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的祖上来自何方?曾做过什么事?我采访的答案是:她的祖上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连续12代都是农民,可谓世代务农。
我在整理玉兰保存的照片时,发现一张背面有她亲笔写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底下”的远景照片。只见在一片高低不平的山村中,有棵五六房高的大槐树,周围圈着栏杆。据有关资料介绍,这棵树坐落在洪洞县城以北,因树干粗大,枝繁叶茂,老鸹即乌鸦多在此树上垒窝,又称老鸹窝。这里的人们,只要提及大槐树或老鸹窝,童叟皆知。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朝廷多次“皇诏”山西“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的民众,移徙于河北、河南、山东等一带。“尔时,洪地殷繁,每有移其民必舆而实,以大槐树处为荟萃之所”。这样,临西县先民,多称其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底下。东留善固的吕氏家族先人,也是如此。早就知道这一情况的玉兰,便把这张照片一直珍藏在身边。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村。
年近七旬的东留善固吕氏长辈吕天斌,向我详细介绍了吕氏祖上的往事。这个村现有470余户,吕姓是第二大姓,约百余户。吕氏先祖在明朝从山西迁来后,先是在村东三里地的张三寨村居住,后来又分出一支到这里。他拿出家谱给我看。只见这张名为“吕氏宗亲排列表”上,第一代祖先叫吕才桂,玉兰的祖父吕泽福为第十一代,父亲吕天聪为第十二代。 “玉兰家的祖上,都是干什么的?比如说,有没有当官的?经商的?”我问。
“这十二代人,没有一个为官的,也没有一个经商的,都是本村农民,而且老实巴交。”吕天斌肯定地说。
据了解,玉兰的祖上前几代都是贫苦农民。到祖父吕泽福这代,由于单传,家庭负担较轻,渐渐殷实起来。但不久由于战乱和家庭成员变故,主要是大伯父被国民党军队杀害,祖父吕泽福和三伯父也被一些人报私仇杀害,二伯父病死,家道又衰落下来。1948年土改时,玉兰祖母的成份被划为富农,玉兰父亲的成份则被划为中农。
关于玉兰的祖母王爱劳,村上的老人告诉我,她娘家是西留善固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她一辈子都是家庭妇女,为人仁慈厚道,从来没有同街坊邻居们红过脸。晚年,她双目失明、瘫痪在床多年,1970年病逝,享年89岁。
玉兰的父亲吕天聪1923年生,因排行老四,辈份又大,村上人就称他为“四哥”、“四叔”或“四爷”。他大高个、宽肩膀、硬腰板,一双眼睛又大又亮,为人厚道,性格耿直,做事爽快,爱说爱笑。好多地方,从长相、个头到性格脾气,玉兰都挺像她的父亲。
吕玉兰的父亲、青年农民吕天聪(1923-1984年)。
玉兰曾这样同我说起她父亲坚定而又乐观的性格,以及所遭受的生活磨难:“别看俺爹腰板那么直,整天还有说有笑的,其实他这一辈子,遇到过多少天灾人祸,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早先,还在爹十几岁的光景,爷爷和几个大爷,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在荒乱年月被人用枪打死或得病而死。一大家子20多口人,只剩下他一个男子汉,你说惨不惨!几十年来,他上有老,下有小,奶奶和娘又常年有病,都是裹着小脚的家庭妇女,孩子中又没有男的,家里家外,全凭他一个人撑持,日子过得真难呀!要不是他性格开朗,啥事还想得开,恐怕早顶不住了。”
凡是同玉兰父亲熟悉的人,都有这个感觉,就是他在政治思想上是积极要求进步的。就拿在抗战中来说,他一直是村里的民兵,总是主动交公粮、抬担架,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保护过八路军战士。
那是1939年初,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在冀南邱县香城固伏击并歼灭了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创造了平原歼灭战的一个范例。那天傍晚,玉兰父亲和乡亲吕天佩从香城固战场上,秘密抬回一名八路军伤员,放在了自己家里的土坑上。
玉兰母亲赶忙端来一碗开水,一边吹气,一边用小勺细心地喂着。父亲又端来一盆热水,用毛巾为战士擦洗身上的血迹和泥土。他们发现,战士右手指上还套着九根手榴弹的弦,不禁啧啧赞叹:“这小兄弟打仗真勇敢!”“听说他才20岁,是南方人。”
玉兰父亲又对母亲说:“他一天没吃东西了,快去做点饭。”母亲赶忙向邻居借了两个鸡蛋,卧在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