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豫西大山里的中阿友好人民公社:见证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一段传奇外交(组图)
2017-04-18 16:46:38
作者:李长新、刘维汉、王卢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前不久,河南省卢氏县举办了一个梅花节,举办地是横涧乡,一名叫秦治章的老人,潜心南梅北移研究几十年,终于在这里培育出耐寒的诸多品种梅花,梅花品种还引进到了钓鱼台、延安等地栽植。

    与会同志看完梅园,参加完活动后,应邀到乡政府大院参观,看到了院内有一座古老的欧式建筑,主人介绍,它修建于1960年,共两层,36间,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用于当时的中阿人民公社办公地点。当时资金来自上级拨款,主要为迎接阿尔巴尼亚大使而兴建。中阿公社成立于1955年,止于1984年的机构改革(复名为横涧乡),历29年时光,成为横涧乡乃至卢氏县的一段光辉历史。

    走进中阿公社办公楼,历史沧桑的气氛很快就能将你攫住。大门两侧有一幅对联,是毛泽东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里的两句:“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大门上方是二楼伸出的阳台,用十几根木栏围绕,阳台上方是一个三角形前檐,檐下一颗闪闪发光红五星,红五星下毛体的“为人民服务”,因年代久远,隐约可见。进入楼内,与二楼相通的是一段木质楼梯,扶手、栏杆及楼道地面均为木质结构,几个破旧的木门上还挂着新锁,似乎还有人办公居住。

中阿公社办公楼

    当时有一个地方在全国非常出名,那就是现在的横涧乡。横涧乡的出名当时叫“中阿友好人民公社”以及还有“中阿人民友好农庄”。

    当时《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卢氏报》都对“中阿友好人民公社””进行了大幅度的报道,全国各地人民公社来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参观学习的参观团络绎不绝,名声鹊起。

    “中阿友好人民公社“的成立,见证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建交,阿尔巴尼亚大使亲自到卢氏横涧乡参观学习,当时的中央外联部以及河南省委书记、洛阳地委书记亲自陪同,规格之高,影响十分深远。

    说起中阿公社的成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53年3月,卢氏县成立了第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五三”农业社。1955年2月,合作社的经验被《人民日报》以《卢氏县“五三”农业合作社卖粮前后》为题做了报道,在那个大树特树典型的年代里,这一消息立刻受到世人关注,不仅国内反应强烈,也引起了一些外国人的注意。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对此消息尤为重视,第二天,大使馆便向卢氏县“五三”农业社发来贺信,同时寄来了使馆办的两期《新闻简报》和一册《阿尔巴尼亚画报》。他们在贺信里写道:“我们阿尔巴尼亚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在往农业集体化道路上过渡,目前尚缺乏经验。见到你们的丰收消息非常感动,表示热烈祝贺!我们深望与你们交为朋友,携手并进,并请将你们的经验详告我们……”“五三”农业社收到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的贺信后,立即作出了回复。半年之后,全国开始由初级合作社向高级合作社过渡,社员代表会议决定把“五三”农业社改称为“中阿友好农庄”,旋而又改称“中阿友好人民公社”。

    1957年9月,阿尔巴尼亚作家斯巴赛访华,特意到“中阿友好农庄”进行了3天访问,他参观了农庄的农副业生产,并到社员家里座谈访问,还参加了当地一户人家的传统婚礼。1960年11月,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帕里夫蒂夫妇和阿尔巴尼亚诗人、驻华记者恰奇到卢氏深山区访问,“中阿公社”举行了3000多名社员参加的迎宾大会。帕里夫蒂大使在大会上介绍了阿尔巴尼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还转达了阿尔巴尼亚拉尔萨•莫哈法阿中友好农业社对“中阿公社”的祝贺与希望。大使还建议两个国家的友好合作社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此后的岁月里,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又两次来到“中阿公社”访问,时任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刘维汉还应邀到北京参加过阿尔巴尼亚国庆招待会。     

    1984年,随着改革改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人民公社”名称统一恢复为乡镇,“中阿公社”由此复名为横涧乡。名称变了,随着一些人员的不断更替,“中阿公社”间的双方交往也就终止了。  

    “中阿公社”始于1953年,止于1984年,在31年的时光里,横涧乡经历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浪潮,给山乡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许多横涧乡人提起当年参加“中阿公社”农业大会战时,还有一种激动的心情。

当年横涧乡大院里保存完好的毛主席塑像

    中阿友好公社党委书记刘维汉讲述当年情景

    卢氏县被称为河南省的“西藏”,处在万山丛中。1953年3月间,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名叫“五三”农业社。它一诞生,立即受到世人的关注,1955年2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卢氏县“五三”农业合作社卖粮前后》一文,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了这条消息。

    这条消息见报后,不仅国内反映强烈,而且引起了一些外国人的注目。当报纸送到北京的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时,大使及使馆工作人员马上盯住了这条消息。第二天,大使馆向河南省卢氏县“五三”农业社发来了一封贺信,同时寄来了使馆办的两期《新闻简报》和一册《阿尔巴尼亚画报》,信里写道:我们阿尔巴尼亚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在往农业集体化道路上过渡,目前尚缺乏经验。见到你们的丰收消息非常感动,表示热烈祝贺。我们深望与你们交为朋友,携手并进,并请将你们的经验详告我们……

