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脚步,离开娄山关,去往红军长征过境重庆唯一留下印记的镇子——石壕镇。
行驶路线:我们从娄山关停车场出发,走[G210]国道往北去从桐梓入口上[G75兰海高速路],然后从安稳出口下高速路,往西转入县道到安稳镇,在往西南到石壕镇。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娄山关停车场5km→从桐梓入口上[G75兰海高速路]65km→安稳收费站出高速路,右转再左转(去安稳镇)3km→安稳镇政府11km→煤矿(途中过铁道)4km→高山村(红军桥),岔路口左行7km→石壕镇,出镇后岔路口右行即到红军烈士陵园
石壕镇(今属重庆市綦江区)是一定要去的,因为,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重庆的惟一县份,而石壕留下了红军烈士墓、红军洞、红军桥这些当年红军长征的印记。
红军足迹: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中央决定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为了保证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严防川军进犯,1月10日,红一军团攻占遵义城北的桐梓县城后,林彪、聂荣臻、左权等军团领导派先头部队继续北进,向新站、松坎、綦江方向推进。一师二团在团长龙振文、刘瑞龙和政委邓华率领下,抢先攻占綦江县羊角乡,扼守住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川军和贵州盐防军。
1月15日,红一军团一师二团先头部队在瑶龙山脉九龙山一带与川军刘湘二十一军模范师三旅八团三营一连相遇,并将其击溃,生俘杨树荣等20多人。红军还攻打了封建地主和团防兵盘据的獐子岩,敌人溃逃。
同时,红军先头部队派出宣传队在羊角、观音桥、九盘子、鱼孔塘等地写标语、散传单,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并号召军阀部队的士兵起义暴动,参加红军队伍。当时,红军多数住在大垭口一带,用小树、谷草搭盖小棚,三五个人住宿一处,政委邓华等团部人员住在枫香树一些农民家中。红军向农民购买东西都以银元和盐交换。红军把綦江安稳镇王、曹、赵几家地主的100多石黄谷及腊肉、衣物等分给缺吃少穿的贫苦农民。
遵义会议召开后,1月17日至20日,红一军团大部队在松坎休整4天。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20日中央军委制订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决定在四川的宜宾与泸州之间北渡长江,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会合。为了实施这一计划,中央军委决定,红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毛泽东等率中央纵队从桐梓城北翻马陵岗进发赤水,另一路由周恩来等率红一军团从松坎进占綦江石壕,造成佯攻重庆之势,牵制川军兵力,然后迅速转道赤水。
1月21日,红一军团8000多人在周恩来、董必武及军团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等率领下,从松坎出发,经箭头垭,于21日下午到达綦江石壕镇。
红军到达石壕,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红军自带炊具、盐、米,在街上买东西公平交易,在农民家借灶造饭,亲自挑水、劈柴。一些留下来的贫苦群众看见红军纪律严明,都把红军视为自己人,有的站在路旁欢迎,有的端茶递水,主动和红军攀谈。红军当晚宿营,住在街巷、道旁、屋檐下,有老百姓让红军住在屋里,红军也不乱动老百姓的东西,离开前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红军在石壕驻扎两天后,由于实现了战略意图,红军经梨园坝开往赤水。
我们离开娄山关,一路北上,经过贵州桐梓县松坎镇,镇上有革命烈士陵园。1935年1月11日,红一军团二师前卫部队攻占了松坎(当年是县城),这个镇子是中央红军到达的贵州最北点。红军占领松坎的消息传到南川,共产党员张琢莹、张庆余、杨鹏骞等在半溪花厅秘密集会,刻写张贴“欢迎红军来南川”、“热烈欢迎红军来南川,解放穷苦百姓”等标语和传单,并组织起一支队伍,携枪带弹赴松坎投奔红军。红一军团在此休整数日后,为右路纵队由此出发,向习水、赤水开进。军团司令部进驻石壕(今属重庆)地域。
随后,我们进入重庆地界,在安稳镇转而向西。经过高山村时,到公路左侧下方的河边看石壕红军桥。这是一座廊桥,它见证了红军长征经过川南(今重庆)的那段历史。
石壕红军桥位于綦江县石壕镇两河口,连接香树、高山两村,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距今已有130多年。此桥矗立在溪水中间,桥墩由石块堆砌而成,高出水面5、6米,桥身跨度19米、宽3米、高约3米,为穿逗木结构风雨廊桥,主要用料为马桑。红一军团从贵州进入綦江县,队伍浩浩荡荡路经此桥,当地百姓为纪念红军,从此将“两河口大桥”改称为“红军桥”。
1935年1月,红一军团攻占娄山关后继续北进,进入綦江县后,军团司令部进驻石壕(今属重庆市綦江县)。为纪念“一渡赤水”征程中牺牲在此的红军战士,1976年至1983年,在石壕苗儿山建成石壕红军烈士墓,将5名牺牲在石壕地界内的红军烈士遗骨迁葬墓内。
有点称奇的是,我们在公路旁远远看到陵园栅栏大门关闭着,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我们还是卖力地沿着近百级台阶向上爬,可还没有到大门口,守陵人就适时地出现了,热情地给我们开门、讲解。他怎么知道我们来到门口了?因为树草茂密,他是看不到我们停车的,由于陵园建有院墙,他不站在栅栏大门后面也看不到我们爬台阶的。可我们并没有在栅栏大门后面看见有人露头啊?
《石壕红军烈士墓记》记叙了修建此墓的前后经过。其中,綦江县各界为修建红军墓捐资者十五万多人,捐资单位869家,还有部队单位。
我们很感慨,石壕镇并不大,但苗儿山上的这个烈士陵园经过1991年8月的扩建,占地超过5500平方米,加固围墙,整修道路,升高墓碑,重刻碑题,绿化环境,新建文物陈列室,铸造红军铜像5个。园内不仅有带铜像的石壕红軍烈士纪念碑,还有3个展室的陈列室、红军标语碑林、当代名人碑林等,有聂荣臻、杨成武、张爱萍等领导的题词。陵园内布置的十分紧凑,看得出是用心之作。
石壕红軍烈士墓,安葬着牺牲在石壕境内的5名红军烈士遗骨,烈士墓上面的5人铜像表现了牺牲的5名红军烈士生前的形象。在陈列中的说明:牺牲的5名红军烈士中,一人是司务长(在收尾检查纪律时被尾随的当地“盐务军”杀害),4人是伤员(伤重不治而牺牲)。
石壕红軍墓陳列室由并排的3个展室组成,共占地158.7平方米。门口有多幅对联。
陈列室都不大,里面陈列着多幅展板。展板都说不上精美,却都是反映红军过石壕的活生生的史实。展示的文物19件(红军服装、生活用品及武器),我们顺序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