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红土地,遍洒英烈血。
这样的言辞,用来描述位于赣闽两省交界处的瑞金毫不为过。据史料记载,在那峥嵘岁月,仅有24万人口的瑞金参加革命者达11.3万人,其中5万人壮烈捐躯,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7166人。
2014年春夏之交,赣南一带的雨水特多,几乎早中晚都要分别连续下一两个小时的暴雨。来到瑞金的第二天中午,倾盆大雨再次从天而降。为了及早完成红都的考察,我不得不租了一辆摩的,从红城宾馆冒雨奔向距瑞金市区10公里外的叶坪革命旧址群,追寻先烈们遗留的足迹。或许,只有在这时才会懂得壮怀激烈的背后。
穿过长长的红都大道和苏维埃大道,不到半小时功夫,我飞奔到了叶坪革命旧址群。跟沙洲坝“红井”、“二苏大”旧址和苏维埃纪念园一样,今天的叶坪村已经成为“共和国摇篮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叶坪的门票最贵,高达35元。因为叶坪的革命意义非同一般,门票再贵,大凡游客和参观者到来这里也要硬着头皮,掏出腰包进去参观红色遗址群。
路上,我碰巧遇见了两群游人,他们分别来自上海和南昌。一群人是曾经在江西上山下乡的老知青,一群人是上海退休的老战士和老教师。谈及对瑞金红色纪念地、遗址群的感受,这些年过花甲的老同志都很反感革命圣地“卖门票”。他们说,延安、遵义、西柏坡、北京、上海……的红色纪念地、红色旅游景点都不卖门票,瑞金却要,没有道理!况且,国家每年在给瑞金下拨革命文物、红色遗址的保护费和修缮费;此外,国家还有对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的特殊扶持政策。大家是来踏寻红根、红源、红井的,是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不是远道而来这里游山玩水的!
叶坪是一个古朴的江南村落,相传为叶姓人始建。村内古樟荫蔽,粉墙黛瓦传递出百年沧桑。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苏大”)在这里召开,宣告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
叶坪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和党中央苏区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苏区中央局的第一个驻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毛主席”的称呼就是从这里喊响的,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叶坪生活和工作过。
在叶坪景区门口的一苏大陈列馆,我了解到,位于村庄中部的谢氏宗祠,便是当年“一苏大”召开的地方。会议结束后,这里成为临时中央政府“九部一局”的办公地点。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苏大”的场景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原貌,复原陈列并对外开放。簇拥着谢氏宗祠的,22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其中1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叶坪景区有“一苏大”旧址、毛泽东旧居、红军烈士纪念塔、军舰广场和滨河风光等。置身其中,千年古樟娓娓诉说当年的华彩乐章,一种当家做主的欢畅,由远而来;置身其中,红色宗祠,演绎着新政与旧制更替的经典,成就着红都瑞金的底蕴。
旧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誉为苏区五大纪念建筑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纪念亭、列宁台、公略亭、博生堡、红军检阅台,它们均为“一苏大”召开后所建。
当时,百姓为保护这些革命遗迹,可谓舍生忘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苏区人民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方团丁“无不焚烧之居,无不伐之树木,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刚建成半年多的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人彻底破坏,即便是剩余的废墟,也有重兵把守。
叶坪村的一位谢大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找到一块完整的“烈”字石碑运回家里珍藏起来。1955年,烈士纪念塔在遗址上按原貌修复重建,谢大娘闻讯把石碑捐献出来。有人问谢大娘其中的缘由,老人沉默良久:“我的小儿子走的时候,我没有来得及看上最后一眼,我一定要把‘他’带回家!”
如今,五角形的塔座,炮弹形的塔身,13米高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矗立在五大纪念建筑中央,格外醒目。布满塔身的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塔座四周分别镶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共十块碑刻;纪念塔正前方的地上用煤渣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
或许,叶坪村的先民们并不曾料想,他们栖身的这个小村承载了共和国最初的起步与辉煌。上世纪80年代,叶坪村村民迁移到新村。原本只有60余亩的叶坪村,也逐渐扩展为200余亩的四星级红色旅游区。
绿草茵茵,覆盖了先烈创建共和国的足迹;古樟摇曳,拂去曾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但只要静心闭目凝思,那些革命旧址曾见证的历史沧桑,便一一浮现脑海…这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旧址、中央警卫营旧址、全总苏区执行局、中央对外贸易总局旧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中央邮政局、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和中央印刷厂旧址,基本上都布置了陈列馆、展览室。
在“一苏大”旧址里,我看见有的参观者、游客还穿上了红军服坐在主席台上,有的坐在台下扮起了工农兵代表,再现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情景。当国际歌的音乐响起,所有的人都自觉起立合唱;当台上演员表演“入会代表”庄重发言,全场热烈鼓掌。那一刻,仿佛穿越到1931年11月7日,所有人都沉浸在那庄严神圣、充满希望的氛围当中。
由于自己本身是媒体人出身,我着重参观了中央印刷厂旧址和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中央印刷厂于1931年11月在叶坪成立,现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当年的厂长是陈祥生,副厂长市杨其鑫,那时全厂有干部职工100多人。下设材料科、总务处、铅印部、石印部、排字部、编辑部、刻字部、裁纸部、装订部、铸字部。当时厂里机器设备简陋,其中铅印部共有机器5部,有4部为旧机器,主要印刷《红色中华》、《斗争》、《苏区工人》等报刊和一些革命书籍、传单等。石印部主要印刷纸币、米谷票、邮票以及重要的公文布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