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天,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李敏正守在母亲的病床前,紧握着母亲贺子珍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几天前,她接到一个沉重的电话,得知母亲病危的消息,立刻赶到了上海。当看到病床上虚弱的母亲时,她心如刀绞。母亲的脸上失去了往日的红润,取而代之的是病痛带来的苍白。
贺子珍,这个名字在革命的历史上闪耀着光辉。她曾和毛主席一起在井冈山打游击,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可如今,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女英雄,却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
李敏紧紧握着母亲的手,一遍遍地呼唤着“妈妈”。她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倒流,让母亲恢复健康。可是,现实是残酷的。
下午17时17分,在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的情况下,贺子珍与世长辞,享年75岁。那一刻,李敏的心碎了。她无法接受母亲已经离去的现实,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
这位曾与毛主席并肩作战、经历了无数风雨的革命女战士,终于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世界。
贺子珍的一生,波澜壮阔。她是井冈山革命的见证者,是毛主席的革命伴侣,更是在长征途中为掩护伤员而身负重伤的英雄。
即便是在苏联疗伤期间,她也未曾放弃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尤其是中风后,她长期瘫痪在床,住在上海华东医院接受治疗。
李敏在母亲去世后,怀着沉痛的心情整理母亲的遗物。在整理过程中,她发现了两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一件是母亲身体里的弹片,这是在长征途中留下的伤痕;另一件则是一张残疾军人证。看到这张证件,李敏不禁感到震惊——从1951年开始,国家每年都会给予母亲330元的残疾补助,但她从未领取过。这意味着,在长达34年的时间里,贺子珍一共放弃了11220元的补助。
“妈妈,你为什么从未领取过这些钱呢?”李敏自言自语,满脑子疑问。然而,细细想来,李敏终于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良苦。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11220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然而,贺子珍宁愿自己承受生活的艰辛,也坚持将这笔钱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李敏感慨万分,眼泪再次涌出。她不禁喃喃道:“妈妈,你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你是多么伟大啊!”此时,她对母亲的感激与敬仰之情已无法用言语表达。
贺子珍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界。上海市委书记陈国栋一直密切关注贺子珍的病情,在她逝世后,陈国栋亲自赶到医院,为这位革命老前辈送上最后的告别。
4月25日,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大厅隆重举行,众多中央领导和战友前来送行,向这位杰出的革命战士致以最高的敬意。
最终,贺子珍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李敏站在母亲的墓碑前,泪流满面。她回想起母亲的一生,心中满是感慨。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从母亲的身上学会了坚韧和无私。她深知,正是像母亲这样的革命先辈,才铺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