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抗日斗争的前线去
李林入党不久,便决意投笔从戎,到抗日斗争的前线去。
1936 年10 月,我党派薄一波等同志去太原,和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系,接办了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 , 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培养大量干部,牺盟会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举办军政训练班和民训团等训练机构。
这年冬天,中共北平市委动员一批青年学生去太原接受牺盟会的军政训练。李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于12 月底,同一批北平、天津的青年学生一起到太原,与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简称山西工委)接上关系,随即进入了军政训练班.李林先编入男女混合的12 连,同屈健在一起。后来,李林又被调到11 连,一面学习,一面兼任(秘密的)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军政训练特区党委的宣传委员。她遵照党的指示,大胆而谨慎地在学员、教官中开展党的工作。
在训练班,李林带头脱下学生装,并亲手拆洗、改做灰棉旧军装,带动一些不愿穿旧棉军装的女学生,变成了飒爽英姿的女战士。
在训练班,李林和其他党员一起,在特区党委领导下,积极解决教官与学员之间的矛盾;帮助从阎锡山军队中调来担任军事课的教官改进训练作风和方法,克服简单粗暴的毛病;帮助一些有抵触情绪的学员,从抗战大局出发,克服怕苦怕累情绪,努力学习军事,为开展游击战争做好准备。在训练班,李林带头刻苦学习军事技术她练投手榴弹,甩肿了手臂,仍坚持投;练射击,腿肿了,肘肿了,仍继续操练,使一些原来看不起女兵的军宫也为之感动。在这期间,牺盟总会根据大同和雁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向大同市和雁北各县派去特派员,做抗日救亡工作。李林为实现她到抗日前线去同日军作战的志愿,曾向牺盟总会提出要随特派员到大同去,但未得到批准。
七七事变后,山西工委指定阎秀峰、侯富山、李林组成中共雁北工委,由李林担任宣传委员,赴雁北开展工作。接着牺盟总会又决定在大同建立中心区,由吕调元任秘书(主要负责人),阎秀峰负责组织工作,李林负责宣传工作,李林得知此消息,真是喜出望外。
1937 年7 月下旬,赴大同中心区的人员,在吕调元带领下到了大同。这时日军正在进攻张家口,窥伺着柴沟堡、天镇和阳高。敌机不断空袭御河桥和大同市。大同中心区先后住在城内青年会和大同城东小南头村的大庙内。李林不顾敌机轰炸,亲自编写并和同志们一起印刷传单,宣传全民动员,各党派联合起来打日寇、除汉奸,誓死不当亡国奴。经李林建议,雁北工委开会讨论决定,学习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组织农民自卫队,开进山区进行训练,以便在敌人打来时,开展游击战争。中心区委同意这些意见,并协同到附近农村动员青年参加抗日自卫队.到8 月下旬,自卫队发展到120 多人。这时的自卫队,两三天集合一次,由李林给他们讲政治课,使他们懂得抗战救国、抗战必胜的一些道理和开展游击战的方法。这时传来了中共洛川会议的消息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内容,使中心区的工作明确了方向。
8 月底至9 月初,中心区召开13 县牺盟会特派员会议,讨论如何贯彻中共洛川会议精神,动员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然而,这时张家口已陷敌手,国民党军第61 军在天镇一线败退下来,日军正向阳高逼近,大同吃紧,一派溃败景象,于是中心区结束特派员会议,决定由李林负责集合并率领抗日自卫队,向怀仁一带山区转移。为防止敌机轰炸,中心区和自卫队于11 日晚上行军,拂晓到达怀仁县城一个大庙前的广场上休息。由于大家都很疲劳,许多人坐下来就睡着了。突然敌机一阵轰炸,这些未经过严格训练的自卫队员都跑散了。于是李林满怀悲愤,随中心区的同志向关内撤退。后来李林回忆这一段的感受时写道:“因为工作没有基础,同时也没有工作经验,不得己同志们都离开了工作地区。记得我们步行到雁门关的时候,我望着那盘曲的汽车路,那耸立的山岭,我忍不住偷偷流眼泪了。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退回来,我什么时候再会出雁门关。”
正当阎锡山的军队从雁门关溃败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正在向前线开进这时,由中共晋绥边工委书记赵仲池和梁雷同志率领刘华香、柏玉生等30 多个干部,配备一部分步枪,并携带l 部电台,从太原向雁北挺进,准备在雁北地区开展抗口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李林在雁门关内的阳明堡与赵、梁等相遇,感到非常高兴。由丁她再三要求去大同,赵仲池答应了,并配给她1 支步枪一同北上。于是李林二出雁门关。
