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国际友人与八路军抗战
2010-10-26 15:22:29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40年初,屯留张店战役打响了。朱德总司令根据这个队的要求,答应柯棣华、巴苏华随129师一个团参加战斗。柯棣华大夫同战士们一起奔赴前线,设立了前沿救护所。在激烈的战斗中,日军炮弹炸毁了救护所的一个墙角。指战员们劝柯大夫把救护所撤到离火线远一点的地点。他却说:“如果救护所离敌人很远,对我们是安全了,但是对不怕流血牺牲的战士们来说,不知要增加多少痛苦,是多么大的不安全呀!”他不顾密集的炮火,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战斗进行了一天多,柯大夫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和同志们一起给30多个伤员做了救护手术。接着,在武乡洪水战斗中,柯大夫又在战火中抢救了上百个伤员,还给参战民兵和群众医治了创伤和疾病。
  1940上4月,朱总司令回延安前夕,派部队护送柯棣华大夫到了晋察冀。柯棣华大夫到了晋察冀军区以后,继续以高度的热情忘我地工作了两年多。当时,柯棣华患有严重的癫痫病,聂荣臻司令员等军区首长和医院的同志们,曾建议他离开前线到延安或者回国治疗一个时期,柯大夫坚决拒绝了。他说:“战争环境越来越艰苦,伤病员也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只要还活着,就不能离开伤病员!”他拖着病体,随部队奔走在长城线上。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艰苦作风,大大地鼓舞了中国广大军民的杀敌勇气。1942年12月9日,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河北省唐县葛公村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42年12月30日,延安各界召开追悼柯棣华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挽联:“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战,在延安、华北工作5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不忘记的。”周恩来同志为柯棣华的逝世,给柯棣华在印度的亲属写了信,高度赞扬了他永不磨灭的崇高精神。朱德总司令在会上致悼词并宣读祭文,又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纪念柯棣华大夫》一文。文中说:“柯棣华大夫不避艰险,坚持在中国战争最剧烈最残酷的敌后,执行印度人民的委托,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献身精神,是印度民族精神的伟大表现,是值得一切反法西斯人民、一切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珍重与发扬的。”稍后,朱总司令为柯棣华陵墓题词:“生长在恒河之滨,战斗在晋察冀,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耀着中印两大民族。”
  德国医生汉斯·库尔特·米勒从1939年来到驻山西武乡王家峪的八路军总部,一直到总部医院迁往麻田等地,在太行抗日前线工作战斗了5个年头,多次受到彭德怀、左权和刘伯承、邓小平等八路军领导人的表彰。特别是在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他从正太路突击战开始,在榆(社)辽(县)线拔据点,一直在炮楼下、火网中抢救八路军伤员,后来还穿越白晋封锁线到太岳区进行战地医疗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战斗在中国卫生战线上,曾担任北京医学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
  还有一支曾在晋东南活动过的国际红十字会的医疗队,是1939年从欧洲出发,绕道非洲、南亚、后经香港,由宋庆龄同志介绍,来到晋东南决死三纵队的。医疗队长是江晴恩,成员有捷克著名外科大夫费里德利赫·基希、奥地利医生杜汉和德国的派赫尔。1939年10月,他们到达西安,因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无法直接去延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周子健等同志的建议下,这支医疗队决定通过统战关系,利用牺盟会和决死队在山西打开的抗日新局面,转到晋东南决死三纵队。在当时前线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医生,决死三纵队政治部主任董天知和司令戎子和等领导十分高兴。医疗队的朋友们,为了方便医护工作,不分昼夜地学习汉语和中国医护习惯,很快投入了救护决死队指战员的工作。后来,他们又回到重庆,经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等人介绍,又分头奔赴贵州、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为中国抗战做战地服务工作去了。
  此外,抗日当年还有战斗在革命圣地延安的苏联医生阿洛夫、朝鲜医生方禹镛,以及华北根据地的美国医生海德姆、加拿大医生包立德、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和傅莱等,他们同样为救治八路军伤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论邓小平在北方局的历史作用
·下一篇: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
·陈艾: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特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隆鸿昊:从太原会战看抗战初级国共军事合作
·八路军追饷记
·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影响深远的《滕杨方案》
·魏国英:论朱德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中的战略决策和指挥艺术
·欧阳淞:中流砥柱 坚强核心
·争论八: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
·争论七:中国政府为何会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