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驿,是云南楚雄州一块神奇的地方。
金沙江截断川滇横断山脉,从香格里拉向东流淌,北岸统属四川,南岸统属云南。而姜驿却是唯一一块居于北岸的云南领地,面积仅有247.2平方公里。这是一块被江北十万大山簇拥托举在掌心之上的一块净土,它三面环江,山峦挺拔,沟壑纵横,成虎踞巍峨龙腾金沙之势,与十万大山雄踞江北。它将傈僳、彝、苗等少数民族热烈地拥吻在怀抱之中,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一隅,安静地休养生息。
12月26日,结束对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和会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考察,我与会理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老主任周荣国话别。下午1:30,我赶上前去黎溪镇的班车,一路沿滇川古道前行。经绿水镇、拉拉铜矿、黎洪,辗转110公里,我终于在天黑前抵达神往已久的云南飞地——姜驿。
姜驿,光听这两字以为是人名,实际上是地名。顾名思义,古时是青石板官道上的驿站。我租用的面包车从金沙江峡谷上来,爬完一个叫火焰山的险峻秃岭,山顶就是姜驿。
姜驿是云南省唯一位于金沙江北岸的乡镇,是滇中通往四川的重要骤道,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越禽郡,在姜骚设三绛县,历经汉、晋、唐、宋、元、明诸朝,地名几经演变:三绛、三缝、七部、蓄站、姜释等。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的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下设路、府、州,并设骤站以利邮传,姜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设葺站,有骆马五十匹。至明洪武十五年(1 382年),武定军民府设环州骚、和曲释、姜骚、虚仁骆四骚站,警(姜)站遂改为骤。
四川和云南本来一江相隔,可是,云南的这一个小镇,却被孤伶伶地扔在四川的版图中。在姜驿乡小学内,有两块珍贵史料价值的清康熙年间的石碑《为疆界滇蜀各有攸分等事碑》,那是清康熙年土司争地留下的两块纪念碑。两块石碑高达两米左右,立在学生宿舍楼下院子里,隔空对峙 ,其中一块夹在墙壁里还是小学和村民的隔墙。
这里,有个有名的山叫火焰山,俗名“沙沟菁”。当地有“三十五里沙沟菁,四十五里火焰山”的民谣,描述的就是眼前的景状,若是雨季,断然无法前行。怀着朝圣般的情怀,深冬时节我就风尘仆仆地走进了姜驿。
解放前,姜驿尚处于农奴制社会,是彝族土司的世袭领地,解放后,姜驿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姜驿地处要塞,元11年(公元1274年)姜驿设驿站,其社会功能被定位为驿站,历史上是四川黎溪、云南武定两家土司的必争之地。历经多次争夺,姜驿成了“两不管”之地,导致社会发育程度低,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建设上落后于其他地方。有民间故事传说,称姜驿乃四川黎溪土司嫁女时,陪嫁的只够胭脂花粉费用之地。走进姜驿小学里,有两块珍贵史料价值的清康熙年间的石碑《为疆界滇蜀各有攸分等事碑》,说的就是这件事。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黎溪土司与环州土司争夺姜驿地盘,发生数年官司,裁定后仍归环州土司属地。
在当地,我了解到,姜驿原属四川自姓土司的领地。自姓土司站在自家的山头上,“搭手一望,能见之处”统统给女儿作为“胭脂田”,就这样,自姓土司将沿江24村陪嫁给了女儿。这一片富庶的土地,从此便不再姓自;土地上的百姓,从此变成了云南人。女婿家是云南武定的李姓大土司,李家娶了儿媳得了土地,自然十分欢喜,两家往来频繁。据说,当时武定李家,每年都要带上三十斤重的猪头,二十斤重的腌鸡,到黎溪给自家拜年。
然而,两边的老土司去世后,新土司发生了纠葛,从此,两个新土司为姜驿这块土地兵戎相见,进而依赖官府,整整折腾了9年。最后朝廷出面,当次勘查,足证其地归云南土司所有,理由为:“姜驿一有界碑之足据,二有钱粮之可凭,三有防汛之现驻。”最后裁归云南。四川的提、抚两台只好“敕令自毕仁各守分界,不得争执,永绝边扰。”
2008年8月30日发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的6.1级地震,也波及到与会理南部接壤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元谋县最北端,金沙江北侧唯一的乡镇——姜驿乡是云南损失最严重的乡,全乡因震死亡4人,重伤42人,轻伤42人。
“8•30” 姜驿地震中,一些文物古迹已消失,如老的乡政府门前的“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厘金局、三圣宫,还有乡政府南 300米处的山神庙都成为废墟。漫步姜驿街上,我仅能仰望几株挺拔的松柏,遥想当年这里的场景。
姜驿街上有几棵粗壮的古树,树身分别刻着“大中红军”、“当红军打土豪劣绅”等字样,字体以漆染红,人们称之为“红军树”。这是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姜驿团结各族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重要见证,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三军团十一团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阻击沿川滇大道向北追击的敌军,掩护红军主力渡江。在政委张爱萍的率领下,红军由绿水河到达姜驿,在老的乡政府门前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北上抗日的道理。
红军临走时,红军战士用刀在树上刻下了“大中红军”等标语,至今字迹清晰可见。“8.30”地震后,在排除险情时,解放军官兵们脱下自己的衣服绑在树干上,避免灰尘和土块对“红军树”造成损坏。官兵们对标语细心清洗,使73年前留下的“当红军,铲除土豪劣绅”、“大团结拯救中华民族”和“大中红军”等红军标语清晰如故。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红军在姜驿厘金局前面几棵大树上留下的标语创造了一个“奇观”:万里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用刺刀当笔,唯一一处刻写在树干上的树干标语群。
当年,张爱萍政委率领红军从姜驿脚下的龙街渡过江。红军化装成国民党军队,过江后受到了姜驿县政府的热情接待。随后张爱萍亮明了自己的红军身份,姜驿县长被着实惊吓了一回。姜驿的人民给了红军许多帮助。直到老年,他仍对姜驿深怀感情,专门向到北京找他了解情况的党史办人员询问姜驿的情况。
姜驿还是恐龙的故乡。这里,恐龙化石遗址在姜驿乡分布较广,总面积近40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已知分布面积最大、恐龙化石埋藏最丰富的地点,年代依次为早、中、晚侏罗纪。专家们调查发现,姜驿恐龙化石出露点30余处。由于时间原因,我没能实地考察,实为憾事。
姜驿乡属于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处金沙江流域,与四川大凉山山水相连,一衣带水。这里生存环境较差,境内海拨高差大,山高箐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农民增收门路窄。难怪素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