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在出身、经历、性格、气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爱好特长等方面有着诸多差异。但这些差异就其主导性方面来说,并未成为他们之间合作和沟通的障碍,而是相异相吸,产生出巨大的互补效应。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另一位哲人晏婴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毛、周的政治合作正是一种基于差别性产生的和谐,也就是和而不同。毛泽东富于激情,举重若轻,有纵横江海、气吞山河的气势;周恩来则富于理智,举轻若重,有经纬万端、各得其宜的才华。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毛泽东的务实与理智,周恩来的激情与浪漫,在许多领域和方面也有充分的体现。
由于缺乏毛泽东与周恩来初识时期的详细材料,希望引起对此历史存留更多信息的朋友能够参与我们共同研究、探索,此乃本文的抛砖引玉之目的所在。
(来源:“老兵读史”微信公众号。原文载《祖国》杂志。作者系中国知青网理事长、周恩来总理侄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