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毛泽东还在继续酝酿着他的诗篇:《十六字令三首•山》
诗文: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从湘西经桂北到黔东南,红军长征历经形形色色群山,在群山中行军、宿营、冲杀,毛泽东的感受都在这首诗里跃然纸上。
此时,还有一个历史事件——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此乃他的人生“三起三落”第一个崛起。
在毛泽东行居的展示中,还介绍了一位人物,这就是当地籍贯的苗族红军——陈靖。他是将军、作家、戏曲界。
陈靖的简介。他是当地(瓮安县草塘镇陈家湾)人,1934年9月,参加了先期长征进入贵州的红六军团。
解放后,陈靖是文革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辞世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名誉教授、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中国苗族文学、文史研究会,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副会长等。他的著有散文集《往事情深》、《重走长征路》;诗集《诗言史》;报告文学集《长征溯源记》;传记文学《贺龙生平纪略》、《贺英》;小说《金沙江畔》、《红军不怕远征难》(合作);画集《重走长征路集叶》;随笔《马背上的小红军》、《三个人的遗憾》;电影文学剧本《原子时代》;话剧剧本《贺龙前传》等作品100余篇。
陈靖与众不同的,是他被誉为“三亲老红军”,即亲自,即亲自走长征路,亲自重走走长征路,亲自动笔写长征书。我们这些重走长征路的后来人必须向他致敬!
陈靖的作品传播最广的还是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七册课文(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万分疲惫。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我们走出毛泽东行居,天色已暗。我们来到与行居相对的红星广场上,这里立着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山》诗文碑。
我们自驾已经重走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号《重走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