    1956年1月,“五三”农业社收到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的信后,随即给阿尔巴尔尼亚驻华使馆复了信。半年后,卢氏开始往高级合作社过渡,因为有以上的关系,社员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把“五三”农业社叫做“中阿友好农庄”。随后农庄筹委会又致函阿驻华使馆,说明情况并告知农庄成立大会的日期。建庄大会前夕,收到了由帕里夫蒂大使署名的祝贺信。1958年7月以后,卢氏县在毛泽东主席“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下,中阿友好农庄和临近的十几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为卢氏县第一个人民公社――中阿友好人民公社。我当时是公社的第一任党委书记,这段往事虽然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但对我来说,总是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深山小县卢氏首次迎接欧洲外宾

    1957年9月,阿尔巴尼亚作家斯巴赛访问中国,特意提出要到河南省卢氏县的中阿友好农庄作历时3天的访问。此次来访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央农村工作部派员和翻译陪同,河南省委也派出作家李准一同来到卢氏。客人到县城后,首先受到了县直机关干部、厂矿职工、学校师生2000多人的夹道欢迎。接着,在中阿友好农庄所辖的营子村搭起舞台,召开800多名庄员参加的欢迎大会。会上,中共卢氏县委书记王富国致欢迎词,斯巴赛讲了话。会后,斯巴赛参观了农庄的农副业生产,并到庄员家里座谈访问,还参加了一户人家的披红挂彩的传统婚礼仪式,斯巴赛热情洋溢地和新娘、新郎握手。

    1959年11月23日,阿尔巴尼亚驻华使馆二等秘书穆罕默德和阿尔巴尼亚留学生王启新,在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司长鲁明,河南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赵仁陪同下,到卢氏中阿友好人民公社进行访问。中共卢氏县委书记王富国、县长赵文秀提前到灵宝县火车站迎接,客人到县城后,受到了卢氏城区各界800多人的热烈欢迎。¨月24日上午,在王富国、赵文秀陪同下到中阿友好公社(横涧街)参观访问。同时,参加了中阿友好公社为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15周年所举行的庆祝大会。大会上穆罕默德满怀激情地发表了长篇讲话。大会还宣读了中共卢氏县委员会、卢氏县人民委员会致中阿友好协会的贺电,通过了中阿友好公社全体社员致阿中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贺电。庆祝会后,客人们参观了萝卜沟水库工地,和社员一块抬土垫坝,还深入到一部分社员家里座谈、访问,社员们对客人了热情接待。

    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帕里夫蒂及夫人亲赴中阿公社参观访问

    1960年1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为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中阿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决定由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帕里夫蒂及夫人和阿尔巴尼亚诗人、驻华记者恰奇,从北京出发,来到道路崎岖的伏牛山腹地――卢氏深山区访问。陪同前来的有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司长史林峰、河南省副省长张柏园、省交际处副处长雷峰及省外事办副主任赵仁、外交部翻译小凡等。卢氏县委书记王富国、县长赵文秀、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刘维汉、社长侯树立、公社妇联主任余桂枝等率县社干部、社员1000余人冒雨在横涧街两旁夹道欢迎,气氛十分热烈。

    11月12日上午,中阿友好公社举行了有3000多名社员参加的异常隆重的迎宾大会。王富国和我都在大会上讲话,向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表示亲切的欢迎;帕里夫蒂大使在热烈的掌声中讲了话,他赞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所取得的胜利,并介绍了阿尔巴尼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绩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大使还转达了阿尔巴尼亚拉尔萨―莫哈法阿中友好农业社给中阿友好人民公社的祝贺与希望。大使还建议阿中友好合作社和中阿友好公社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我代表全公社社员接受了这个建议。大使将一面绣有“不朽的友谊的象征”的锦旗送给中阿友好公社。接着用中国话高呼:“阿中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全场掌声雷动,群情欢腾。

    11月12日下午听取了我和社长侯树立关于中阿友好公社情况的汇报,大使先后还参观访问了公社机械厂、拖拉机站、抽水站、友谊水库、面粉厂和发电站;又乘车到董家村参观了敬老院、幼儿园和小学校;在公社园艺场访问时,大使、大使夫人、恰奇还脱去长衣,卷起裤角,挥锨铲坑植下了两株柏树。

    离开卢氏县时,帕里夫蒂大使决意为公社赠送了许多阿尔巴尼亚生产的毛织品和书籍;还赠送了金蝴蝶、三角巾、丝手帕、羊毛毡帽等多种手工艺品给我;大使还亲自为我和妻子楚兰萍拍了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林炎志寄语《红色晋绥》网站(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林炎志寄语《红色晋绥》网站(组图)
·特稿:龙岩市烟草公司党支部书记沈平到项南纪念馆参观(图)
·特稿:市委书记曲福田一行来我馆调研(组图)
·特稿:海纪馆一行拜访黄胜天老将军(组图)
·特稿:学习中进步,交流中发展(组图)
·特稿:两当兵变纪念馆参加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和甘肃省中共党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
·特稿:四川华蓥:开展红色教育 历练党性修养(组图)
·特稿:坚持党建带团建,同心共缅烈士情(组图)
·特稿:确山一高师生到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南梁的好女儿——王继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长新、刘维汉、王卢平:豫西大山里的中阿友好人民
特稿:豫西大山里的中阿友好人民公社:见证中国与阿
毛泽东的拐杖情缘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林炎志寄语《红色晋
特稿:林炎志寄语《红色晋绥》网站(组图)
轻车简从 深入基层——市文广新局王汝彬局长莅临我馆
“周恩来童年励志故事”讲座走进城北小学(图)
李煜婷:龙岩市烟草公司党支部书记沈平到项南纪念馆
特稿:龙岩市烟草公司党支部书记沈平到项南纪念馆参
张越:市委书记曲福田一行来我馆调研(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