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荥经,说起新添驿站,很多人都晓得,特别是上点年纪的老人,都很清楚。不过,地道的荥经人只习惯性地说“新添站”。
羊年正月初四,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从荥经县城严道镇租了一辆微型面包车,前往川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一站——新添驿站。
顺着雅荥旧路在平政桥分出的支路,沿着河谷走大约半个小时,那条支路两侧由荥经河冲击出的平坦旷野上,一个密集的聚居地赫然出现。
新添站,乃是昔日茶马古道上的一大驿站。过去,从西康省会雅安出发的茶马古道,其干线就从这里横穿而过,通往大相岭以南的汉源,再向西进入藏区。现在,它是新添乡的新添村。荥经河从这个古老驿站和场镇间穿过。
新添站是茶马古道在荥经县的一大驿站。昔日从雅安来的茶马商旅,沿着雅荥旧路进入荥经县界之后,必须经过这里才能去往大相岭到达汉源县,直到出川入藏。而作为雅荥旧路沿线的古老要冲,在茶马古道衰落以后,新添站仍旧作为地方大驿站而存在。
新添站的街道宽不过三四米,长不到一公里,街面原来用石板铺成,据说以前还能看到拐子窝和马啼印。
走进新添的老街道,两边矗立着两排砖木结构的瓦房。今天的新添站,那些挂满大玉米串串的木质老屋,有的换成了砖石水泥,而那条著名的青石板古道,也早已成为水泥铺设的坦途。虽早已不复昔日茶马往来的喧嚣,但这古道老村,于阡陌纵横的田园河谷之地,炊烟袅袅依旧,农人忙碌依然。
站在高处眺望新添,小镇场头小,场尾大,蜿蜒的河流包围着宁静的小镇,像一个葫芦,场头有一条通往大云寺庙的缓步坡路不到百米,寺庙门口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大桢楠树,大树连着路,大路连着新添站场头,故有“金线吊葫芦”的美誉。
“以前运输茶叶的背夫马帮,都得由此而过,人来人往,住店歇脚,吃饭睡觉,这新添站也就兴旺起来了。”在新添村那座年月已久的老戏台前,老农秦大爷说,“在雅荥老路上往来的客商,若是到不了县城过夜,就会在新添这个大驿站住宿,新添也就一直这么热闹着。”
新添站在人民公社时候是复顺公社的一个管理区,后来改为新添大队,前几年拆乡并镇把复顺乡、石龙乡、庙岗乡三个乡合并到复顺乡,新合并的乡叫新添乡,现在的新添站是属于新添乡的新添村。
行走在老街上,水泥路面的村道旁,林立的农舍新旧相间,年岁相差可达上百年。灰白色的水泥砖瓦房簇拥着暗褐色的古旧木屋,颜色深浅不一。
青石板古道已经被水泥覆盖,但老屋上残存的雕花门窗和青瓦映衬的精美木刻柱头,却依然在讲述这里曾经的赶场盛况。持续上千年的茶马贸易,为这个古道驿站注入了活力。在茶马贸易停止后的几十年里,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听村民们讲,老街上曾经店铺林立。光是规模较大的马店子就有四家,供往来马帮在此歇脚。而背夫就投宿在各式各样的旅馆里,老街能算得上“星级”的旅馆也有三家。络绎不绝的人马穿梭于老街,向西“背茶包子”进藏,或者购买盐巴北上贩卖。
兴盛店是新添驿站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家茶马古店,它随着茶马古道的繁荣而繁荣,随着茶马古道的没落而没落。
走进店内,踏着石板,走过木质的墙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天井。穿过一道木门槛,另一个大天井呈现眼前。天井四周都是木质瓦房,围成一个四合院。右侧的一段木梯,连接着二楼的房间。
几代风雨变迁,如今招牌的字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孤寂。古老建筑横梁上的雕花精美可见,咯吱响的老木板在诉说岁月的痕迹,墙上的福字渐渐褪去当初的颜色。但从兴盛店巨大的空间中我们仍能感受当年的繁荣。兴盛店大概有1200多平方米,最多可容纳200到300个人居住,以前可是很繁华的旅店。而在天井左侧,还有一个拴马的地方,如今已被主人用作鸡圈。
解放初期,旺盛的人气仍然在此持续。当时,新添老街是“新添管理区”所在地。计划经济时期,区上的缝纫社、理发社、铁器社等专业服务社都设在老街上,区供销社也在这里售卖百货,收购农副产品。
千百年来繁华的名号,再加上完善的硬件配备,使得新添老街成为周围十里八乡的“集市交易中心”。每逢农历“三、六、九”赶场天,来老街赶场售卖农具铁器,交易农副产品的人便络绎不绝。
每次赶场,不长的老街会挤进好几百人。农户们互相交易农副产品,商贩们向行人兜售日杂百货,店铺门市和乡亲们摆的地摊生意红火。叫卖声、吆喝声响彻整条街,三里可闻。
当年,在这古驿站上,打铁是一门吃香的好手艺。在一间手工铁匠铺门前,老铁匠师傅张光玉回忆:“现在都不行了,老街上只剩三家铁匠铺”。
繁华再盛只是一时,今日的新添没有了繁荣的集市,没有了来往的商贾,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却多了一份宁静与安详。
新添村有350户1000余人,新添站就有275户750多位村民居住。如今居住在老街上的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很多房屋也被“腾了出来”。一位村民告诉说,他们这里有的房屋被新添乡对面山上的宝峰彝族乡的村民租住,目前还村居住了50多名彝族同胞。
老街正中,一座木结构的戏台映入眼帘。当地乡亲说,新添站过去有个南华宫,宫内有个古戏台。55年前,老街上几家民宅遭火灾,新添管理区在空坝子上重新搭建了房屋,作为公共食堂。
“文革”期间,新添站是荥经及附近汉源、天全、雅安等县红卫兵的联络点,经常举行“样板戏”汇演。于是,又在公共食堂门口修建了群众集会、演戏的舞台。每逢集会,这个戏台就会演“样板戏”。
在戏台的上方,有一大幅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头像,头像两旁配了几面红旗。据说,这个头像是六十年代四川大学下放到新添站的一个右派画的,画得很逼真,几十年还不退色。前几年古戏台失火,在灭火的时候把毛主席像破坏了。考虑到几十年来当地群众的一种对开国领袖的情结,新添乡在原处用现代工艺又重新做了一面毛主席像放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