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是当年各路红军唯一经过全境胜利会师的地方,也是将星一度荟萃的地方。
谈起自己的家乡,甘肃省长征艺术团团长董军如数家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九位元帅,徐海东、陈赓等八位大将,1955年授衔的宋任穷、杨成武、洪学智、张爱萍等45位上将和136位中将、千余名少将,长征和会师期间都到过会宁”。
结束静宁县界石铺和会宁县青江驿的考察后,我马不停蹄地赶到会宁县城。会宁因三军会师,将星荟萃而彪炳史册,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会宁,此行算是“故地重游”,考察的重点就是探寻三军大会师战斗遗迹,关注革命圣地发展。
会宁,会师之后国家安宁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县实现胜利大会师,10日晚举行了庆祝会师联欢会。地处甘肃省中部,因“地控三边,县居四塞”而素有“秦陇锁钥”之称的会宁县,见证了伟大长征的胜利结束。会宁会师,成为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红军为什么要将会师地点选在会宁呢?甘肃省会宁县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长征文史专家常琦彪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考证,当年中央作出三个方面军会师的重大决策后,中央领导人为在什么地方会师而犯难,最后,先期到达陕北保安的毛泽东主席展开地图精心挑选会师之地。当看到地图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小红点会宁时,毛泽东深情地说:“就选会宁吧。会宁,会宁,会师之后国家安宁。以前,我们会师选在两河口,会师之后却分道扬镳了,这次我们就选在会宁了!国家和百姓需要安宁!”正如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所期望的那样,会宁会师之后,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了国家的安宁和太平。
红军会师期间,朱德、徐向前、左权、聂荣臻、陈赓、杨得志、李先念等许多红军领导人都在会宁城楼上留下了足迹。建国后,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196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西津门”更名“会师门”,楼命名为“会师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将会师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修建了高耸入云的“会师塔”。
据介绍,会宁县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以后,会师大部队先后在会宁战斗休整一月之久。在自身十分贫困的情况下,当时仅有6万人口的会宁人民给养了7万红军将士。广大群众节衣缩食,为红军将士募集粮食500万斤和大量衣物,有近400名青年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共和国十位开国元帅中有九位元帅到过会宁县,留下了他们生活、工作的足迹”董军曾经对我多次讲过。会宁老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给开国元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国将帅们在回忆录中无一例外地都提到并感念会宁这个会师圣地,感念会宁的老百姓。
科学经营城市 会师圣地换新颜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宁这个在大家印象里贫困落后的小县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会宁,城市建设大刀阔斧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增长点更是一年几跳。
关于会宁的发展,最直观的就是看经济增长状况。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会宁县财政收入0.13亿,2010年、2012年这个数字有了惊人的变化,分别达到:33.1亿元、38亿元。四年增长30-38倍!
2006年以来,会宁实施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15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建成一批水利、交通、生态、能源等骨干工程。近年来,会宁县科学合理经营城市,强化资本运作,城市建设投资总规模超过10亿元。重点实施西岩山绿化、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城区供水改扩建、北城区建设,广场北路、广场南路、现代路、滨河东路、拥军路、会师北路、滨河西路、长征中路以及会师桥等“一山一河一库一区八条路”等建设工程。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城市规划区域达到30平方公里,路网结构框架更趋合理,发展空间有了新的拓展。
随着会宁县城市道路建设的加快,灰色的街道记忆终被平展的柏油马路所刷新。“树多、路阔、街净、宜行”的街道一下子激活了城市活力,身临其境,给人以穿梭古今、畅游时间维度的诗意快感。
同样,在这里,除了日益拓宽的街道外,桥的概念已从上个世纪的土桥变得日渐现代起来。东河大桥、南河大桥和会师大桥如三条巨龙,盘踞并穿插在会宁县城周边,一股浓烈的现代化城市气息扑鼻而来。
巧打“会师圣地”品牌 红色旅游如火如荼
会宁地区是党中央确定的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大会师的中心战略地点。会宁会师是是革命大团结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建国以后,会宁人民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经济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宁县苦抓教育,已成为全国有名的教育大县和西北高考状元县;会宁县利用山坡地和丰富的光热资源推广土豆、小米等小杂粮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杂粮之乡”。
2006年以来,会宁县利用“会师圣地”的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增加群众收入。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会宁县城南、国道312南侧、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北麓,占地36公顷,是会宁县政府为缅怀先烈,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而兴建的。
景园总投资9700万元,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题写了园名。主要由入口剑形标志、毛泽东《长征》诗碑、景园大门、瑞金塔、红军长征门、遵义会址、强渡嘉陵江、赤水河、泸定桥、懋功会师桥、草地宿营、甘孜会师、岷山栈道、俄界会议会址、天险腊子口、哈达铺纪念馆、榜罗镇会议会址、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延安宝塔、红军会师广场等22个景点组成。
景园巧妙的利用桃花山的山形地貌,自然风景,采用摹拟与微缩相结合的手法,修建了长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22处景点,突出以万分之一时间走完万分之一长征路为主题。微缩景点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程的千难万险,雄奇壮观,以景观反映史实,使参观者既可满足瞻仰革命遗迹之渴望,又可享受登山览胜之乐趣,达到寓教于乐、励志育人之目的。
如今,长征胜利景园已成为集“旅游接待、红色体验、岩洞观光、运动竞技、宗教文化、民俗休闲、山野游憩、生态保护”八大功能为一体的县内第二大旅游景区。以会师楼为主体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中国60大地标、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如火如荼的红色旅游,正在成为会宁经济快速增长的“幕后推手”。正如会宁会师旧址纪念馆工作人员陈建新说:“我们这个旧址当初只有会师门和当年红军会师时的联欢会会址,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整个旧址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新修了会师塔、将帅碑林、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如今,会师旧址景区已成为全省红色旅游的龙头基地。”
是的,老区会宁,经过硝烟战火与艰难困苦洗礼之后,已焕发出勃勃生机。会师圣地,正在不断书写着自己的“新长征”故事。2012年,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共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多元。红色旅游也有力地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会宁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预计,到“十二五”末,会宁将实现年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以上。
站在高高的会师塔顶,放眼环视四周,我不禁为眼前看到的会宁城市景观而震撼:巍峨东山全身披彩,浓浓的墨绿色和金黄色交织在一起,好像这座大山有使不完的精气神;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将长征全程浓缩一点而辐射全县,甚至延展至更远,让来到这里的人们亲身感知长征精神的神圣和革命历程的艰辛。
今天,一个崭新的会宁在红色旅游的浪潮下,翻开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我期待会宁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