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我的父亲毛泽东与母亲贺子珍(组图)
2024-04-11 17:19:46
来源:李享生活
作者:李敏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目录

    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与母亲贺子珍
    孔东梅:听贺子珍讲述与毛泽东那过去的事情

    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与母亲贺子珍
    摘自《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

    第五章

    永新一枝花——我的妈妈贺子珍
    爸爸毛泽东与妈妈贺子珍相识在井冈山
    袁文才当媒人,想把毛泽东拴住
    爸爸和妈妈在战火中的爱情
    遵义会议结束,爸爸笑着对妈妈说:今后有发言权
    爸爸和妈妈风雨同舟、相依相随了整整十年

    父亲留下的遗产是可以使我与广大民众共享的思想,而没有半点儿的家私。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

    永新一枝花——我的妈妈贺子珍

    爸爸和妈妈是在革命斗争最残酷、最艰难的岁月里,相认相识,在为一个共同目标的奋斗中结为伴侣的。

    我的妈妈贺子珍,是1909年9月的一天出生的。那时正值秋月朗朗,桂花飘香。外婆外公喜悦地看着这个眉眼长得十分俊俏的女儿,心里特别高兴。为了表达他们对女儿的爱,对女儿的最美好的祝愿,就给她起名叫桂圆。

    妈妈有一个温馨的家。我外公的家在永新县万源山区的黄竹岭。妈妈的祖辈是个望族。有很多的田山和房屋。我的外公叫贺焕文,是个老实巴交的憨厚的读书人,曾捐了个举人,当过安福县的县令。我的外婆叫杜秀,是广东梅县人。听妈妈讲,外婆长得挺漂亮,还读过“四书”“五经”,是个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

    听说,外公、外婆全力支持子女搞革命。当小姨被敌人杀害、小舅被错杀后,外公外婆到东田跟姨妈一起生活时,自己也投身于革命工作。

    1938年1月,外公病逝。后事是项英和杨尚奎出钱帮助料理的。外公去世了,外婆感到凄苦孤单,组织上把她送到延安,想让她跟妈妈一起生活。可当外婆到延安时,妈妈已经到了苏联。

    外婆的生活就由爸爸照顾,直到她病逝都生活在爸爸的身边。

    外婆病逝后,又是爸爸把她安葬的。爸爸还给她立了一块石碑。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把外婆的坟给挖了。延安收复后,又是爸爸出钱,请当地老乡重新为外婆修了坟。

    妈妈的兄弟姐妹挺多,大舅贺敏学,妈妈排行第二,第三是姨妈贺怡(银圆)。他们三个年龄上相差的不多。因此在各方面志趣都很相投。小舅贺敏仁,小姨贺先圆,年纪比他们三个小得多。

    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妈妈同姨妈就读于永新福音小学,妈妈给自己取了个学名叫自珍,意思是善自珍重。

    子珍这个名字,是同爸爸结婚以后,妈妈请爸爸给自己另取个名字,爸爸说:“不必了,自珍这个名字就很好。”后来,还是在中央苏区时,妈妈把自珍写成子珍,于是,子珍这个名字就这样一直沿用下来了。

    听姨妈说:妈妈年轻的时候可漂亮啦,秀气的瓜子脸,配上一双大大乌黑而亮的眼睛,加上白嫩的皮肤,中等身材,长得挺苗条,真是没处挑缺点。她人又活泼热情,高兴的时候,常常是开怀大笑,真可谓容光焕发,楚楚动人。她被人们称为“永新一枝花”。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妈妈很快就接受了新的思想,并参加了青年团,成了贺家兄妹中最早的革命者。

    1926年7月,大革命进入高潮,妈妈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年,妈妈还未满17岁。

    后来,北伐军建立了国民党永新县党部。为了便于革命工作,妈妈又加入了国民党以跨党分子的身份参加了永新县党部的领导工作。她既是共青团县委书记,又是妇女部部长,成为永新县开天辟地第一任妇女部长。

    从此,妈妈开始了职业革命的生涯。

    大舅、姨妈也都先后被选为永新县县委委员。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传为美谈佳话的“永新三贺”。

