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绵阳红色飞龙山
年年清明节,岁岁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为继承和发扬红军先烈的伟大精神,4月5日至7日,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崎、副会长刘勇、常务理事刘龙海一行三人驱车前往川东北重踏红军足迹,寻访红军遗址,祭奠红军英烈,表达对红军英烈们的无限哀思和景仰之情,告慰红军烈士们的在天之灵。
这次的祭奠、寻访活动,绝不是一个形式与过场,既是追忆与缅怀先烈,又是一次灵魂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绵阳红色飞龙山是我们此次清明寻访、扫墓的第一站。位于绵阳市东北部的飞龙山在游仙区东宣乡境内,这里是红军长征时距绵阳城最近的地方(仅有39公里)。今天的东宣乡,也是距绵阳市最近的川陕革命老区。东宣乡俗称东岳庙。因地处绵阳以东偏北,明代称东北乡。清代修有寺庙,取名东岳庙,又因其境内有古驿道上的宣化铺(1952年划徐家镇),故取东岳庙与宣化铺首字改名为东宣,解放后沿用至今。
沿着平坦曲折的水泥路村道,我们的车辆一直行驶到飞龙山脚下。入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苍翠的松柏中,掩映着一部长长的石梯。走进一看,这是瞻思梯,安装有青石栏杆和铁链,长150米,共计419阶。拾阶而上,四周特别幽静,偶尔有鸟鸣啁啾扑腾。石梯直通山顶,落差90多米,十分陡峭。快步而上,飞龙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就出现在眼前。
纪念碑高9.68米,顶部是一颗闪闪的红五星。我们看到,碑身正面雕刻着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进入东宣乡,在当地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的历史,碑身北面雕刻着在与反动派斗争中牺牲的红军烈士名字。在碑身的两侧,分别雕刻着飞夺泸定桥、喜迎红军的浮雕。纪念碑后的台坡上,是红军碑林。每一座碑上,都记载着红军的英雄事迹,并有不少省、军级领导同志的题词。
在距离纪念碑约百米的山上,是东宣籍老红军黄春荣的墓地。黄春荣于1934年参加红军,转战南北,历任红军战士、班长、八路军旅长、副军长等职。在延安,他曾任中央警卫团战士、班长,肩负保卫毛主席、周恩来的重任。在四川省冶金厅离休后回到故乡东宣居住,1999年去世归葬飞龙山。旁边则是当地任清坤老人的墓,任老9岁时丧父,曾在1935年4月中旬红军驻扎飞龙山期间,帮助过红军送粮筹款,后来惨遭还乡团折磨并死里逃生,解放后担任国飞龙村9 队生产队长。
当年,红军战士在东宣乡生活战斗了19天。对这段历史,飞龙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的碑文和绵阳市地方党史资料均有详细记载。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成功,红军主力连克昭化、剑阁、梓潼、平武等地,剑指绵阳、江油。为阻击国民党军田颂尧部溃逃部队重新来犯,以掩护主力部队发起江油中坝战役,12师34团团长袁永庆奉命率团于4月11日进入东宣,沿飞龙山一带山脉布防,其中团指挥部100余人驻扎于飞龙山道观。
飞龙山海拔700多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红军驻扎在飞龙山“虎镇梓潼、三台、绵阳”。当时,红军攻势正猛,梓潼城已被红军占领,出兵占据飞龙山,是红军的一步高招。因为三台城是川军田颂尧军部所在地,距离飞龙山不过60公里,绵阳更是成都平原门户,距飞龙山不到40公里。占据飞龙山,三台、绵阳两个军事要地就在红军的“虎视”之下,这样一个团的兵力如同一把匕首,随时在敌人眼皮下晃动。川军部队在游仙魏城、刘家一带和三台塔山、柳池一带驻守部队,与红军对峙。东宣红军牵制了敌人大量精力和兵力,为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川西的战斗、中央红军在川南的战斗,做出了有效贡献。
据绵阳党史资料记载,驻扎东宣期间,红军动员群众组织游击队,号召穷苦百姓闹革命,在东宣、柏林、太平、朝真等乡村建立苏维埃政府。当年,东宣乡及周边老百姓积极支援红军,有300余人踊跃参加红军。1935年4月29日,红军34团奉命向西撤离,跟上大部队。红军西征后,地方反动势力还乡团反扑,与根据地发生战斗,杀害革命战士30余人。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热土,飞龙山上迄今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战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红色记忆。83年后的今天,飞龙山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和红军碑林,已经成为著名的红色符号,随时都有干部群众自发前往,缅怀先烈。清明节这天,我们看到有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及家长前来扫墓、祭奠,还有当地魏城、刘家等乡镇中小学的家长带领孩子们自发到飞龙山来祭奠红军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