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红军街继续往镇外走,就是去往“红军浮桥”的方向。
我们来到赤水河边,红军浮桥、土城渡口的标牌已经折断、不知去向了,只剩下两根立杆。后来问了镇子里的老乡,他说,是大发河水冲掉了说明牌。看来,赤水河有非常狂野的时候!
这里就是土城渡口,红军架设浮桥一渡赤水的地方。河中那块巨石相当显眼。
这块河中近似方形的巨石,就是毛泽东等候上前线的朱德归来的地方。
朱德奋不顾身上前线,毛泽东不顾安危等他回:
那是在土城附近的青杠坡战斗中,战事十分吃紧,我军大部阵地被突破,前敌司令员朱德提出要亲临火线指挥作战,毛泽东连抽了几支烟都没有同意。朱德把帽子一摘对毛泽东说:“得啰,老伙计,只要红军胜利,死我区区一朱德何以足惜,更何况,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我朱德的。”至此,毛泽东只好默默地点点头。在土城街上,200多红军战士为送朱德总司令上前线举行了欢送仪式,毛泽东举手呼口号:“欢送朱总司令上前线!”“英勇红军战无不胜!”两人手拉手走在欢送队伍最前面。就要到前沿阵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个人围成一个圆圈,紧紧靠在一起互相说着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的话。此时此刻,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没有任何人知道,这是一个永远的历史之迷。随后,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圆圈散开,朱德退后两步,向毛泽东敬了一个军礼,两人再次紧紧握手……。朱总司令上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红军最后抗住了敌军的冲击。
但青杠坡战斗还是失利了。红军一渡赤水河时,毛泽东坚持不等到朱老总就不走,任身边的人怎样催促,枪炮声如何越来越紧,他就坐在河边这块方形的大石头上不动,焦急地等待着赶赴去白马山上指挥战斗的朱德归来。一直等到朱德从前线安全返回后,毛泽东才和他一起过河。
朱、毛,朱、毛,有朱、毛才有红军啊!
在电视剧《领袖》里,就表现了这一情节。临撤退前,朱老总在前沿阵地上戏弄了一番川军,唱了一出“空城计”,才不慌不忙地到赤水河边与毛泽东、周恩来会合。
站在赤水河边,看河对面土坡上,是土城渡口纪念碑。
于是我们出镇,转到土城镇对岸(南岸)。在路边和赤水河土城渡口(北岸)大致对应的半坡上,立着“浑溪口”石碑,1935年1月29日,在浑溪口,由周恩来亲自指挥,利用停泊在土城的盐船和木商堆积在此的杉树杆、寸板、绳索和老百姓捐献的门板搭建了两座浮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川南挺进。
从“浑溪口”石碑处往上攀登,到达土城渡口纪念碑。碑文说明土城渡口是红军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
1935年1月2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土城爱华商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行军路线,渡过赤水河,脱离当面川军强敌。同时军委分工,决定由周恩来负责在次日天亮前在土城架设浮桥。于是,周恩来亲自带领参谋人员指挥,工兵营勘测选定架桥地点,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征集大量门板、毛竹、绳索等架桥物资和船只,连夜搭建。据当晚军委总部作战科值班参谋吕黎平同志回忆:“这是一个使人焦灼、忧虑和极其紧张疲惫的夜晚。前沿,枪声不断,炮声隆隆,赤水河波涛滚滚,关系全军安危的浮桥十分艰难地向对岸延长着,彻夜未眠的周副主席,三次带我到架桥现场督促指导。”凌晨1时,在土城镇当地船工的支持下,终于在土城上游的浑溪口、下游的蔡家沱架起了两座轻便浮桥,毛泽东、朱德等从此处渡过赤水河。
次日凌晨,中央红军分为三路分别从土城上游的浑溪口、下游的蔡家沱和元厚沙沱一渡赤水河,轻装前进,拉开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略转移的序幕。
土城渡口纪念碑基座上的碑文《土城渡口简介》:土城渡口,是红军一渡赤水河的主要渡口。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北上抗日,于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到达土城。蒋介石调集重兵,前堵后追,妄图消灭红军于黔北山区。为了挫败敌人,脱离险境,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土城大埂上指挥青杠坡战斗,将敌郭勋棋部击溃。红军以浑溪口为中心,架设三座浮桥,于二十九日拂晓,全军胜利渡过赤水河,向川南挺进。此后,红军又连续三次从二郎滩、太平渡、茅台等处渡过赤水河,在运动中调动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河的胜利是毛主席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谱写出长征第一曲嘹亮凯歌。(其中,“郭勋棋”应为“郭勋祺”。)
我站在土城渡口旁,想到中央红军自此渡河时,把山炮都推入了河中,此后的长征路上再也没有了攻城掠地的重武器了,心头不由自主地涌上一丝痛惜!
我们返回土城镇里,走到了镇口,这就把镇子里的老街走到头了。我知道,我们并没有把土城镇的所有红军遗迹遗址都走到。
接下来,我们将去土城镇东面的青杠坡战斗遗址寻访。青杠坡战斗可是直接导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重要战斗,马上就去!
我们自驾已经重走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号《重走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