    不久,永新的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革命进行反扑,疯狂地抓捕共产党员,把大批革命者投进了监狱。

    舅舅贺敏学也被捕入狱。外婆同姨妈逃离永新,到别处暂时躲避起来。

    妈妈同永新的一些同志,联络了井冈山上的袁文才(党员)、王佐所领导的农民自卫军,成功地发动了有名的“永新暴动”。

    这次农民武装获得了全胜,使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朱培德非常恼火,他暴跳如雷,命令两个团开赴永新。

    在这种大兵压境的形势下,总指挥部决定,农民赤卫队全部撤出县城,向井冈山进发。

    妈妈是1927年7月底由永新县向井冈山撤退的许多共产党员中唯一的一个女同志,当然也是撤向井冈山队伍中的第一个女兵。

    妈妈率赤卫队上了井冈山,那是因为有袁文才。袁文才在永新第一中学读书时,同舅舅贺敏学是同窗好友,还一起搞过学生运动。1926年底参加了共产党。妈妈早就听说过这个人。

    爸爸毛泽东与妈妈贺子珍相识在井冈山

    1927年10月17日,爸爸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

    爸爸能上井冈山,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袁文才可以接受爸爸这支革命队伍的到来,因为他们都是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还是一致的,可王佐就不同了。他当时是井冈山的山大王,不可能,也不会轻易就让人入伙共享他的山头的,当爸爸带着队伍来到时,与袁文才,主要是同王佐还进行了一番“谈判”:为了表示诚意,支援袁文才、王佐的队伍,准备送给他们枪支的同时,希望他们能安置一批伤病员,协助解决部队的驻防和粮食问题。

    通过谈判,袁、王下决心请爸爸上山,共商大计。

    会面是在步云山一座大房子里进行的。

    爸爸这天穿一身灰布中山装,衣服的袖口、胳膊肘都磨破了。他也和大家一样,脖子上结了条红色带带。

    当袁文才领着爸爸来到妈妈贺子珍面前为他们介绍时,爸爸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在如此艰苦困难的环境下,井冈山的“头面人物”中,竟然有这样年轻的女将。

    袁文才说:“她叫贺自珍,是永新县的干部。”

    爸爸笑笑说:“我原以为是哪位的家属呢!”说着握住了妈妈的手。“很好,很好。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

    也就是在这里,我的爸爸与我的妈妈相识了。

    爸爸虽然上了井冈山,也是真心诚意地同袁文才、王佐合作,可是王佐总是对爸爸有点不放心。大概因为他在绿林生涯中吃过的亏太大太多,从而养成了一种多疑的性格。他生怕爸爸会抢占他的山头,会吃掉他的队伍。所以他总是与爸爸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不远不近的关系,流露出不卑不亢的态度。

    有一天,袁文才与王佐谈起爸爸这支队伍时,王佐又表示出了猜疑态度。袁文才对他说道:“你一会儿不相信老毛在井冈山能呆得久,一会儿又怕人家吃掉你。你呀,莫要定不下心来。老毛不会是你想的那种人。你要再不放心,我们就想个主意,把毛泽东拴祝”王佐急切地问:“你说,怎么个拴法?”

    袁文才说:“这还不好办,叫贺自珍嫁给毛泽东,让老毛做井冈山的女婿,这样日后对大家都有好处。”

    王佐听了说:“这个主意蛮好!我也盘算过,自珍要人品有人品,要才识有才识,配毛泽东最合适!老毛要是做了井冈山的女婿,我们一万个放心了!”

