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如戏,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拼尽全力,将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这句话看似简单,却令人印象深刻,感触良多。
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那些为国为民的老革命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从豆蔻年华,到垂垂老矣,他们总是倾尽全力,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唐克碧。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唐克碧同志就是一位从不在乎年龄,永远奋斗在工作一线的“工作狂人”。作为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的她,在退休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乡生活,更是重新成为了一名农民。那么,她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走上革命道路的仪陇农民
唐克碧出生于1942年,四川省仪陇人。她出生这一年,中国的抗战刚刚步入最为艰难的时期。在战火中长大她,16岁便投身革命,并在19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踏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作为农民的孩子,唐克碧一直保持着纯真质朴的性格,并先后在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南矿务局、川南矿务局泸州气矿气田建设大队等单位工作。多年的基层磨练,使她的心智逐渐成熟,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后来,她一步步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并先后担任了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委常委、省委书记等职。不管身居何职,她始终心系家乡,心系民众,并始终将民众的需求和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进入全国人大,朱老总请吃饭
1975年,还不满33岁的唐克碧进京开会,并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她在人大会议上发言的时候,朱老总得知她是仪陇老乡,顿觉十分亲切。
会议结束后,朱老总亲自找到了唐克碧,并邀请她一起到家中吃饭。这让唐克碧受宠若惊,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传奇元帅会主动邀请她吃饭。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她来到朱老总家里。
朱老总待人亲切,与她交谈时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唐克碧也在聊天的过程中,逐渐放松了下来。据她回忆,那天,朱老总用大土碗为她盛了一大碗稀饭,两人就这样端着碗,就这四川泡菜和咸菜,呲溜呲溜喝了起来,两人的主食都是一个烤白薯。
在唐克碧的回忆中,那个时候的朱老总年事已高,他端着大土碗已略显吃力。但稀饭喝到最后,朱老总的碗里还有几粒米,他就端起碗,使劲往嘴里扒拉,并告诉唐克碧,不能浪费粮食。他还告诉唐克碧:
你是农民的女儿,很有出息,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四川省委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呵!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你一定要深入实际,要多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不要成天坐在办公室里,要多下去走走,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朱老总的话,令唐克碧印象深刻,另外,也是朱老总的话,让她坚定了在退休后回到仪陇老家生活。
退休回到农村老家,筹巨资修路建院
退休后,唐克碧向家人们宣布了一件事,那就是回到仪陇老家生活。这个提议遭到了家门的反对,尤其是她的老伴。老伴认为,她受苦受难半辈子,退休后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要再想工作。
但众人拗不过她,最后,在唐克碧的坚持下,她还是回到了四川成都的一个孩子家里。她有事没事都会到仪陇看看,了解情况。
当时仪陇县的赛金镇是有名的贫困县,为了改善这里的情况,唐克碧和村委干部们经过商议后,决定在这里修建公路与外界建立连接,并修筑养老院 ,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但完成这些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
为此,唐克碧拿出了自己几十万元的积蓄,又把每个月4000元的养老金投了进去。此后,她还联系各方好友筹集资金。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唐克碧成功筹资了几百万元,为赛金镇成功修建主干道公路和养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