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深圳卫视《关键洞察力》对“马英九将登太平岛”做的一期节目,参与人有:罗援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楚树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帅化民台军退役中将。 视频链接:http://www.iqiyi.com/v_19rrkidzzk.html?vfm=2008_aldbd 现将与罗援有关部分节选如下:
Part1马英九登太平岛落子南海为哪般?
【问题】据台媒报道,马英九计划在本周六巡视太平岛,这也是他任内首次登上太平岛。2012年,台湾首次公开太平岛火炮操演实况,岛内民代前往太平岛观摩实弹射击操练。当时越南就曾对此提出抗议。那么此次马英九登太平岛,是否也做好了“被抗议”的准备? 明知可能会“被抗议”,依然要登岛。罗先生,您怎么看马英九的这个选择? 罗援:台湾是选举政治,一切行动以选票为最终考量。马英九此举一是要赢得部分泛蓝选民选票,迎合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二是要与民进党区割,表明在事关中华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与民进党还是有区别的;三是对大陆示好,寻求与大陆的最大公约数。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马英九到太平岛上去宣示主权,是宣示中华民国对太平岛的主权,在这一点上和大陆还是有本质分歧的。
【问题】那么,马英九此次登岛会对南海局势产生怎样的后续效应?罗先生。 罗援:南海争端方有6国7方,现在台湾作为一中的另一方介入到南海问题,实际上给各方博弈的战略天平上增加了有利于大陆的份量,毕竟南海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祖产祖权。在这个问题上也给美国增加了一份尴尬,毕竟美国虽然与菲律宾是盟国,但也把台湾视为盟友。这就增加了战略博弈的复杂性。
Part2 两岸能否共护南海祖权
【问题】台湾方面此次扩建太平岛之后,台军大吨位军舰和多型号战机有望停驻太平岛。这无疑给台湾方面在南海的军事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组合方案。而中国大陆方面随着多种新武器的入役,南海巡视能力也大为增强。但是面对广袤海疆,任何一方的军力要单独管控整片海域依然有现实困难。两岸是否有可能就巡视工作进行有默契的划片分工?罗先生。 罗援:太平岛处在菲律宾所占8个岛礁的包围之中,光靠一己之力,一狼难对群犬。如果能加上中国大陆在美济礁上的策应和巡航编队的增援才能更有效地维护“祖权”。毕竟台湾只控制着一个岛,大陆控制着7岛8礁,经过吹填工程许多岛礁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太平岛。这就形成了互为犄角之势。这一点,在台湾举办的“两岸甲子研讨会”中,大陆方面的退役将领李际均就率先提出过。
【问题】罗先生,除了反潜和情报,两岸如果能在南海的展开军事合作,还能找到哪些着力点? 罗援:反潜和情报合作已经涉及到军事领域的敏感问题,我想对此不必过于乐观,双方还是会有保留的。即便有交流,也只能是只做不说,恐怕要从一些非敏感问题做起,由易到难,比如可就未来事态发展,由退役军人进行内部研讨或沙盘推演,就当面水文地质、海流、气象条件交换信息,再往后可以考虑一下相互补给淡水、粮秣的问题,在可以想象的空间进行合作。
【问题】那么未来,两岸还能在哪些层面联手维护南海“祖权”? 罗援:“祖权”本身就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在这方面可以做一篇大文章,首先,在法理上双方阐明南沙、西沙属于老祖宗的历史依据,阐明九条段曲线的合法性。其次,在防卫上互相提供基础信息和当面敌情。必要时,双方协防、策应。另外,在舆论上、在道义上互相声援、帮衬。
Part3 习马会后两岸军事互信能否进一步提升?
【问题】我们都知道,两岸如果要在南海方向展开合作,尤其是具体的军事合作,共护祖权,互信是一大基础。罗先生,您认为目前两岸的军事互信达到这个要求了吗? 罗援:互信是达成合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但按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的观点,由于有利益的驱动,有时在没有完全互信的基础上也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比如,当年苏美并无完全互信,但不可容忍和不可负担的核军备竞赛也使双方达成了削减核武器的协议。现在国共两党达成的“九二共识”和共同面临着“祖权”被挑战的威胁,就是两岸进行某种程度的军事合作的基础。
【问题】一周前,台湾军方披露,两岸在今年10月进行了被俘情报员的交换。这是两岸首次交换被捕间谍。对于构建两岸互信而言,“换谍”是否可以视为其中的一步? 罗援: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大陆方面有这样的报道。大陆方面只是按法律规定假释了两位台湾间谍。与台湾方面的报道还是有区别的。如果台湾报道属实,也不失为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我们可以联想到,当年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在德国还保留了一个双方交换特工人员的间谍桥。
【问题】台湾对大陆持续数十年来的谍报战由热变冷,一方面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是否也反映了台湾在谍战中丧失优势,是两岸实力此消彼长的一个结果? 罗援:在这方面,不能掉以轻心,在两岸尚未完全消除敌对状态的情况下,情报战不会偃旗息鼓,越是两岸实力此消彼长,较弱的一方越需要加强情报保障,只不过是以一种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退一万步,即便台湾想削弱情报战,美国也不会允许,台湾就是美国对大陆进行情报战的桥头堡。
【问题】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称,换谍是基于“习马会”两岸互表善意所致,马英九希望两岸善意互动能够持续下去,未来有更多的成果。在您看来,在“换谍”之后,未来的更多成果还可以有哪些选项? 罗援:最终是要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在捍卫“祖权”的问题上相互默契,起码不打横炮。
【问题】我们注意到,“习马会“上,马英九就主动提及台湾民众十分关心大陆的对台军事部署,比如导弹,而习近平也回应道,有关部署并非针对台湾。两岸领导人之间这样的对话是否有助于提升两岸的军事互信? 罗援:导弹部署是伪命题。从军事上看,大陆方面部署的导弹射程和范围早就超出台湾;即便实施了“撤导”,但经过变换射角、装药、机动等技术手段也能很快恢复原态势,因此,“撤导”是一个互信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从政治上看,“撤导”可以作为谈判的议题而不是前提。习主席在“习马会”上提出,大陆方面的导弹部署不是针对台湾的,就是对大陆方面一贯承诺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最新解释。
【问题】过去,两岸曾多次隔空宣示,但军事互信机制却仍停留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存在哪些障碍? 罗援:我认为存在十大迷思。一是法统之争。这是根本性的深层次矛盾,就是谁代表中国。二是对大陆的社会制度心存疑虑或成见。三是怕影响选情。四是历史纠结。五是要求大陆撤导,调整军事部署。六是希望大陆给予更多的国际空间。七是寄希望于美国人。八是担心大陆统战攻势。九是希望维持现状、留给后人。十是台独势力的掣肘。
【问题】有前台军将领建议,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可以从开通“热线电话“开始。这既可以迅速化解意外军事冲突,还能通过指挥官之间的定时联络,积累善意。各位认为这个办法是否可行?构建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还有哪些选项能够具体施行? 罗援:更重要是战略文化的沟通,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比如,共同研究孙子兵法,共同修抗日战争史,共同统一军事术语,共同研讨学术发展动向。当然高层交流也十分重要,这次“习马会”就开了一个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