    袁文才又说:“自珍配老毛,郎才女貌,天造地设。只是听说毛泽东在湖南已有妻室……我发现毛泽东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左唇下一颗朱砂痣,日后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你别看他现在那个瘦条条的样子,那副骨架子如果丰满起来就有帝王之相!我们跟着这样的人靠得篆…”“行啊!还是你想得周到,这事就这么定啦。”王佐一颗悬着的心算是落了地,心里踏实了不少。

    袁文才当媒人,想把毛泽东拴住

    有一天,袁文才来到茅坪八角楼,与爸爸见面了。谈完了工作后,袁文才说:“毛委员,我们想替你做一件好事。”

    “么子好事呀?”爸爸问。

    当他听说他们要当“月老”时,惊讶得身子往后一仰,一时答不上话来。“毛委员,我们的‘井冈山才女’贺自珍,你看她怎么样?”袁文才问。

    “不行,不行,这个使不得。”爸爸连连摇头说。

    “不般配是吗?她可是个才貌双全的人。”袁文才又说。

    “是我不配人家。文才,我在湖南有妻子呀。”爸爸说。

    “毛委员,你莫辜负我们的一片好意……王佐肯定已和自珍讲了此事,要是这样,事情可就不好办了……”袁文才说完看看爸爸。

    “文才,感蒙你们的好意,这件事乱来不得。”爸爸有些着急地说。

    “那,你考虑一下,日后再说吧。”袁文才结束了这次谈话。至于爸爸和妈妈的恋爱、结婚那是以后的事了。

    从1927年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初,爸爸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跑永新、到宁冈;跑宁冈又到永新,来回对两地的一些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搜集到的东西不少,但是还没有时间加以整理。

    这时,他和妈妈相处的时间也长了,彼此也算比较熟悉了。

    一天,爸爸忙完军事的事以后,对妈妈说:“这几天,我想腾出手来,到象山庵住几天,好静下心来把《永新调查》和《宁冈调查》继续写完。想请你帮个忙誊写一下。你看怎样?”

    “不嫌我的字写得差就行。”妈妈说。

    他们就到了象山庵。这是一座古庙,工农革命军在这儿开办了后方留守处,这儿住着20余名官兵。到这里以后,爸爸抓紧时间写,妈妈就赶紧帮他抄。当爸爸遇到困难写不下去,觉得有些地方搞不清楚,理不出头绪时,总要问问妈妈,因为妈妈是当地人,对情况比较了解。这样妈妈成了爸爸调查的对象,也成了爸爸调查报告的第一个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两个调查报告都整理好了。

    后来爸爸讲:在他的许许多多的调查报告中,这两份最好,他最满意。他说过,在我党和军队的建设中,妈妈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因此,他也最珍惜。可惜,这两份报告在长征途中丢失了。他感到非常遗憾。他讲:“丢掉其他东西我不痛心,惟这《井冈山调查》的丢失,是最为可惜的事。”就是在这日常的接触、工作中,他们彼此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在井冈山恶劣的斗争环境中,在那风云多变的岁月里,爸爸此时已无法了解到湖南家乡的情况,但他如实地将家里情况告诉了妈妈,他不会欺骗妈妈的感情。那么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结识新的同志,认识新的朋友,又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进而产生了诚挚、纯洁的爱情,恐怕这也是人生活中合情合理的事情。

    1928年5月,是25日还是26日,爸爸记不清了,妈妈也说不准了。爸爸毛泽东和妈妈贺自珍成婚了。说是成婚,其实没有搞什么婚礼。没有鞭炮,没有锁呐,也没有锣鼓,更没有花轿。只有袁文才他们带了一些糖果、花生之类。

    爸爸妈妈在这儿只住了两天。爸爸惦记着正在永新帮助农民分田的红四军官兵,就告别妈妈到了永新。

    爸爸和妈妈在战火中的爱情

    妈妈和爸爸结婚以后,妈妈肩上的担子重了,既要工作,又要想法照顾好爸爸的生活。在那极端艰苦的年代,要保证爸爸的身体不缺营养,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办到的事。

    听爸爸讲:他特别爱吃辣椒。妈妈有时为了他就从老乡手里买点,这在当时就算奢侈了。爸爸因为吃菜少,腹胀难受,大便困难。这可急坏了妈妈。她步行四十多里,向一位郎中借了个大便通气管拿回来。又把仅有的一块肥皂放在温水盆里,像磨墨一样在盆里来回磨呀磨。等肥皂溶解了,然后把管子插入肛门,把肥皂水灌进去。尽管爸爸感到特别难受,但用这种方法还真是缓解了爸爸的便秘。为给爸爸解除痛苦,妈妈付出了很大的辛苦。

