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承包了大娘家的所有家务,挑水、砍柴等力气活,他都是抢着干。到了晚上,他便借助油灯微弱的光书写调查报告。
李银桥与百姓们相处的非常融洽,谁家农活太多,腾不出手,李银桥都会毫不犹豫的顶上。村民们都开玩笑的说:“村里好像多了一个不要钱的短工。”
在信阳考察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还是有细心的村民认出了李银桥的身份,村民们说:“不愧是毛主席身边的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临走时,村民们自发筹集了一篮鸡蛋,让李银桥带回北京,给中央的领导们吃。李银桥连忙推辞:“老乡,这个鸡蛋我不能收,我们共产党员有纪律,不能拿百姓的东西。”
但是村民们盛情难却,甚至说“不收下鸡蛋就不让走”,看着篮子里的鸡蛋,李银桥想到了浑身浮肿的毛主席,他勉为其难的收下了鸡蛋:“我代表毛主席谢谢乡亲们了。”
回到中南海后,李银桥第一时间把调查报告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完后表扬道:“不错,写的很详细,主次分明,提到了比较关键的点。”
离开毛主席的房间时,李银桥随口提了一嘴:“百姓们太热情了,临走时给了我一篮鸡蛋,我已经放在食堂了,留着给您补充营养吧。”
听到这话,毛主席猛然抬头,双手狠狠的拍在了桌子上:“李银桥!亏你还是个老兵!连党的纪律都不知道?”
“现在是困难时期,百姓们连饭都吃不起,你知不知道这些鸡蛋对他们来说有多珍贵?你怎么好意思收下的!”见毛主席大发雷霆,李银桥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
“这些鸡蛋我一颗都不会吃,你马上去写一份检查,写完拿给我看,如果写的不深刻的话就重写。”
李银桥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彻夜未眠,写完了一份检讨。第二天毛主席看过之后,却说:“写的不深刻,重新写!”李银桥前前后后写了四五篇检讨,总算达到了让毛主席满意的程度。
但是,毛主席只是说了一句:“这些鸡蛋分给工作人员们吃吧,检讨虽说通过了,但你犯的是原则性错误,这件事我会一直记着。”
多年之后,李银桥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他遗憾的对儿子李卓伟说:“对于这件事,毛主席到去世都没原谅我。”
结语
与其说毛主席是一名政治家、革命家,倒不如说他是一名领导者。战争年代敢于担当,和平年代愿意与百姓们同甘共苦,这是西方政客们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如此迅速,正是因为毛主席那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了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