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國”字还有两种俗体写法,《玉篇》所收的“囶”,突出了国家广有八方之土;《龙龛手鉴》所收的“囻”,则突出了民众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但是,唯独“圀”字得到了武则天的法眼垂青,这大概是因为囗内的“八方”更能体现武则天的政治远见和雄才大略吧。“圀”字在日本也曾使用过,现在仍作为古代人名用字保留着,如江户时代的大名德川光圀。
最后,再谈谈我们现在的通行简化字“国”。其实,这个“国”字也是古已有之。据清代梁同书《直语补证》考:“国、孑、齐……,今市侩书之,皆起于宋,见孙奕《示儿编》云。”不过,“国”字还要早于宋代,在六朝碑文(见图四)中即已出现。
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既是珍宝财富、君子品德的象征,也是国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所以国中应有玉。据文字改革专家叶籁士先生的《简化汉字一夕谈》记载,1955年9月的《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本拟把“國”字简化为“囯”,但有委员以现在是人民当家做主为由提出异议,最后通过“王”字加一点成“玉”,这就是今天的简化字“国”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