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军官兵在卢沟桥头奋起抵抗日军
日军占领卢沟桥和宛平城
卢沟桥
卢沟桥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宛平城城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七七事变”78周年。参观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后,接着记者去寻访了当年事变的地方——北京卢沟桥。
著名古代石桥 宛平城外卢沟桥
卢沟桥,又名芦沟桥、永定桥、马可波罗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5公里,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也是华北地区最长的古代石桥。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座古老的桥又增添了新的意义。
卢沟桥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弧拱跨度为11米,扁平率为0.69,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
宛平城在卢沟桥东,明时称“拱极”城,清时改名为“拱北”城。其实,当时并不叫宛平,宛平县署在北京城内鼓楼附近。辛亥革命后,宛平县划归河北省,宛平县署正式迁到此地。
面临日军挑衅 29军奋起抵抗
宛平城是一座桥头堡,城垣建筑与北京类似。有城门两座。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垛口都有盖板。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即在此爆发。晚间,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演习,并鸣枪逞凶。当晚,日军反向在此守卫的29军提出无理抗议,声言中国军队由宛平县城开枪,并声称有一日本兵失踪,要进宛平县城搜索。当时遭到29九军守桥部队的断然拒绝,日军即用大炮和机枪向宛平县城轰击。这样,双方展开了激战,日本侵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守军第29军第110旅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吉星文团连续击退日军3次进攻。日军第3大队直扑龙王庙和附近的铁路桥。守卫桥头阵地的29军只有两个排。他们表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愿与卢沟桥共存亡”,同日军展开拼杀。
激战中,终因寡不敌众,29军大刀队6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日军也在河堤上丢下了上百具尸体。
中共中央通电 全民抗战开始
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要求本“御侮抗战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同时,红军将领致电宋哲元,表示“誓做贵军后盾” 北平中共地下组织发动各界同胞援助29军抗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北平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代表赴前线慰劳抗日官兵;青年学生参加情报、募捐、救护等工作,并组织战地服务团;长辛店的工人运送枕木、铁板和铁轨到宛平,修筑阵地;郊区农民为前线输送粮食、饲料、燃料和民工。人民群众的支援,激发了29军广大官兵的抗日热情。
7月28日上午,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日军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不幸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当日夜里,29军军长宋哲元命令军队撤离北平(今北京)。29日,北平沦陷。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连续重创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的日军。后因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过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7月7日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从此,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全面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