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天里,李念臣挖空心思的研究阻击战的打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战果,尽最大努力保护战友的生命。尽管后方补给陆续送来,但缺口还是很大。他每天派一个班的人到后山以北搜寻食源,松子、田鼠,都能充饥。有一次,战士们在农民的庄稼地里,扒开厚厚的积雪,发现了南瓜秧,便顺藤摸秧,扒回来一捆,用锅煮了,连秧带汤分喝个精光。还有用水,战士们要往返三公里去后山的沟底取水或冰,有时用衣物包回积雪,因为战场上的积雪早已被敌人的炮火融化,就是有点遗存也已和沙土搅拌匀了。38天,他们经受了世人难以想象的惨烈,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在被炮火一次次改变形状的坑道里,不分昼夜,连续坚守900多个小时,迎接敌军上百次的轰炸,打退敌人上百次的进攻。4月22日,五次战役全面打响,26军立刻由防御转为突击。为防敌人从我侧后登陆,又开往东海岸做抗登陆准备。在战役中间阶段,26军急赴战线中部的平康、金化地区进行坚守防御,为身陷敌后的兄弟部队死死守住了退兵的生命之门。这次防御战打的异常惨烈,美军企图合围我深入南线的3兵团,只要拿下平康、金化地区就可完成合围。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向26军阵地猛扑,空炸、炮轰轮番进行,配合陆军进攻,26军硬是死死坚守不让寸土。李念臣所在的连正处在阵地的前沿,他们依旧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退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第三天下午,穷凶极恶的美军再次发动猛烈的空炸和炮轰,一颗炸弹落在李念臣俯身的不远处,气浪将他带起三、四米高,又重重摔在地上,他的右耳朵被巨大的轰炸声震聋了。他不顾这些,快速爬起来布置对敌陆军的阻击,直至3兵团将士从26军守护的阵地安全北撤。
五次战役结束后,26军组建骑兵团,李念臣被任命为骑兵三连连长。1951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上甘岭是五圣山南麓的一个村庄,处于我军东西防线的中间地带,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敌人企图突破中线,打乱我军防线。26军的防地在五圣山东麓,敌人多次冲击上甘岭未果,既而突袭26军防地,狂轰滥炸之后,敌陆军向多个山头同时冲击。经过几天的苦战,我军伤亡严重,后续部队跟不上来,部队减员使坚守越来越难。李念臣所在的连处在敌人突击目标的中间山头上,海拔500多米。有一次,十几个美军突破防线冲上了山头,李念臣率领一个班的战士,与敌进行了肉搏战,其他战士继续阻击未上山的敌人。一个大个子美国兵欺李念臣个子矮,端着刺刀直冲了过来,李念臣不慌不忙,一个侧身躲过,同时变刺为削,单手甩枪划过大个子的双腿,大个子扑通双膝跪地,李念臣迅急从后背捅了下去,他杀红了眼,以灵活快捷的动作连挑五名美国佬。战士们大叫着扑向来敌,那管敌人的刺刀捅在了身上,冲上山来的十几个美军,在几分钟内被收拾干净,刚杀上山的敌军见状吓得连滚带爬退下山去。26军的将士们用生命和勇气保住了阵地,直至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
1952年6月,26军凯旋回国,已是营长的李念臣带领一支近700人的骑兵大队回到祖国的怀抱。从朝鲜回来,26军驻防山东半岛。李念臣因耳聋残疾,组织上安排他任227团汽车连连长(营级)。1954年8月至1957年6月,先后任26军驻龙口、莱阳、楼德教官。1957年任团参谋长。1958年精兵简政,转业后任肥城县地方武装部长。1970年调回莱芜,任泰安地区示范繁殖农场场长。1976年任山东省五七农业大学莱芜分校校长。1978年离休至今,现年92岁。一生育有四儿一女,他们秉承父辈品德,忠义孝悌,诚信做人,努力工作。
获得荣誉:
开封战役二等功一次 淮海战役二等功一次 渡江战役二等功一次 三等功一次 抗美援朝三等功一次 朝鲜国防部二等功一次 和平万岁奖章一枚 1956年3月荣获独立自由勋章一枚 1956年3月荣获解放奖章一枚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