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辛酸泪水
三所医院的这段历史,距今已60多年,存有这个记忆的人越来越少,后代们知道的也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传说和隐隐约约的故事,唯一目击到的两处烈士墓地,被村民指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里埋葬约200名为国捐躯的烈士,长期以来没人过问、没人寻找、没人祭奠,就如黄安村这段红色经历一样,无人颂扬、无人载册、无人纪念,让全村人总感到有一个未了的心结。黄安村作为一个抗战亲历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印记着当年火一般的岁月,老一辈村民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还留下一段难言启口的辛酸泪水 。
在医院垦荒屯田的大生产运动中,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带来了无情的自然惩罚。解放后30年间,黄安村气候变得反复异常,连续多年,春旱夏涝,山洪暴发,泥石流横行,泛滥的水灾一次次践踏村民的房屋、土地。80岁老人赵玉会、耿明礼至今谈起这段往事还心有余悸。他们俩都住在地势较低的下头街,山坡滑下的泥石流,不断堆积在谷口,抬高河道,经常侵袭村庄。当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非常差,他们又穷家难舍,除把一些家具、粮食搬到居住高的村民院落外,只能侥幸对待,听天由命。每到汛期的时候,男人昼夜轮流蹲守在河岸诚惶诚恐,女人和孩子在家里心神不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是这样度过。
在开展“坚壁清野”的斗争中,村民和部队把所有的粮食埋藏在野外,等到解放战争平息后,才陆陆续续取回 。由于这些粮食长期在潮湿的土坑里存放,发生霉烂变质。可那个饥不择食的年代, 村民把霉烂变质的粮食,称为“土粮食”,毫不忌讳食用,结果全村人患上了疥疮病,几乎无一家幸免。村民耿六保介绍,他就是其中一名患者。疥疮病奇痒难忍,全身长满水泡。当时医院早已撤离,村民无医可治,病轻的,用土在身上反复搓擦止痒;病重的,只能躺在炕上等死。 疥疮病过后,黄安村又出现了一个奇异现象,1949--1951年的二三年内,全村集中出生了13个聋哑痴傻孩子,这种生育现象以前很少见,以后没有出现,为什么在仅有的二三年内生育这么多,当时村民没有意识到食物引起,有人怪罪是风水的原因,现在分析一定是孕妇吃过霉烂变质的粮食,加上传染病、地方病、医疗条件跟不上等因素造成的后果。一个只有200口人的小村子,一下子生育了这么多的智残孩子,无疑给村民背上了罪孽,记得小时候,我们到邻村上学,同学们在打闹时常常戏辱:“黄安村疙台台,生下一群傻孩孩”。 在外村人眼里,黄安村满街跑着傻子,衣不遮丑,嗷嗷喊叫,遭人耻笑,气象坏到了极点。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状况下,那个姑娘肯嫁给凄楚不堪的傻子家庭,村里村外的姑娘必然像躲避瘟疫一般远离而去。可怜现已60岁左右年龄的那一代人,全村有20多个男性未能成婚,“傻子村”、“光棍村”整整困扰了半个多世纪。好在改革开放后,新的一代后人,为了摆脱悲惨命运,小小年龄就急不可待外出打工,他们在打工中娶妻成家于外,给濒临断绝香火的家庭带来慰藉。现在,每当过年的时候,村里回来的媳妇、孩子,操着各种方言土语,又成为一种新的气象。黄安村由“傻子村”变成“光棍村”,又变成“南腔北调村”,时代的变迁让人意味深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傻子们大部死去,光棍们步入晚年,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一系列惠农政策,残疾人家庭和孤寡老人都享受上低保、五保待遇,在生产上,黄安村立足地域资源优势,漫山遍野种植起密密麻麻的核桃树、板栗树,干果产业成为村民的经济支柱。特别令人振奋的是2011年,昔阳县老区促进发展委员会授予黄安村为“抗日战争杰出贡献村”;2013年,昔阳县民政局拔付专款,在“菜树洼”烈士墓地,建起“黄安战地医院抗日烈士纪念亭”,黄安村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此,呼吁社会各界,要更加关切老区人民,对这里的红色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教育后人以史为鉴,传承光荣,强我中华,勿忘雪耻。
附录:黄安战地医院部分医务人员花名 田敬之 (指导员) 凌庆福 (副指导员) 杨云生 (所 长) 李秀山 (看护一班长) 宋文林 (看护二班长) 宋润福 (看护二班长) 戴金莲 (内科医生) 郝进科 (外科医生) 付卜恼 (通讯员) 黄存福 (通讯员) 付班妮 (通讯员) 李吉祥 (交通队长) 王医生 孙医生 黄司药 拐司药 韩排长 尹班长 老 孟 老 齐 占连录 韩堂栓 李延庆 老 谢 张政委 曹卢旺 王横庆 王进录 李金魁 高营长 付队长 …………………
黄安村抗战时期参加八路军人员
1、赵成,(乳名成籽)生于1920年,1937年11月参军,任朱德警卫团营长、副团长,中共党员,1955年转业河南,1981年6月离休,团级待遇。 2、刘成,(乳名丑小)1937年12月参军,任排长,中共党员,1945年负伤,三等残疾退伍军人。 3、赵芝林,(乳名三毛),生于1914年、1938年参军,任排长,1946年退伍回乡。 4、赵保籽,生于1919年、1940年参军,战士,1944年退伍回乡。 5、刘纯义,(乳名落地)生于1916年,中共党员,1941年参军任军官,转业北京,团级待遇。 6、刘彦喜,生于1919年,1942年参军,任连长,1952年回乡。 7、刘玉(乳名二牛)生于1916年,1945年参军侦察兵,1948年回乡。 8、杜文化(乳名白小)生于1918年,1945年参军,任司务长,1948年负伤,三等一级残疾退伍军人。 9、刘林(乳名铁柱)生于1915年,中共党员,1945年参军,战士。1945年底榆次战斗负伤,三等一级残疾退伍军人。 10、刘贵毛,生于1927年,中共党员,1948年参军任营长,1963年转业榆次工作,团级待遇。 11、刘彦来,生于1923年,中共党员,1947年参军任军官,转业祁县武装部工作,1982年离休,副师级待遇。 12、刘纯彦,生于1918年,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工作,1952年参军,1990年北京离休。团级待遇。 13、赵爱香,女,生于1930年,中共党员,1945年参军,1990年石家庄离休,团级待遇。 14、赵四孩,生于1918年,1938年参军,任连部文书,1940年,百团大战时在和顺县作战牺牲。 15、刘三孩,生于1922年,1942年参军,同年在昔阳县抗战牺牲。 16、刘连寿,生于1919年,中共党员,1941年参军,任武汉军区保卫科科长,副团级,1961年因公牺牲。 17、刘元来,1920年生,1940年参军,失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