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新北川,我们的车继续往山里开,一路风景很好。 在S105省道上,随时可以看到上去任家坪的大小车辆穿梭不断。因为震后大手笔拓宽改造,路况不错,大概40多分钟,我们的车就停在“任家坪旅游游客中心”旁边的停车场上。
任家坪是靠近老北川县城曲山镇的一个地方,震前属于北川城东门,震后成为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车终点站。我们看到,这里其实是个小型的购物小街,小街后就是当地的菜市和防灾减灾宣教中心。从购物小街往上走一百米,就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了。
来到任家坪,天空一直飘着纷纷扬扬的瑞雪。环顾四周,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整个老北川披上了洁白的盛装。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可谓地震文化新词汇,是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兴建的大型纪念馆。记得2008年5月22日,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北川地震灾区说:“(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
眼前的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从狭义角度讲,起源于温总理北川地震博物馆的建设构想;从广义角度讲,汶川地震形成了300公里的龙门山断裂带,树立地震纪念碑、兴建文物馆藏、纪念设施,都是地震博物遗产保存的形式。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我了解到,前不久,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北川举行授牌仪式,正式将该馆列为全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该馆占地14.2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造型以大地景观的手法,通过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的建筑体量,并通过下沉广场和步道向外延伸,与平缓的草坡融为一体,局部翘起露出地面,象徵新生和希望。其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展厅内6000余件图片、实物展示,再现了四川“5.12”地震灾区从废墟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光辉历程。
进入纪念馆,我们发现这个馆不禁规模很大,而且设施一流,声光电、雕塑、蜡像俱全。全馆以《山川永纪》为主题的陈展分为序厅、灾难厅、抗震救灾展厅、灾后重建展厅、抗震救灾精神展厅和尾厅6个部分,共15个单元,真实记录了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历程。
因为我们都是来自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的会员,都经历了那场灾难,所以对纪念馆内陈列、收藏的一件件地震实物、遗物及一幅幅珍贵的照片特别感兴趣。在这个纪念馆内,大量的收藏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及大爱如山的动人画面。
我对这里陈列的藏品做了初略的归类和记录,它们大致分别有:
1、地震的见证物,包括被砸坏的车辆、吊钟、图文资料、废墟书包、遇难者遗物(衣服、鞋子)等; 2、道路中断、邮政邮路标志物,发行的邮票、纪念封、纪念戳等;3、记录抗震救灾的邮集、书籍、画册; 4、抗震救灾见证物,包括军警、志愿者的实物、资料、标语以及记者的摄像机、采访机、照相机,抬伤员的滑竿、木梯等; 5、灾后重建的政策、法规、资料、画册、功勋章、锦旗; 6、援建省市(地市)指挥部的吊牌、生活用具等。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反抗遗忘的历史。地震博物馆的使命在于记忆,但决不能只用它来记忆地壳的物理变动,而是要记忆地球人类的精神。因为这样的博物馆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
在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里,主要体现了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那就是六个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第一,勇气。地壳内部释放的能量摧毁了一切,但人们内心释放出来的勇气支撑着人们的精神。汶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展示出来的勇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让千古同哭,万世同悲;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坚强大家庭,没有艰难困阻能击垮。
第二,敬畏。地震,证明了人类的渺小。人类应该在自然界面前保持一种“敬畏”,比盲目地相信“人定胜天”要好得多、理智得多、科学得多。有些灾难,即使人类保持敬畏也无济于事,但有更多的灾难却会因为人类的敬畏而化险为夷。
第三,大爱。即使灾难摧毁了一切,只要一息尚存,“爱”永远都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父母用身体护住了孩子、老师用生命捍卫了学生、战士拼尽全力拯救那些不相识的人、大学生用自己的鲜血拯救伤员……用国外媒体的话来说:中国在灾难中成长起来了。为了救助四川灾民,所有中国人都“敞开了心怀,打开了钱包,张开了血管”。除了爱,没有别的理由能够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