    在井冈山这一段时间里,爸爸是非常忙的,白天爬山看地形,晚上开会、听汇报。有时分不清白天黑夜地连轴转,一天只能有几小时的休息。加上生活困难,饮食又差,只见爸爸一天天消瘦下去了。妈妈看着心痛,就和警卫、勤务人员商量如何改善爸爸的生活。没有更好的办法,买吧,没有钱,他们只好下地里捉田鸡,到河里捞鱼摸虾。就这样,爸爸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还时不时地能尝到点鲜味。

    1929年的春天,当红军攻打下福建龙岩时,妈妈在这里生下了第一个女孩,也就是直到如今都下落不明的姐姐。这也是爸爸的第一个女儿。爸爸曾高兴地说:“她倒会挑日子,找了个好地方才出生。”一句话把妈妈逗笑了。

    1932年11月,妈妈在福建长汀生了第二个孩子,我的哥哥,取名岸红(毛毛),跟岸英哥他们排下来了。

    长征开始后,爸爸、妈妈把两岁多的哥哥(岸红)交给留下来坚持游击活动的三叔毛泽覃、三婶贺怡代为抚养。当形势发生变化,环境越来越恶劣、斗争越来越残酷时,他们怕哥哥遭到不幸,就把他寄养到瑞金城一个警卫员的家里。后来,叔叔牺牲了,我的哥哥岸红(毛毛)就再也没有下落了。

    解放后,姨妈为找我,因出车祸而牺牲了。

    1933年,妈妈生了第三个男孩,是傅连璋医生接生的。可惜刚一出生就夭折了。

    过密的生育,使她的身体受到很大影响,加上在那样的年代,转战频繁,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妈妈从未休息过一天,从未放弃过战斗。

    第三次反“围剿”的一次决战是在兴国县的高兴圩展开的。

    在这次战斗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战斗激烈地进行,突然,敌人的一颗炸弹恰恰落在妈妈和另一位女同志的身旁。把她俩都给震得失去了知觉。等她俩苏醒过来追上队伍时,已经是第二天的黎明了。爸爸看见她们平安归来,又是喜又是惊,就风趣地说:“通讯员向我报告说,亲眼看到炸弹在你们身边开花,以为你们被炸死了。我打算等战斗结束后,为你们开个追悼会。现在,你们是人回来了,还是鬼回来了?”引得大家都笑起来。

    后来,爸爸还跟妈妈开玩笑说:“我原以为这回恐怕连你的尸体也找不回来了。敌人要认出这是我的老婆,还不拿你的头去领赏哟!”

    “我的头长得牢,可不是那么容易掉的呀!”妈妈也笑着说。

    遵义会议结束,爸爸笑着对妈妈说:今后有发言权了

    1934年10月18日傍晚,爸爸带着警卫班的同志,离开于都城,踏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长征路!中国革命的战略大转移从这里开始了。

    10月上旬的一天,爸爸派人通知妈妈,告诉她:她是中央批准随部队出发的30名女同志之一。妈妈便和总卫生部休养连的同志们一起,开始了长征。

    人们讲到中国革命的这段历史时,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的低谷,又叫低潮。总归一句话,此时,中国革命受到挫折。

    这时候,爸爸接连遭到“左”倾路线的沉重打击和排斥。“左”倾领导人还剥夺了爸爸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正确领导权。这种打击使他多年来劳累过度的身体吃不消了,他曾两度病倒。

    爸爸消瘦了,那平日英俊的脸庞上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喜欢谈笑的爸爸,常常是一个人默默无语,凝神静思。他,有时遥望苍穹,对天长叹,有时又以吹吹洞箫来排解自己一腔的烦恼和忧愁。

    妈妈对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她用她对爸爸的真挚而深切的爱,寸步不离地陪伴着他,使爸爸在生活上得到无限的关怀、无限的温暖,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鼓舞极大的安慰。多少年之后,爸爸一提起这段时间的生活,还总是深深地感激妈妈。