驰骋疆场震敌胆
晋绥边工委赵仲池一行走出雁门关,在平鲁县城工作几天后,于日军侵占平鲁前一天转移到偏关县,一面与后方领导机关建立联系,一面在偏关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晋绥边上委在部署雁北工作时,分配李林筹办党员训练班和偏关县妇救会的工作。李林一再提出还是愿意搞武装工作。工委根据组织抗日游击队的需要,同意了李林的请求,让她在偏关组建抗日游击第8 支队。
这支队伍从1937 年10 月中句起开始组织,经过李林同偏关县的妇女救国会工人救国会的同志一起,到农村发动青年农民,到煤窑发动青年工人,在城内挑选外地逃来的青年,还由刘华香、柏玉生到偏关、清水河交界处,发展游击队员,这样逐步组织起了一支儿十人的游击队伍。队伍组织起来后,李林亲自物色干部,找住房,筹办伙食单位,编写军事、政治教材。后来党组织又将北伐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王零余同志从东北军何柱国骑兵部队中商调出来。到8 支队负责军事行政工作,使第8 支队逐步健全起来。随后即任命李林为支队政治卞任,王零余为支队参谋长。由于他们合作得很好,这支队伍迅速发展,到12 月扩人到200 多人经过严格的军事、政治训练和打击小股土匪的锻炼,支队战斗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李林为提高这支部队的政治素质付出了巨人的心血她在负责政治训练的过程中,不仅深人浅出、生动具体地讲明抗战救国、抗战必胜以及为什么要当八路军,怎样当好八路军等道理和要求,还非常关心干部战士的思想和生活,一有时间就找战士们谈心。她处处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样吃筱麦面、山药蛋和小米,因而干部战士都非常尊重她爱戴她。
1938年2 月,中共晋绥边特委(由原晋绥边工委改称)在8 支队掩护下,向平鲁、右玉西山一带挺进行军的第一天晚上,在偏关以东20 多公里处,与一股伪军遭遇,王零余和李林指挥8 支队打垮了敌人,掩护边区特委机关安全到达平鲁县境。
8 支队在平鲁西山经过一段整训,随即开赴右玉、左云以北,转战长城内外一天下午,支队人员行至凉城县天成村附近,得知麦胡图村一股伪军骑兵在一村中驻扎,每天午后有少数士兵带领马匹到村南河边饮马。王零余和李林商定,立即抽出30 多个精悍的战斗骨干,换上便衣武装,潜伏在河边,待马群出现时,以猛烈的行动将敌人歼灭,夺得50 多匹马,10 余支枪。于是,他们将1中队改为骑兵中队,使名支队成为步骑兵棍合支队。鉴于雁北地区在斗争中发展了几个游击支队,120 师首长指示,把这些游击支队改编为120 师独立第6 支队。8 支队和右玉县组建的5 支队、平鲁县组建的7 支队的骑兵,合编为独立第6 支队骑兵营。贺龙关向应等领导同志非常关心李林,考虑一个女同志在部队上长期行军打仗不方便,准备调她到地方上去工作。李林很感谢首长的关怀,一再诚恳表示,愿意留在部队直接和日本侵略者作战。经过晋绥边特委研究,嘉许了她的壮心,答应她的要求,分配她担任骑兵营教导员,王零余任骑兵营副营长(不久任营长)李林和王零余率领这支队伍转战雁北各地,接连取得了许多胜利。他俩的名声也渐渐传开来。敌人曾经到处张贴布告捉拿李林,而抗日的人民却对她无限热爱,尤其在根据地的女干部中,她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同年7 月,由于l20师贺、关首长的关心和工作上的需要,李林被调到新建立的牺盟会晋绥边工作委员会(简称边委会)任宣传委员,并兼管地方武装。9 月16 日,李林到边委会报到后,感到地方上的民运工作,远比部队工作复杂。全区所辖10 多个县,有上千个村子,可是边委会只有七八个人、敌情又紧张,工作确实难以开展。由李林提出,经边委会仔细研究,决定马上举办干部训练班,就地解决干部问题,并任命李林为干部训练班的主要负责人。在敌后办训练班,分散住在群众家里,困难很多,敌情紧张时还要经常转移。由于李林热情地接待他们,逐个地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出身、经历和思想睛况,并亲自给他们讲主要的政治课,使大家精神愉快,学习自觉刻苦。从1938 年8 月到1940 年初,共办训练班6 期,从青年农民、学生和煤炭工人中,先后培训干部260 多人。这些人分配到各县区,都成为牺盟会的骨千和领导人。1940 年后都转入政府或党委工作。不少同志在与敌人斗争中表现得英勇顽强,有的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李林在主持这项工作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9 年初,组成晋绥边牺盟游击支队,夏天改编为决死队第4 纵队哈团2 营。柏玉生先后任支队长和营长。李林代表边委会不断指挥这支部队打击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