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只有几十米远了,刹那间,2连所有的火器都开了火,成排成排的手榴弹飞进敌群里开了花。敌人的号叫声被湮没了,马刀的闪光不见了。几分钟以后,敌人队伍混乱了,滚的滚爬的爬,有的策马拼命向后跑。2连哪里肯放过他们,立刻集中火力射击,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敌人一个歼灭性杀伤。由于是丛林山地,敌骑兵的作用难以发挥,经过数小时的激战后,敌军被2连指战员打得晕头转向,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
经过了三四次沉重打击,剩下的敌人不敢贸然进攻了。他们躲在田坎后面,枪也不打,炮也不轰,对伤兵、死尸也不敢来抬。少数敌人从二道川后面的山梁上落荒而逃。红军乘胜追击,一直到敌骑兵扬起的尘土消散,确认他们再也不敢回来为止。
激战了一天的山沟,又平静下来。2连利用夜幕的遮掩,从敌人尸体上收集来一些枪支和子弹,准备给敌人更沉重的打击。
夜幕笼罩了群山和田野时,通信员送来了团长的一封信,大意是说:已完成阻敌尾追的任务,给主力集结创造了砍“尾巴”的有利条件,命他们在夜12时,将阵地移交给前来接防的友邻部队,撤至吴起镇附近的村庄休息。
学员们听说要撤走,有些舍不得,一致说:“不是要我们执行砍‘尾巴’的任务吗?‘尾巴’还没砍掉,为什么要走呢?”经过再三解释,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阵地。
第二天中午,2连看到了砍“尾巴”的战果:在宿营的村子大路上满是棕红色、黑色、白色的战马,马背上驮着一捆一捆枪支;一群群的俘虏,在红军战士的押解下,穿过看热闹的人群。
这一仗共歼敌1个团,击溃敌3个团,俘敌约700人,缴获战马约1000匹。老乡们夸奖说:“你们真行啊,跑了这么多的路,还没有休息就打了个大胜仗!”学员们对老乡们说:“这是毛主席指挥的英明。在大门外把‘尾巴’砍掉,进了门就干净利索了。”
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苏区的保安县吴起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屯兵。但父亲没有寻到有关吴起的半点痕迹,倒是镇子街道上和破旧窑洞墙上到处可见“打土豪、分田地”和“拥护苏维埃”等标语,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确实到达了陕北根据地。据现吴旗县领导介绍,当年红军进入吴起镇时,那里只有七户半人家,但其附近村落的农民有些富裕粮,解了中央红军缺粮的燃眉之急。
陕甘支队在吴起镇进行短期休整后,10月底,向保安东进,于11月初在甘泉附近地区与陕北15军团胜利会师。
至此,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干部团,历时一年的伟大长征胜利结束。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他们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一年前,红一方面军撤出中央苏区踏上长征路途时有近10万人,而到达陕北的陕甘支队,人数不满8000人。他们都是从刀山火海里拼杀出来的革命英雄,是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留下来的极为珍贵的革命财富。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成立传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这是30年代毛泽东和共产党坚韧不拔的长征神话。尽管,每个中国人都了解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被国民党反动军队所驱赶,他们在敌人的围追和堵截下,穿越重重埋伏和枪林弹雨,不断与装备精良的强敌作战而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只能选择余下的这唯一道路——没有人走过的道路,翻山越岭,过草地,渡急流,并斩关夺隘,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尽管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仍然被世人追寻不已,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参加长征的一年,对父亲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经历同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武装斗争,又经历了党内军内政治的、军事的、思想的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他既看到正确路线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也看到错误路线使革命事业招致挫折甚至失败。他战胜了长征期间的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煎熬,以难以置信的毅力,抢险飞渡,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经受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磨炼和考验,锻造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了他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他在中国革命伟大实践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忠诚战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