    正像老人们说的那样,谁家的夫妻生活中都难免碰碰撞撞,来一场舌战,来一次“干戈”,双方对垒的时候,总是会各有胜负。爸爸有时就爱以“武力威慑”、“政治威胁”来对付妈妈,有时就“开除”妈妈的党籍,给妈妈一次口头“处分”。但爸爸毕竟是爸爸,有时是他自己引起的“战火”,自知不对了,就又主动“停战”求和,化“干戈”为“玉帛”。所以有时爸爸就向妈妈赔笑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块响叮当!”妈妈听了也就破涕为笑,再不生气了。

    1935年1月9日下午,红军进入北倚娄山,南临乌江的黔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遵义。在这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

    自开会以来,爸爸总是很晚很晚才回来。妈妈一人在家,心却跟着爸爸到了会场,她同样也在关注这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会议。每到夜深人静时,妈妈总是焦急地等啊,盼啊,期望能了解点会议上的情况。

    在静悄悄的黑夜中,妈妈终于等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她急速地打开房门,还未等爸爸双脚跨进屋,便急切地问道:“会开完啦?你,你怎么样?”她紧张得语无伦次了。

    爸爸知道她关心自己的处境,就笑笑答道:“不错,今后有发言权了。”这寥寥数语,在妈妈的脑海中却似掀起了狂涛巨浪,一颗悬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是落位了。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机构,在中国革命的最危急的关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

    爸爸和妈妈风雨同舟、相依相随了整整十年

    在红军进入云南途中,妈妈所在的干部休养连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击轰炸。妈妈为了掩护伤员而被炸得遍体鳞伤,鲜血直流,昏迷过去了。经过医生的检查,妈妈身上有十七处都挂花了。当妈妈苏醒后看到叔叔毛泽民、婶婶钱希钧时说了两件事:“我负伤的事情,请你们暂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

    爸爸还是知道妈妈受了伤。当爸爸赶到妈妈身边时,妈妈对爸爸说:“润之,把我留下,你们前进吧!”

    “子珍,你不要这样想。我和同志们,绝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爸爸安慰着妈妈说。

    几十年后,妈妈谈起她负伤的事时,她还很感激爸爸。说是爸爸救了她一命,否则,留下来必死无疑。

    无论是在井冈山艰难的岁月里,还是在漫漫长征途中,这种生死与共、患难相交的战斗友情,使爸爸与妈妈相依相随了10个年头。这种情,这种意,是难以割舍的。

    摘自《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生死两茫茫 听贺子珍 讲述与毛泽东那过去的事情
    孔东梅

    初识中冈

    1927年,18岁的外婆随队伍上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女战士。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我的外公毛泽东。在人烟稀少的万山丛中见到外婆这位“永新一枝花”,外公愣住了。

    外婆记得:当时外公穿的是一身破旧的灰布中山服,同其他几个人一样,脖子上系了一条红色识别带。他个头很高,很消瘦,颧骨都突出来了。头发从中间向两边分开,比较长。皮肤晒得很黑,神色上还留有经过激战后没有恢复的疲劳。但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显示出他的睿智、温和与毅力。他的脚走路有点不得劲,那是因为长途行军磨伤了脚,没有及时治疗,伤口化脓了。

    当袁文才领着外公来到外婆面前时,外公有些惊讶了。他没有料到,在井冈山的“头面人物”中,竟然有一个年轻姑娘。袁文才介绍说,“她是永新的干部,叫贺子珍。”

    外公的疑团顿释,他爽朗地笑起来说:“我还以为她是你的女儿,或者是哪位同志的家属呐!”他握住外婆的手说:“很好,很好,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

    袁文才是外婆的义兄,也是外婆与外公婚姻的大媒人。在见到外公之前,外婆已有了心上人,那就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欧阳洛。当时两人天各一方,失去联系,外婆又从未对他表露过,只有把思念埋在心中。

