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主要表现在其奋斗历程、精神状态和队伍构成等三个方面。拥有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初心并能始终坚守这个初心,拥有注重实际、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并能不断创造出新的理论,拥有自我纠错和修复的能力并能勇于承认和纠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的三个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的三条基本经验则是:把党的最高纲领与当前纲领相结合,把党的集中统一与发扬民主相结合,把党的全面领导与自我整顿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按照这个比喻,中国共产党现在刚过百年诞辰,早已步入了老年。然而,令世人有目共睹的是,我们党不仅没有一丝老态、暮气,反而始终生机勃勃,充满青春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所说:“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
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的表现
说我们党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是有充分事实根据的。以下仅从三方面来看。
1.从党的奋斗历程看
“结党”这个词,中国古已有之,如党锢之祸、朋党之争、东林党人等等,但它们都不是现代意义的政党。现代意义的政党是从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它的本质是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者。但无论哪种定义,政党都要为共同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而斗争。斗争越积极越持久,说明这个政党越有朝气,生命力越旺盛。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不懈奋斗,说它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首先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
政党既然是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者,为什么“七一”讲话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主题,概括党的奋斗史呢?这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只是近代由于错过工业革命的时代列车而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了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被堵在了通往工业化的道路上。从此,民族独立和工业化成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而这两个本来应当由资产阶级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都历史地落到了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说,“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既“代表了中国工农大众的最大利益,也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虽然做了国家的主人,国家也获得了完全独立,实现工业化道路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个“拦路石”被彻底搬开,但仍然被帝国主义所敌视,受到军事威胁、外交围困、经济封锁、科技打压,阻挠最终统一,使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一直处于西化、分化的威胁之下。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才能实现。因此,新中国的成立只标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并不意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巩固民族独立,完成国家最终统一和工业化、现代化任务,仍然需要我们党带领人民继续奋斗。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曾要求各大战略区:“必须发扬勇敢战斗、不惜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短期内接连打几仗)的优良作风。”这句话如果用来描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十分贴切的。因为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它的确是在不知疲倦地“连续作战”。依据“七一”讲话划分出的党史四个阶段来看,不仅上一个阶段的奋斗紧接下一个阶段的奋斗,而且每个阶段也都充满连续不断的奋斗。
例如,在第一阶段,党一成立便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接着实行国共合作,开创大革命的新局面,并领导了五卅运动;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又迅速举行南昌起义、秋收暴动,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土地革命战争,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际,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同时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多次反共高潮,并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紧接着把反击国民党进攻的自卫战争发展为人民解放战争,并在解放区进行土改,为建立新中国召开新政协会,制定了“共同纲领”。
再如第二阶段,先是在剿灭国民党残余匪帮、进军西藏的同时,进行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工作;接着在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毅然出兵抗美援朝,同时进行了新解放区土改;随后开展了“三大改造”和“一五”建设,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并在遭遇挫折后实施了国民经济调整;面对“帝修反”的侵略危险,又开展了三线建设;在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和三位伟人相继逝世后,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进行了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恢复了党的正确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
再如第三阶段,先是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系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接着启动改革开放,实行农村包产到户和土地承包,并进行了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同时推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调节,进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实施“三步走”战略,调整对外政策,启动港澳回归进程;随后在苏东剧变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情况下,断然平息了1989年政治风波,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又成功地抗击了“非典”疫情,应对了国际金融风波。
再如第四阶段,先是制定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党和国家内部的严重隐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接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稳中求进总方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接着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新征程。
总的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虽然也犯过错误,但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无疑都是在为着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而连续作战、不懈奋斗。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的最为显著的表现。
2.从党的精神状态看
看一个人的年龄,一般可从精神面貌中看出大概。但也有的人未老先衰,萎靡不振;而有的人虽然上了年纪,却依然意气风发,生龙活虎。可见,人的生理年龄与精神面貌并不总是一致的。政党也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同时又十分重视精神的反作用。马克思说过:“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也常说,“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为什么敌人在物质装备上比我们强大千百倍却能被我们打败?为什么我们在物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却能获得巨大成功?究其原因,就在于精神起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于我们没有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没有在困难面前所屈服,没有患上软骨病、恐惧症,在条件改善后也没有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中所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上,有许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并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革命精神。比如,革命年代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联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年代有上甘岭精神、穷棒子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年代有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以及“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建党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虽然大多是事后被总结、提炼、冠名的,但它们当时就存在,就在发挥作用,只不过事后被宣传、推广,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起了更大的鼓舞作用罢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长征精神时指出:这一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他在“七一”讲话中又指出: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由此可见,我们党对精神力量的作用和对精神财富的传承有多么重视。正因为如此,广大党员在与敌人和困难作斗争时,才能怀有昂扬的斗志、献身的精神,才能具备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在历经百年后,才能依然朝气蓬勃,斗志昂扬。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才会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3.从党的队伍构成看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100年的种种磨难,尤其前28年的艰难险阻、围困堵截,不仅没有被打垮,相反,人数增长了164万倍,成为拥有95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仅仅看这个数字,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认为党员数量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可以再看看党员队伍的质量和年龄状况。
在革命年代,入党就有生命危险,绝大多数党员的质量自然都是有保证的。而当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入党不仅不再有多少危险,还可能会有一些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党员质量显然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党对此有清醒认识,在组织发展工作中始终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注意随时清理不合格党员,因此,党员数量尽管持续地大幅度上涨,但质量总体上还是得到了保证。党的十八大后,通过总结和汲取以往组织发展工作上的经验教训,党的入党程序更多、门槛更高、把关更严,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证。否则,无法解释新中国为什么能在短短70余年,经济建设取得那么多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得到那么迅猛的发展。
无可否认,革命胜利后,党员的入党动机确实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也应当看到,对于绝大多数要求入党的人来说,党的最大吸引力仍然是党的初心和宗旨,入党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把个人力量融入党的集体之中,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从那些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新中国的留学生,随后大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事实可以看出;从各个时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历次评选出的先进人物,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的事实也可以看出;从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在危急关头、关键时刻都能挺身而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事实更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群众中起的中坚作用,才使党得以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在建设和改革各项事业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参加党的一大的13名代表中,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28岁。抗美援朝时,我军军长平均年龄也只有30多岁。但那时党员和干部年轻,一是因为当年投身革命的人,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二是党的历史还不长;三是斗争环境险恶,人事变动大,升迁快。然而,当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其中的2/3时间又处于和平年代,仍然能做到在近一亿党员中,30岁以下的占百分之13,50岁以下的占百分之54,就显得很不容易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的130万新党员中,就有百分之八十在35岁以下。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一个老党,也是一个年轻的党。这样的党不仅会朝气蓬勃,而且会后继有人、拥有未来。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