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的消息让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当天晚上,李银桥带着一家四口赶回北京,他便是当年主席最得力的卫士长。
在主席的遗体前,李银桥静静地望着,仿佛世界就此静止了,眼前已经远去的老人,对于他来说,绝不止是主席、上级那样简单,而是有如父亲一般的人物。
从那之后,每年主席的祭辰和诞辰,一家人都要赶回毛主席纪念堂去看一看,主席依旧躺在那里,就好似老父亲一般默默等待着李银桥回家。
对于李银桥而言,主席直到去世时还有一件事没能原谅他,这是他的一生遗憾,也是当年埋藏在心底最深的痛,直到主席逝世43年后,也是李银桥病逝10年后,他的儿子才将这段往事公之于众。
那是一段太过辛苦又悲伤的日子,1959年到1962年,举国上下都在为填饱肚子发愁,即便每个人都努力地勒紧裤腰带,上报的口粮定量一压再压,可粮食紧缺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最难过的时候,就连主席都出现了20多天只吃野菜的情况。

可此时的主席已经上了年岁,日理万机更是需要营养支持,身体健康入不敷出之下,小腿出现了严重水肿的情况,这是典型的营养不良。
即便如此,主席依旧坚持和群众一同受苦受难,1960年,当一份来自信阳的报告摆在他面前时,主席一度急得眼眶通红,不为别的,此时的信阳居然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惨状。
无计可施的主席,只能让自己最信任的李银桥等人去往信阳,哪怕他们能够多帮当地百姓做些事,主席的心里都会好受一些,临行前,主席只跟他交待了一件事:
“你们此行,到了地方一定不要说是我身边的人,就说是上面派下来的工作组,不要搞特殊化,更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谨记主席嘱托,来到地方的李银桥等人,帮扶信阳百姓整整几个月时间,曾有一次,一位婆婆给他送来了两个鸡蛋,无论如何都拒绝不了,只能勉强手下,可他却没想到,这件事居然成了自己永远都无法挽回的憾事。
回到中南海后,主席听到李银桥提起百姓送鸡蛋的事,顿时大发雷霆:
“我让你去地方是为老百姓分忧解难的,做了这样大的错事,必须深刻检查!”
事实上,之后的李银桥写了多次检查,他也体会到了主席的苦心、自己的错误,偏偏主席不曾通过他的一份检查。

当然,李银桥之后依旧尽心尽力照顾着主席,这件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冲淡了,可他从未忘却过一向慈眉善目的主席那一天大动肝火的样子,不是畏惧,而是愧疚。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那段异常艰苦的岁月,主席和他的家人应该还能勉强填饱肚子,事实上,主席不但将自己的粮食定量压到极限的每月26斤,就连女儿李讷,他都从未搞过特殊化,一次都没有!
最清楚这件事的人依旧是李银桥,当年不过十六七岁的李讷和其他学生一样仅有每月27斤的粮食定量,这还是学校考虑到学生们尚处于发育期才增加了不少。
不过,中国人自古有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李讷当时在北大的不少同学平日里还是能收到家里贴补来的点心等等。
出于长辈对孩子的疼惜,李银桥曾私自做主悄悄给李讷送去了一包饼干,没成想,这件事也在后来被主席知道了:
“我反复告诫你们不要搞特殊化,为啥不听呢?别的孩子我管不了,但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能多吃!”
那几年,李讷每周唯一能吃饱饭的机会,仅仅是星期天和主席父亲吃晚饭的时候,三四盘清炒小菜、一碗汤总能让她吃得津津有味。
李银桥每每想要破例再给李讷一点零食贴补时,主席的回绝都是那样的令人心疼:
“银桥,不要说了,我的心里并不好受,可我和孩子依旧不能搞特殊,坚决不能!”
显而易见,主席何尝不想让女儿每天都能吃上饱饭,可他深知自身的榜样作用,自己唯一能做的仅仅是星期天晚上看着李讷多吃一点点,多为她夹一片菜叶,仅此而已。
所以说,当年主席因为两个鸡蛋选择不通过李银桥的检查,他真正的苦心哪里是那两个鸡蛋?李银桥多年相处有如他的儿子一般,主席又何尝不希望他能在非常时期多补充一些营养?

也正是因为两个人如此特殊的感情,注定了主席更要严格要求李银桥,指责得越狠,说明主席心疼他越深,至于屡次检查都不通过的事情,如今看来,主席一定是想要李银桥长长久久地记住这个教训,大有“警钟长鸣”的意味。
其实,主席终究是一位儿女缘分很浅的人,众位子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或死或下落不明,李银桥陪伴他整整15年,甚至超过了主席所有的子女,他就是主席心中另一位孩子。
当年,在李银桥即将到地方工作时,临别前的主席情难自持之下一度将他拉入怀里:
“跟着我这么多年,你也长大了,你是个好孩子、好同志,让我工作得很顺心,可我不能影响你的前途,要是我死了,你可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