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1940年——1944年,我18岁至22岁上大学期间,直到抗战胜利
1940年我高中毕业,参加全国高校统考,被录取到西北大学经济系。校址设于陕西汉中附近城固县,在抗战时期这偏僻的地方可称为平静的“世外桃源”。大学与中学不同,最大特点是社团林立,仅文艺方面的就有话剧团、京剧社、秦腔社、诗社、歌咏社等,唱京剧是我的拿手好戏,但参加京剧社的平津学生较多,我就没有去凑热闹,去参加了歌咏社。歌咏社的主持人是我上一班的同学水启宁,他在一所当地中学兼职音乐教师,平时很忙,活动也不太多,以分散活动为主。我在歌咏社里温习了过去的老歌也学了一些新歌,有《在太行山上》,这是著名的音乐家洗星海的作品,歌词气势磅礴,一开头就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这是抗战期间最振奋人心的一首歌曲,影响深远。接着又出现《到敌人后方去》,歌词唱道“到敌人后方去,把敌人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抄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这首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的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打游击战为主,不断捕捉战机打鬼子。也是在歌咏队里,我和几个爱唱歌的好同学王家楷、于庭桂等认真学习了《黄河大合唱》,从头学到尾,学会了最有名的男声独唱《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拜掀起万丈狂澜……”,这首歌相当长,气势雄伟,一般唱歌的同学难以问津,而我们几人竟然学会了,并能在相当的场合演唱,使我们引以为荣。
在大学期间的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成盟国,我们唱抗战歌曲的范围更扩大了,许多美国歌曲也传到中国。我的同学王家楷是个天才歌咏家,他学唱了很多美国歌曲,一首一首地唱给我们听,使我们大为惊讶、赞赏,当时我也跟着学会了几首,因为是英语,现在只记得一些短句短词,不能成篇记录在此篇文章中了。在大学后期,唱了很多外地传来的歌曲如茶馆小调、电影插曲(如四季歌)、民歌(如康定情歌、大阪城的姑娘)等,品种繁多。1944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天水工作了一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在天水呆不住了,一心想回家乡工作,于当年十月下旬到重庆寻找新的工作,这期间又学唱了许多来自各地的流行歌曲,有上海的茶馆小调《孤岛天堂》,有流行在陪都及西南地区的《嘉陵江上》,歌词是:“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反映了流浪在外的东北人的悲痛心情,他们怀念故乡决心要打回老家去。我在重庆住了四个月,就在1946年2月离重庆前夕,老同学向我推荐了一首《还乡曲》,歌词是“好音从天降,欣喜若狂,尝够了流离滋味,准备还故乡。八年阔别故乡该无恙……。上征途意气扬,江流似箭,难禁我浊泪两行,恨不得插翅飞翔……”,这是我抗战期间唱的最后一首与战争有关的歌,不知为何这首歌始终没有在社会上流传。我感到遗憾的是抗战八年我们取得了胜利,但始终没有发现一本抗战歌曲专辑出现,但愿是我的孤陋寡闻没有发现。
说明三点:
1、此文中引用的歌词,大部分为我的记忆,其中有些歌词按网上所查有所修改。时代久远,记忆难免有误,望读者谅解。 2、此文所引用的歌曲从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为止,共计十五年。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歌曲,而本文所引用的都是当时流行的以抗战为主题的歌曲。 3、由于个人经历简单,音乐修养有限,可能有更有名的抗战歌曲未能列入,也望读者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