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纪念馆里,有两件文物图片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瑶族抗战烈士牙墨林的珍贵遗物——一只公文包和一双皮鞋。这是纪念馆里仅有的抗战烈士的遗物,所以显得特别醒目。
牙墨林生于1912年,家中十分贫寒。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未满17岁的他被桂军强拉壮丁,成为一名蒋桂战争炮灰的桂军士兵。走上硝烟弥漫的血腥战场。
从1929年至1938年,牙墨林所在的国军部队辗转到华东多省。直到一九三八年秋末,牙墨林突然回家探亲,带回一件军大衣,一个公文包,一双皮鞋,还有一张穿着军装的半身照片。据家人回忆说,牙墨林那次回家,说是因为他的部队被调回广西边缘,做好与日寇作战的准备,但因日寇还没有打到这里的意图,部队又要马上调回北方前线。探亲归队临走前他说:“这次回去,不知死活,我带来的几样旧物,就作为给父母家人留个纪念吧。”
部队回到湖北后,牙墨林只给家人来过两封信,第一封是说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第二封是说他要抗战到底,待抗战胜利后,就回家与家人团聚。然而抗战胜利后,父母始终没有等到儿子的归来就双双离去。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十年,牙墨林还是音信全无。十年动乱中,牙墨林被疑为国民党特务,亲属被扣上“国民党特务家属”的帽子,其胞弟牙国忠的子女读书、升学当兵等都受到限制。直到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牙墨林亲属的 “特务亲属”帽子才被摘掉,但牙墨林的生死问题一直悬挂在家人的心弦上。
1987年的4月下旬,原中央民政部副部长、时任民政部顾问的潘友謌前来广西搞调研,专程来到牙墨林的家乡巴马县,向巴马县相关领导和部门介绍他所亲历的牙墨林的生死问题:原来,牙墨林在抗日战争期间,看不惯桂军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倒行逆施,毅然于1940年在大别山脱离桂军,投奔了新四军,担任过机枪手、作战很勇敢,很快当上班长,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原第三团改编为该师十三旅三十八团,牙墨林同志任三十八团九连排长,副连长,潘友謌跟牙墨林在同一连队相处三年多,他任连指导员,牙墨林当副连长,是在同一战壕里抗战指挥作战的亲密战友,并亲眼目睹了牙墨林英勇杀敌,冲锋陷阵而壮烈牺牲的经过。他还说:“牙墨林在部队很刻苦学习,刻若训练,热情关照战友,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基层优秀指挥员。”
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下,1991年3月,牙墨林的烈士身份被批准了。牙墨林的胞弟牙国忠,姐姐牙的妹怀着万分感激之情,给远在北京的潘老部长写了一封饱含热泪的感谢信。老部长在百忙中,给烈士的亲属牙国忠和牙的妹回了信,信中写道:“牙墨林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看不惯桂军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倒行逆施,毅然在大别山脱离桂军,参加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足见他有很高的革命觉悟。我们同事三年多,我亲眼所见,他刻苦耐劳,为人忠厚,对革命一片忠心,对日军、对国民党反动军队作战勇敢,他光荣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最后壮烈地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其在革命阵营里的忠勇事迹,高尚节操,实令人敬佩,可嘉可颂,足资楷模……”
这是民政部老副部长对牙墨林革命精神的高度评价。牙墨林的革命精神和西山和全国千千万万的革命英烈一样,永垂不朽,永远传扬。
尾声:在“三严三实”教育中,瑶族抗战烈士牙墨林的烈士墓,成为巴马县委县政府的教育基地,民政部老副部长潘友謌千里超超为牙墨林作证平反的事迹,虽然已过去20多年,但却成为巴马县委县政府坚持“三严三实”、勇于为正义担当的历史教材。人们有理由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