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四川都江堰2018年6月25日电(李崎)6月19日,在这个棕叶飘香,万家灯火的日子里,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兰州、四川、湖北的19位红军第二代、第三代及红军传承人,在结束阿坝州日干乔大沼泽寻访活动后,经汶川映秀镇抵达都江堰市长征书院参观交流。副会长宋涛、周冶陶,秘书长陈奇月带队参加川西北寻访活动,武汉晚报首席记者汤华明随同采访。
据了解,湖北红研会组织红军后代重走川西北红军长征路,旨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军委《传承红色基因实施刚要》关于“要抓好科学理论武装、开展党史军史宣传教育、加强存史编史研史、开展重要纪念活动、建好用好军史场馆、开发红色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彰显威力”的重要要求。
在长征书院,19名红军后代受到一个人重走长征路者、红军精神传承人、红色文化传播大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创始院长兼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崎的热情接待。常务副会长兼长征书院副院长刘勇、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敏建参加接待。
都江堰市虽然不是当年红军长征的经过地,但是,长征到茂县、汶川、理县的红四方面军曾经提出了“打到成都吃大米”、“打到成都过新年”的口号,并在汶川境内的雁门关、板桥关、草坡岭岗、马岭山一带鏖战。为了打到灌县(今都江堰市),红军侦察人员乔装成商人或乞丐,到过灌县的娘子岭、猴子坡、中滩堡(今属汶川县映秀镇)。为了迎接红军打到灌县来,灌县地下党员陈益凡等发起成立了“川西工农兵协会”,组织青壮年农民80多人,准备为红军带路、筹粮,提供打土豪线索,宣传动员民众支援红军、参加红军队伍。
长征书院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以“长征”命名的红色书院,通过10余年特别是最近两三年的打造,成为川西平原上有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红军精神传播中心。目前,长征书院拥有各类红色书籍1.6万册,其中,红军时期的书籍、资料6000多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此外,这里还收藏、陈列了百余件红军时期的革命文物。
19位红军后代此次重走长征路,沿途瞻仰、考察,共同缅怀82年前那段艰苦岁月,寄托哀思,目的是体验红军长征精神。在长征书院,红军后代子女们眼含热泪,详细参观了领袖画像展览室、英雄文化陈列室、红军长征与情报工作室、毛泽东思想文献资料室、红色文献资料馆。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五十岁,年龄最大77岁,最小仅40岁出头。
在长征书院,他们了解到汶川地震灾区特别是都江堰、汶理茂人民和谐富裕的生产生活状况后纷纷说,82年前,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川西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如今,革命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长征精神也远播四方。汶川地震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建起了美丽、坚固的新家园,灾区人民充分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