    我的外婆又是一位热心肠的人。第一次见到我的外公毛泽东,发现了他磨伤化脓的脚,当天就不由分说为他擦洗换药。这件事外公一直记得。外公明白:这确实是一位今后可以与自己共同战斗的好姑娘。

    1928年春,外婆和外公先后来到井冈山下永新塘边村发动土地改革。当地客家方言难懂,外婆是外公的翻译,两人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

    外公没有忘记自己在长沙的家人。当时共产党人被通缉杀害,他与杨开慧的联系通过宁冈县一家店铺秘密中转。1927年底,杨开慧得到过外公告知到达井冈山的消息。1928年上半年,外公给杨开慧发去一封急信,却被店铺耽搁了几个月。外公觉得情况不妙,为不连累家人,忍痛废止了这一联络渠道。后来,又传来杨开慧、欧阳洛被军阀抓捕杀害的消息。

    在那些日子里,这种不幸确实每天都在发生。正如外公所说的:革命者只有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战友的遗体,继续战斗。

    在共同斗争中,外公对外婆有了更多了解,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意,也向外婆袒露了心迹,外婆则为能与自己仰慕的人生活在一起而骄傲。

    他们最终定情并完成了《永新调查》,在战火中开始了毛、贺十年婚姻。

    苦苦追求

    这次妈妈和我去江西之前,先到福州看望了近20年未见的舅婆(82岁)。舅婆的女婿永平姨父告诉我:“老太太装着一肚子故事”,建议我一定要和她好好谈谈。我采访了老人家,果不其然,许多虚虚实实的历史场景在她口中都那么真切、动人(括号内是我加的注释)。

    “主席每次出发前都去找贺子珍,敲她的门。贺子珍说:‘有话到窗口说’,她就把窗户拉开一条小缝。主席说:我要走了。她心想:你要走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干嘛要同我讲?所以,以后每次主席要走,都来敲敲她的窗。他知道门是敲不开的,她是肯定不开门的。

    当时贺子珍很有个性,心目当中已经定了一个爱人。这个人(欧阳洛)很有才华,写了一手的好字,是江西的一个领导人。但是贺子珍没有表露过,她对任何人都没有表露过。

    主席懂得她,她想这个人。后来主席告诉她,这个人(欧阳洛)已经牺牲了。他到什么地方去开会,被敌人抓到,杀害了。这个人很有才华,是我们江西地区最早参加革命的,是贺子珍的领导。贺子珍看重他是因为他博学多才。主席告诉她,她不相信此人已死……后来证实确实死了(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欧阳洛1930年被捕牺牲)。

    毛主席追求贺子珍很久,人家都笑他。他看中贺子珍有文化,是当地的才女,而且有性格,为了革命宁可牺牲自己的精神。我举个例子给你听:

    有一天,主席、朱德等人在开会,贺子珍也在场。这时敌人来了,你的奶奶(我从小把外婆叫“奶奶”)英雄得很,她骑上一只光马(没有马鞍),手上拿着两枝枪,东西各放一枪,人家讲她能打双枪,就是这样来的。她把敌人引开,敌人顺着打枪的方向拼命追,她转了一圈,把敌人甩掉就不见了。

    她是个有很高性情的女孩子,不是一般性的。像我们这种参加革命都是一般性的。她这种革命彻底、完全,为了拯救队伍,宁可牺牲自己。”

    梦圆北京

贺子珍晚年和女儿、孙女的合影

    曾几何时,从井冈山到延安的苏区上空闪耀着两颗明亮的双星———毛泽东与贺子珍,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同生共死,度过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

    后来,累累伤痕使外婆偏离了原有轨道,从外公身旁消失了。外婆是西沉的弯月,外公是东升的旭日,再难相见。然而,月到半夜,日在中天,他们其实都是寂寞的。外婆记挂着天界的安危,外公思念着人间的冷暖,无奈为时已晚!外公外婆的传奇成为永久的爱情悲剧。

