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县党组织曾一度遭到破坏,9 月底,省委曾派孙汉卿前去帮助开展工作。11月份,董琰、李枚青、刘少镜等同志组织县工委会,董琰任书记。他们分头在新泰7 个区秘密组织抗日救国会,发展党员,筹备枪支,发展抗日游击队员,也很快组织了一支杭日队伍。
泅水、宁阳县等池,有管竹溪、周兰田等同志在发动、组织抗日队伍。省委还派李仲林、邵德孚同志去沂蒙山区的沂水,派张北华同志去大峰山一带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组织抗日武装。
这时,以泰安为中心遍布各地的党组织及各种抗日团体都在为举行徂徕山起义,开展游击战争而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
(二.)
12 月24 日,日军飞机又一次轰炸泰安城。省委机关从县城转人城南蓖子店。
在徂徕山组织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期间,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和牛头镇,从11 月至12 月,先后发动武装起义。省委为了呼应上述起义,加强对起义部队的领导,在蓖子店由黎玉同志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迅速举行徂徕山起义。并确定了起义的时间、地点、部队番号、编制序列、各级指挥员名单以及召开誓师大会等一索列工作事项。
会后,省委马上派人分头去新泰、莱芜等地传达省委的决定。各地组织的武装队伍按省委的号令陆续奔向徂徕山。省委机关一部分,平津、济南流亡学生,“民先队,干部和泰安的“民众抗日自卫团”部分人员。先后转人徂徕山脚下的山阳庄一带。洪涛、林浩同志由蓖子店带领省委机关一部分同志和一些流亡学生,泰安县委的同志及“民先队,、“妇救会”共数十人首先登上徂徕山。黎玉、景晓村、马馥堂等同志在山阳庄等候从封家庄、楼德一带由赵杰、程照轩、封振武、侯德才等同志组织的队伍到齐后,作为第2 梯队,于12 月31 日赶到徂徕山。就在各地的同志们组织队伍上山的这段时间里,日军第5 师团、第10 师团及特种部队共3 万多人,分兵两路渡过黄河,于12 月27 日占领济南,31 日攻陷泰安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更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无比债慨。因此.不少青年农民、学生弃家舍业,毅然拿起土枪、大刀奔向徂徕山。
一天,提前上山的洪涛、林浩等同志发现5 名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兵路过大寺,即派武中奇同志去做工作。原来,这5 名国民党兵是韩复榘的部下。二他们是李怀英、韩德、徐福礼、杨忠和刘玉。李怀英是班长。他们恨透了韩复榘的逃跑政策,想回老家拉队伍打日军。当他们听说要其参加抗日游击队时,当即表示同意。这一来就争取了5 名带钢枪的战士。
提前上山的同志在林浩、孙陶林的带领下,把大寺院内布置得焕然一新,墙上贴着抗日救国的标语,韩豁、赵新、傅生等女同志还赶制了一面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中间缀有武中奇书写的“游击”两个大字。
12 月31 日晚,大寺内外聚集了足有160 多人,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为起义大会筹备工作而忙碌着,
1938 年l 月1 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起义誓师大会在大寺举行。庄严的会场上,起义部队持枪握刀,威风凛凛。主持人孙陶林同志宣布大会开始后,一面鲜红的军旗徐徐升起,凌空飘扬。黎玉同志代表山东省委庄严宣布:“山东抗日游击第4 支队正式成立了里”顿时,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黎玉同志讲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纪律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并宣布了支队领导人员的任命;洪涛为司令员,黎玉为政委(省委书记兼),赵杰为副司令员,林浩分管政治部工作,马馥堂为经理部主任(相当于八路军的供给部部长)。随后,将参加起义的人员暂编为2 个中队:省委机关、泰安县人民抗日自卫团、泰安县委一部分和青年学生编为1 中队;赵杰、程照轩、封振武等同志带来的队伍为2 中队。任命李怀英为l 中队队长,鲁宝琪为指导员,封振武为2 中队队长,程照轩为指导员。同时,还任命了各排排长和政治战士(协助党支部和指导员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与排长同级)。会后,各中队建立了党组织。誓师大会之后,莱芜县在莲花山发动的抗日武装由程绪润、刘居英同志带领到徂徕山会合,被编为3 中队,程绪润为中队长,刘居英为指导员;新泰县在观山发动的抗日武装,分别由孙汉卿、童淡、单昭洪(单洪)等同志带领也先后来到徂徕山会合,编人l 中队。至此,起义部队已达500 余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初步建立起来。
徂徕山起义的消息迅速传遍泰山南北千家万户,一时间山上山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来参军的,有给部队送衣服和粮食的,也有来观察形势的。整个徂徕山呈现出一派欢腾景象。
(三)
起义队伍组织起来以后,吃饭、住宿一度成了突出问题。山上没有象样的房子,大寺院内仅有的几间破屋只能作为女同志和病号的住室。所以男同志们只能挤在各个山窝里,用干草当褥子,光滑石头做枕头。
徂徕山区十分贫穷,乡亲们送来的粮食大部分是糠煎饼、生地瓜和“狗团子,(豆腐渣做的窝窝头)。腊月的天气里,“狗团子”送上山时都冻成了冰疙瘩。同志们毫无怨言。一次开饭的时候,干部和战士们围在一起,把冻成冰疙瘩的“狗团子”放在锅里用火烧,化冻以后,大家用手抓着吃。洪涛同志问l 个战士:“咱们的伙食怎么样?那个战士笑着答道:“行!是饭就充饥,只要填饱肚子就能打鬼子。”
为了解决部队的供给困难,一些当地参加起义的同志,都悄悄回去把家里的粮食背上山。朱玉干同志还回家动员母亲和爱人,把自己仪有的两亩地卖掉,全部买成粮食,请人摊成煎讲送上山。张一民同志是当地刘杜村的一名医生,为了解决起义部队的医疗问题,把自家的全部医疗用具和药品带上山。在大家共同努力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起义部队的供给很快得到一些改善。
当地参加起义的人员,大多数是地无一垄,房无一间的农民。他们虽然不怕生活艰苦,但组织纪律性比较差,对装备低劣的人民武装能否战胜强大的敌人还存在着各种想法。为了进一步坚定大家的抗日信心,尽快提高这支起义武装的军政素质,我们一方面通过上政治课,作时事报告等,帮助大家明确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质,和我们必定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有利条件,并具体地讲解我们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游击战术原则。通过一系列政治教育和学习,大家提高了觉悟,增强了信心。同时,支队还有计划地组织大家进行了利用地形地物,站岗放哨,瞄准射击和投掷手榴弹等军事训练。训练中,支队领导言传身带,手把手地教。战士们时常在一起议论说:这个部队真好,当官的和当兵的比亲兄弟还亲!因此,战士们精神饱满,不怕苦,不怕累,抓紧点滴时间刻苦训练,有些战士练得饭都顾不上吃。为进一步扩大起义武装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我们在抓紧对起义人员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同时,还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深人各村宣传抗日,募捐粮钠,扩大武装。通过一场场演出,大大扩大了我起义部队的影响。
赵新、唐克、杨纯、何浩、韩豁、汪瑜等女同志,还抓住群众对女兵的好奇心,深入山村,挨门挨户地帮老大娘推碾、打水,和大娘大嫂拉家常,有的还把村里一些比较有威望的大娘认作干娘。这一来,加深了起义部队和群众的亲密关系。许多群众主动为我们送粮、送衣和一些生活用具。还有不少村子里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和青年踊跃参军的动人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