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她一个人靠挣工分拿到2万多元。再加上他们夫妻俩都过了65岁,除享受国家发放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外,还享受着乡公社发放的养老补贴、困难补贴多项福利,家里吃喝都不用发愁。作家周喜俊想象不出,在这样沉重的家庭压力下,一个67岁的女人会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而当他在旅游景区的农家小屋见到王敬棉时,不由暗自吃惊,她两眼发亮,喜气洋洋,步态轻盈,说话爽朗,根本看不出她有什么烦心事。作家夸她精神状态好,她自豪地回答说:“这里水土好,环境好,心情舒畅,人就活得有精气神。”王敬棉说到公社集体对她的关怀照顾,感动的热泪盈眶,她说:“像我这样的家庭,要不是大集体支撑着、照顾着,我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来。”
像王敬棉这样的特困难户,如在外地,靠“精准扶贫”,确也实属不易!
老百姓心里有把秤。周家庄这个“最后的人民公社”深得广大社员的拥护和愛戴。这就是第十生产队党支部书记韩平锁说的:“老百姓热爱大集体,拥护大集体,就因为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这里的女子不愿嫁到外村去“单干”,外村男子反倒愿意“招进来”,当上门女婿。周家庄第九生产队党支部书记翟振军说:“我们这里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贫富差距很小,社会秩序稳定。外地人非常羡慕,想方设法到周家庄落户,我们队430户,招上门女婿的就有30多户。”
周家庄人民公社并未把社员死捆在社里,允许社员自由选择。凡是不愿在集体的人,可以退出,来去自由。目前周家庄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占总人口的百分之5左右。
同样,社员外出打工,也可以自由选择。只是社里规定,外出打工者仍然享受着合作社的福利,每年必须要向合作社交纳一定数额的公积金(男性每年1500元女性每年1000元有6岁以下小孩者免交)。他们以后回来,甚至因致残回来,社、队一概欢迎。
周家庄先后荣获“国务院嘉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中国乡镇之星”等荣誉称号70多项(次)。自1985年至今连续被河北省委命名为“文明乡镇”。
更有趣的是,周家庄人民公社还得到了各国外交使节“点赞”。有一次,各国外交使团到周家庄考察,要雷金河同志介绍情况。雷金河对各国大使说:“我不必说了,你们可以随便到各家去看,去访问,也可以到那里吃饭。这样,比我介绍的实在。”
各国大使看了以后,印象很好,甚至承认社会主义有其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三、结语
综上可知,周家庄坚持人民公社,已经建设成了一个文明民主美丽幸福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68年的社会实践无可分辩地证明,农业合作集体经济比之个体经营能更有利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和提高社员日益增长需要。大家“均衡富裕”,既无所谓“两极分化”,也不存在什么“三农问题”。
社员不知“新的三座大山”为何物,安居乐业,家庭团聚,生活幸福。“最后的人民公社”最好地、最有力地证明农村合作化是中国十亿农民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