    外婆住在上海华东医院的同时,在北京的妈妈和爸爸正在安排另一件大事:把外婆接到北京。外婆盼望进京,已经盼了整整30年。

    然而,外婆坚持要去北京,尽管高龄而且卧床不起,她刚强的性格一如当年,没有改变。现在看来,我认为北京之于外婆,其象征意义应该大于实际意义。外婆所坚持的,是一个老党员、老战士和老公民的权利,是一个母亲和妻子的权利。

    1979年9月3日,也就是妈妈带我回京上学的第三天,中央派专机把外婆接到了北京。这个日子离9月9日外公逝世三周年纪念日还有四天,离10月7日外婆70岁生日还有一个月。

    在北京机场,外婆见到了前来迎接自己的井冈山姐妹曾志,她当时担任中组部副部长。30年前,外婆即将进京时被组织部门阻止。现在,中央组织部门的代表欢迎她回家。外婆的漫长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在出发前两天,大家对她做起了工作:

    姨妈,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不能发出任何响动,更不能大声哭,这是纪律!

    姨妈,你一定要答应哦,不能哭,要听组织上的安排!我们就在您的身边。

    外婆频频点头。她这一辈子是最遵守纪律的人,她听组织的话。

    外婆的纪念堂之行是保密的。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外婆一行从位于北京西郊十里长街上的解放军总医院出发了。外婆用她可以活动的右手,紧紧握着一条精心挑选的白手绢。

    外婆是坐着轮椅从面对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纪念堂南门进去的。妈妈和爸爸代她向北大厅毛主席坐像献上一个心形花圈,左右缎带上分别写着:

    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

    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妈妈和爸爸一左一右陪伴着外婆,在外公汉白玉座像前合影。此时外婆和外公都坐着,目光望着前方的天安门。照片留下这个历史性的瞬间:

    自1937年延安凤凰山合影后,贺子珍与毛泽东又坐到了一起。

    随后,外婆被缓缓推进瞻仰厅。升降机缓缓托起水晶棺,外公又出现在外婆眼前。

    其实,不用亲人和医护人员提醒,我想外婆自己也下过决心:不能哭。

    20年前,在突如其来出现的外公眼前,外婆双泪长流,不能自已。那次,丈夫坐在自己对面,叫自己不要哭。而她甚至没有看清他的面庞、眉眼,还有那著名的下颌上的痦子……这次,她决心好好看看他!不能哭,千万不能哭。

    这次,丈夫躺在自己面前。一层透明但冰冷的水晶,将外婆所在的人间与外公所在的真空隔绝开来。外婆觉得:外公只是睡着了。他不是神,他是人,他也需要睡觉。除了他以外,所有人都在罩子外面,包括他的妻子、女儿。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外婆更熟悉外公的睡姿,也没有谁对他的睡眠更有感情。从井冈山到凤凰山,十年来一个个不眠之夜,他们共同度过。

    她一天所忙碌的,为之付出半生的,无非就是让失眠的丈夫睡个好觉。现在,他终于睡着了,而且睡得很沉。

    泪水不听外婆的,它又涌出来了。外婆紧咬着那块白手绢,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外婆听组织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外婆无语。几十年来,为了丈夫毛泽东,为了爱情,为了家庭,她流过多少次泪,只有自己知道。今天,70岁的外婆流下的,可能是人生最后的眼泪。现在,这滴泪正含在她的心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央发行《向毛泽东学习》,正能量再次横空出世(组图)
·下一篇:无
·中央发行《向毛泽东学习》,正能量再次横空出世(组图)
·邵建忠: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感受毛泽东的博大胸怀(组图)
·特稿: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感受毛泽东的博大胸怀(组图)
·在新时代征程中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
·李学光:清明节到来之际千余名师生陆续到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举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特稿:清明节到来之际千余名师生陆续到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举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组
·河北三个集体经济村清明时节祭奠伟人毛泽东(组图)
·河北三个集体经济村清明时节祭奠伟人毛泽东(组图)
·1965年,毛泽东写给数学家华罗庚的亲笔信,情真意切,书法更是出神入化(组图)
·红色头条-李慎明:正确认识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纪念毛泽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