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驿到元谋县城67公里,每天只有两趟班车,中途客人必须在金沙江龙街渡口坐船过江。摩托车、拖拉机、大小汽车也必须轮渡过江。
第二天一早(12月27日八点半),我赶上姜驿去元谋的农村客运班车。从云端上的姜驿道山脚下的渡口,班车在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上整整跑了一个小时。司机说,这段盘旋山路的里程是32公里。过去,人们走滇川古道上下山,徒步也只要两个小时。
如果没有来过这里,我还不知道江边是元谋县的一个乡的名字。顾名思义,这个乡的得名来源于地处金沙江边。作为元谋得一个乡,其实江边的名气不大。可江边也称龙街渡,是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的第一个虚设渡口;1993年,云南电影制片厂在这里开机实境拍摄了《金沙水拍》,名气大增。
车到江边,已接近上午10时。班车继续往金沙江边驶去的时候,金沙江一下就掐断了南进元谋的路。这时,行人、车辆只得在江岸上站立。我对着滚滚金沙长水行注目礼,声声唏嘘,耐心等着船舶运过对岸去。
半个小时后,行人、客人和货车都轮渡过江,只有zo坐的那辆班车又轮渡回对岸。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也不见再次轮渡过来的迹象。这时,我和8位乘客只好耐心等待了。
我想,如果云南丢在江北的不是一个乡,而是一个县,一个州,这个天堑早变通途了。好在成昆铁路就通过江边乡,我站在龙街渡高处,清晰地望见一公里外风驰电掣的列车奔驰在金沙江畔。也就是在这里,成昆铁路离开金沙江畔,通向隧洞不再密集的云贵高原深处。
站在当年红军架设浮桥的地方俯瞰,我看到,诺大一个沙坝闲置在江水南北两岸。江风徐徐,江浪哗然,江面上大船小艇来来往往,鸣笛呜呜,水运十分繁忙。一条废弃的大船闲泊在离沙坝一丈远的江面,当地人说那是江边的“水上餐厅”,也是龙街渡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等待班车轮渡过来的时候,我快步跑到江边村子里逛了一圈。由于不是江边的街天,几家寥落的奇石馆,几抹褪色的红军标语,几株茂盛的大叶榕,几枝浓艳的凤凰花,几家清净的店铺,几个散漫的生意人,几斤苍老的案上猪肉迎着江风暑气,与一群庞大的苍蝇队伍纠缠着。
江边乡龙街渡口位于金沙江中段,海拔850米,倚江边龙街村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古人入滇之路有北路、南路、中路三条,龙街渡则是连接自四川建昌(今西昌一带)行都指挥使司属之会川卫(今会理)至云南武定府这条北路上的重要渡口。龙街渡口开渡于宋元时期,清朝明国驿渡趋盛,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使之成为古代南丝绸之路“灵关道”上七大渡口之一。
千百年来,龙街渡口是沿江百里川滇两省商贾往来的重要渡口,热闹而繁忙。有记载: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缅甸,过姜驿于龙街渡过江,西行出境;清初年间,镇守云南的明朝旧将吴三桂反清复明,浩浩大军踏过龙街渡口的古驿道向西进发;明朝嘉靖四年(1535年)杨状元被贬戌边,第一次从这里渡过金沙江,给后人留下了《宿金沙江》的传世诗作;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出游到达龙街渡。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一师抢渡龙街渡,在这里诱敌佯渡金沙江,掩护红军主力部队摆脱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巧渡金沙江,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在饱经沧桑的龙街渡留下了革命的火种。龙街村的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官兵平等,反对白军官打骂士兵”、“不替卖国贼军阀打仗,当红军打日本去”等7条红军标语。
红军撤离县境向禄劝皎平渡进发,有王有流、谭少先等十四人主动报名参加了红军,有一百多群众星夜为红军带路和运送物资。红军走了,红军在元谋热坝上播下的革命火种,终于成了燎原之火。
为了保障红军大部队渡江入川后在会理休整,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三军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带领一个加强营及团侦察排,在皎平渡过江后沿着北岸西进,经姜驿翻越火焰山到龙街渡口北岸的盐水井一带布防,阻击尾追到元谋的敌人。
这年5月6日夜,红军翻越江岸高耸的悬崖,沿江岸崎岖的小道逆江而上,与对岸赶到皎平渡的一军团一师部队隔江相对而过,两岸连绵不断的火把,犹如两条火龙在江岸游动,慰为壮观。加强营过禄水河时,抓获了正在召开联防会议的敌团总廖兴斋和一百多个团丁。红军将廖押到姜驿,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在厘金局门前召开控诉大会,历数廖兴斋的罪恶,应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将廖就地处决,为民除了一害。同时,红军还没收土豪孙晓安等家的财物,宰杀6头肥猪,分给穷苦百姓。加强营当天翻越火焰山,走过沙沟箐,黄昏到达龙街渡北岸盐水井村,在村旁山上修筑工事,监视对岸敌情。
5月8日下午,敌军赶到龙街,派出侦察部队四处窥探,一到江边就受到红军的迎头痛击,连忙惊慌退走。次日,加强营接军委命令,撤出阵地,在政委张爱萍的率领下,再次翻越火焰山,赶赴会理,与红军大部队汇合,继续长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觉醒了的元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在千里热坝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昔日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十年过去了,昔日红军追求的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如今元谋人民探索和实践的是小康之路。红军长征过元谋,在这里播下革命的火种,其艰苦奋斗精神,探索真理的执著,已被勤劳纯朴的元谋人继承和光大。特别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革命遗迹和革命故事昭示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红色旅游开发的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