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值得今人记载的诗坛佳话,其文史资料來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原《光明日报》总编辑张常海口述、原中宣部《党建》杂志出版社社长慈爱民老友执筆的《往事如烟忆沧桑》一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张常海先生在编辑《光明日报》“东风”文艺副刊时,向我故乡常熟乡贤、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昌照先生诗词约稿,钱先生除寄来自已两首七律诗稿外,向张极力推荐当时党外民主人士吴研因先生写的两首《赏菊》诗。吴诗为:
赏菊
不期青女忍相欺, 老圃新枝竞吐奇。 秋色还如春色好, 西风莫漫撼东篱!
嫩红老紫百千盆, 盘错如虬况有根。 为证明年花更艳, 手题诗句待重温。
由于作者写此诗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国外敌对势力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反华浪潮”,吴研因这两首咏菊诗,小中见大,寓意深刻,用典贴切,不落俗套,短短五十六字的诗歌形象化语言,胜似一篇洋洋万言的战斗檄文,体现了昂扬的民族气概和雄阔的时代精神!即使今天看,也不过时,依然震撼人心!
吴诗在该报发表后,正在北京召开中央七千人大会的毛泽东主席看到大为赞赏,当即在当天的《光明日报》上亲筆批示:“这几首诗好,印发各同志。”这样吴诗连同钱昌照先生的两首七律作为会议文件印发给七千人大会的全体代表。这在党史上、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诗言志,歌咏情”,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惜的是,像吴诗这样格局恢宏、气韵生动的好诗,今天已很少见到了;像钱昌照先生这样“慧眼识才”的“伯乐”,也已罕见。一些网红“大师”“学者”“专家”多在忙于推销自己,以至不少人在议论“诗歌危机”。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作为一个老年读者,殷切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好诗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