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天地
民族歌剧《彝红》进京展演 再现“彝海结盟”故事
2016-09-30 00:31:2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邹菁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人民网北京8月18日电(邹菁)由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和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彝红》昨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成功上演。此次,歌剧《彝红》代表四川队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将于17日、18日带来两场精彩演出。它不仅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非凡历史、诠释红色经典、弘扬主旋律的民族歌剧,也是中国彝族文化艺术史上的第一部歌剧作品。

    “举起结盟酒,豪气冲牛斗。”歌剧《彝红》以红军长征过凉山,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为背景而创作。1935年,红军在凉山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中国工农红军果基彝民支队”的旗帜。果基小叶丹被谋害,果基夫人将这面染着彝汉人民鲜血的旗帜织缝在百褶裙里,直至1950年,她亲手把旗帜交给了解放大凉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这一恢弘而厚重的历史背景下,歌剧《彝红》以兄弟情、民族情为主线,以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传播红色中国梦为诉求,同时呈现彝族姑娘妮扎嫫、红军战士天红以及彝族小伙拉铁三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讴歌了彝族人民与红军战士同心同德、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

    据悉,《彝红》于2015年2月进行了一次升级排练,由戏剧正式转型为歌剧,并将歌剧的艺术品质与民族特色相融合,展现了彝族民间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是我国新时期原创民族歌剧的创新之作。

    《彝红》将西方的美声唱法、中国的民族唱法和当代的流行歌曲唱法融为一炉,同时将彝族的火把节、换童裙、迎亲、砍门槛等风俗以及吟唱、竖笛、月琴等民间音乐完美呈现于舞台。这种将传统的红色题材与当代舞台艺术结合,并借助凉山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形式,既突出了原生态特色,又有当代意义。

    妮扎嫫的扮演者刘洺君告诉记者,“我演这部戏压力很大,因为之前演过的歌剧,相对来说要更传统一些,而这部歌剧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它的很多曲调用了一些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包括它的唱段演唱方式,其实这也是为了以观众熟悉亲近的方式来营造戏剧氛围。不过,最大的挑战是这里有大量的彝族原生态民歌,我需要用这种原生态的方法去演唱,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据了解,民族歌剧《彝红》是国家艺术基金首批资助项目,曾荣获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二等奖。它参加完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之后,还将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将进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国内巡演。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长征第一书”传奇故事
·下一篇:无
·“长征第一书”传奇故事
·汉字故事:解密孔府大门楹联
·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云藏”正式运行
·汉字故事:《岳阳楼记》“曆”之写法辨析
·历史名人的家训 刘蓉:“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
·《随军西行见闻录》:这本书最早向世界介绍了长征
·经典歌剧《小二黑结婚》复排 87岁郭兰英给年轻演员说戏
·《长征交响曲》丁善德:“追星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英雄”
·30米长明代巨幅绢本地图手卷河北展出
·汉字故事:“回字四样写法” 与“龄官划蔷”
华夏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华夏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