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终见晨曦;抗战八年,终于胜利。昌乐中学虽遭日寇扫荡数度毁于战火,师生们也多次辗转办学。学校在烽火硝烟之间辗转流亡,依然弦歌不辍,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智慧和经验——办教育要靠教师,特别是高水平的好教师。学校尊重人才,广泛延请名师。提出加强基础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创新能力。提倡讲究教学法,开展公开观摩教学,开展巡回走教,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优秀学生的奖励制度,以及学生留级降级制度,提倡培养重点尖子生。这些举措在校内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昌乐中学仍然能做到公费奖励补助制度,做到从严治校,重视教学质量,坚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日本法西斯野蛮残忍的暴行,人民不屈不挠的抵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支持,让广大师生受到了最生动、最深刻、最珍贵的教育——正义必胜,只有人民才是永远的坚实的根据地!昌乐中学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深深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高度的民族气节和正义感,树立了远大的学习志向,日后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那个峥嵘岁月里,昌乐中学默默无闻地接纳和庇护远方的学子,在血与火的年代里守护着昌乐及鲁中地区教育文化的血脉。而那万余名流亡师生,就像万余名“抗战种子”。他们在战火中,用自己颠沛流离的读书救国经历,写就了一篇“少年中国新说”,呐喊出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教育的伟大的精神——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自救、幸福生活的梦想,而积蓄永恒的奋斗前行的力量。
参考数据:《昌乐县志》、《昌乐一中七十年》、《潍坊晚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