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梨子界战斗简介》碑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2月,分左、中、右三路进入通道。12月10日,由彭德怀任军团长的红三军团作为左路军从龙胜县的广南出发,其中一部翻越龙坪山来到湖南通道传素梨子界。 梨子界是龙胜县平等、广南进入通道马龙的必经之路。这里山高林密,崖险壁峭。为阻止红军进入通道,湘敌地方民团在梨子界上砍倒树木,横列在小道上,并派出小股部队在隘口进行阻击。同时,桂敌廖磊、夏威两个军尾随追击红军,派出飞机进行空中轰炸。梨子界上一时战火弥漫,枪炮轰鸣。红军先头部队顶着敌机的狂轰乱炸,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以牺牲数十人的代价,击溃敌人,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红军走后,附近群众深感红军是一支劳苦大众自己的队伍,自发地行动起来,将梨子界上牺牲的红军战士遗骸捡拾起,集中埋葬在梨子界首、被敌机炸断的樟树旁。并为他们立碑修墓,供后人敬仰。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立
二〇一三年元月
不过,我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和通道县政府的碑文有所不同——
1934年12月11日,红一军团警卫营从广西进入湖南,到达梨子界。天上飘起雪花,为了不惊扰百姓,红军露宿在梨子界密林中。拂晓,潜伏的敌人突然向空中发出3枚信号弹,指引敌机前来轰炸。敌机很快飞到梨子界上空投弹,红军迅即组织对空射击,一位机枪手爬上一棵高大的樟树,架上机枪向敌机猛烈开火。一架敌机被击中后,冒着浓烟栽进了龙胜县的一个泥塘中。敌机并未飞走,来回往复投弹9次。
在红军撤离后的当天早晨,传素乡的瑶族同胞冒着敌人搜山、杀头的危险,爬上梨子界山上去掩埋英烈们的遗体,但他们见到的是难于想象的悲壮和惨烈:在一片焦土上,没有一具完整的遗体,细数着遗存的肢体才弄清共有20多位红军牺牲,而那棵大樟树被炸断后倒下了,在倒下的地方发现了两只手臂夹紧的机枪。瑶族同胞就在大樟树旁安葬了红军烈士们。
如今,梨子界不仅被全县学生作为教育基地,全县各族群众也来拜祭。更令人称奇的是那棵和红军机枪手一起被炸的老樟树,炸断的树桩直径1米多、只剩下1米多高,且已完全空心了,但是老树桩冒出的新枝生长了几十年,已达6米多高,顽强地守候着红军的英烈们。红一军团警卫营司号员邹盛栋在当年轰炸中被炸伤左眼和背部,幸被盈口村李奶奶(临口村刘大娘)救护而留在了当地。他回忆说:“对红军烈士,党和人民都没有忘记,我是他们的战友更没有忘记,不仅经常走30多里爬上山去看他们,至今还记得战友们的名字,他们是廖国荣、赵庭辉、马世荣……”。
那棵顽强的樟树被围在护栏里,炸断的主干依然挺立,后生长出来的枝桠生长依然茂盛。
樟树旁是二〇一三年元月重新修整过的红军烈士之墓。
红军烈士之墓的碑文: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广西龙胜县平等乡至传素进入通道,在梨子界遭到广西军阀及国民党地方武装的阻击,数十名红军光荣牺牲,此为红军烈士合葬墓。
在红星亭的山墙上,书写着诗文《红军烈士耿耿丹心》:
红军万里走长征 将帅官兵拥至诚 不怕牺牲争胜利 竟将日月启新明 将军截堵皆成泡 桂旅追驱尽化萍 梨子界头英烈士 丹心耿耿万年×(最后一字分辨不出来)
诗文写于2014年9月,颇有书法功底,但不知为何,把作者的姓名抠去了。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红军烈士之墓前持队旗告慰长眠于此的英烈们。
传素原属马龙乡地。解放后,于1954年10月建立传素瑶族乡。
梨子界桥宽不到4米,只能单车而过,2013年进行了危桥改造。
附:梨子界附近的红军遗址遗迹
梨子界山旁是下乡寨。下乡寨流源村圣宫(一座典型的侗族建筑)是博古、李德、周恩来、朱德等随中央军委第一纵队的宿营地点。
马龙乡辰口村是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随中央军委第二纵队的宿营地点。
离开梨子界,行驶不多远就可以到马龙乡上[G209]国道了,再行驶10km到达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
我们走过的这段跨省乡道是自驾重走长征路的一次创举,也是最贴近当年红军徒步路线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