情分割好几个部门。我觉得之所以没有综合治理,没有综合积极应对,存在这么多问题,关键还是应该要重视、重视再重视。我们现在重视老龄化,应该像重视计划生育那样来重视,因此我讲“六个高度重视”。

    第一,全党全民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早在2016年5月份,中央政治局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对策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战略性的讲话,对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说得非常清晰。他指出,要完善政策制度,要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搞好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过去十几年,我们进入老龄社会20个年头了,最近这四五年是关于人口老龄化文件发布最密集的时期。还有一个小特点,就是我们制度最完善的时期。比如我们出台了十几个制度,城乡统筹、城乡养老保险衔接、城乡居保、中央调剂制度、全面“二孩”、长期护理保险、转移接续、养老服务业、大幅降费等等一口气能说出二十几个,但是我觉得还有四点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形成全党、全民的共识,一定要成为各级政府的行动,而不是在各级政府的文件上,一定要上升为基本国策。人口老龄化是个大趋势,我们应该全方位的去应对。一定要从人口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第二,要高度重视跨部际协调机制的建设。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去年3月国务院机构方案保留老龄工作委员会,再比如,去年3月机构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比如,2019年7月建立了由民政部牵头、21个部委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我觉得还应该高度重视,部际联席会议要从养老服务延伸到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金三支柱,要提高部际联席会议的层级,各省市都要有一个21部委的联席会议机制。在省里调研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地方政府主要还是文件上,中央政府的作为恐怕更多一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层级可以再高一些。要建立横跨养老服务、养老保险的更高协调领导机制。外挂电梯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要说很大的例子是有的,部门之间的制衡,它的好处可以导致非部门化,但是坏处是可以导致我们的决策不能决定,甚至有的已经过期很长时间了,还没有决定,甚至达到了耽误国民福祉的程度,我觉得这是严重部门化的决策越来越阻碍我们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需要。

    第三,我们要高度重视人口和养老金制度的预测工作。上半年,联合国人口司更新了我们人口的预测,它每2年更新一次。联合国对中国的预测有三个前景,最好的前景,到本世纪末我们的人口超过15个亿,更多中性的,概率比较大的前提,我们的人口到10个亿多一点,不到11个亿。还有一个小概率情况,就是我们的人口可能达到不到7个亿。我们未来到底  哪个前景概率比较大,从过去两年的人口出生率大幅跳水的情况来看,恐怕最低的方案概率越来越大,我们很可能到2100年,人口在7、8亿左右,甚至不到7个亿。所以,我强烈建议我们应该建立中国的两个预测机制,一个是人口预测机制,一个是养老金预测机制。作为学者,我们没有中国自己的预测来使用,我们不得不利用国外对中国人的预测,这也是我们太不应该的一个地方。我们最了解我们自己,但是我们自己没有预测,我们必须得拿国外对我们的预测,我们的统计局那么庞大,我们各个部门都有政研,我们为什么不能建立自己的人口预测?说重视人口老龄化,老化到什么份儿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已经为我们“两步”走做了安排,2035年做了安排,2050年做了安排,2035年人口老龄化就是那一个数吗?刚才郑功成教授说的非常好,我非常同意,60岁很年轻,你有60岁的数,你有65岁到2050年的数吗?有80岁到2050年的数吗?有各个劳动年龄段分层群体的数吗?没有。加强预测非常重要,没有预测怎么预测我们养老金制度?所以,第二个强烈建议,建议建立养老金预测制度,这是科学决策的需要,没有非常准确的预测就不可能有决策的科学化。同时,这也是落实2016年总书记在政治局学习会议上的需要,同时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第四,要高度重视多层次混合型的社保体系建设。刚才人社部的同志、郑功成教授介绍了养老资产过去和未来几年内养老资产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和国外比差距太大了。这张图告诉我们,2017年底,36个OECD国家的养老资产是43万亿美元,美国排第一,占百分之65,英国占百分之6.7,加拿大百分之3,第四澳大利亚,第五荷兰,第六日本,第七瑞士,中国相当于最后那一名,瑞士。瑞士有多少人口?我们90岁以上的人口数据恐怕要比全瑞士国家都要多,你还满足你自己吗?当你知道每一个挪威人有20万美元的主权养老基金的时候,你觉得你够吗?不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已经说了,让我们一定借鉴国际经验,我PPT的第1页就说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借鉴国际经验。

    第五,要高度重视“三位一体”的养老方式,切不可偏废。“三位一体”就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不应该偏废。我提出这样“三个不要”,不要轻视居家养老的地位,不要误解社区养老的作用,不要吊起机构养老的胃口。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现实是很多的,经常出国的人都能看到,无论是上海的“9064”,北京的“9073”,我们都要防止这“三个不要”。

    第六,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的国民教育工作。在宣传上要加大力度,在教育上要进入教科书之中。人口老龄化是个常态,人类文明是往前进步的,人类的进步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常态,在宣传和教育上一定要高度重视。

    郑功成教授说综合积极应对,为什么不能综合,为什么连电梯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我要举的例子恐怕比这大多了,就是因为我们还是更应该再重视再重视再重视。要有机制,在文件上、在口头上是不管用的,电梯还是安不上。谢谢。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直播】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新时代 新国情 新对策(一)
·下一篇:无
·网络文学弘扬正气,巾帼风采“银河”绽放(组图)
为老年服务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老年服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为老年服务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为老年服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