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起上将。(中红网红色图库)
赵南起上将。(中红网红色图库)
赵南起上将。(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18年6月25日电(据新华社、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赵南起上将,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17日23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赵南起这位传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除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外,还曾担任过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1988年9月,赵南起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后,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17名将军中唯一一位少数民族上将。
这位九旬老人居然是一位地道的“韩国人”。从日占朝鲜脱身后,赵南起在中国投身革命73年。1927年4月20日他出生于日占朝鲜忠清北道清州郡(今韩国忠清北道)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祖父赵东植,是清源郡1919年三一运动的筹划和组织者之一。学生时代,赵南起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日本殖民者的不满和反抗。在当时日本统治下的朝鲜学校,学生每天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唱日本国歌,赵南起每次都站着闭口不唱。学校禁止使用朝鲜语,每次课上回答问题他都只说朝鲜语,虽然总是被罚,但他从不屈服。1939年冬,赵南起随父亲赵龙九在一个黑夜离开家乡清源郡,四下流浪。第二年初,他们全家在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一个朝鲜族村落——佛堂村定居下来。这一年,赵南起13岁。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许多流浪东北的朝鲜人纷纷踏上回国之途,但是,赵南起一家没有走,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一个月后,赵南起步行100多里山路来到吉林市,找到民族解放同盟总部,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1945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被迫从长春撤出进入岔路河口地区,处境困难,人地两生,部队经常断粮。赵南起发动岔路河和周边8个村子200多户朝鲜族居民,共筹集了30万斤大米。很多东北民主联军老战士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都说这就是“雪中送炭”。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已经在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担任农业工作组研究员的赵南起,首批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参战,与毛泽东同志的儿子毛岸英同在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任参谋,两人分别担任彭德怀司令的俄语和朝鲜语翻译。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考验着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更考验着包括赵南起在内的每一名志愿军指战员。1952年10月,美军对志愿军在上甘岭发动了大规模的“金化战役”。应战的志愿军15军,弹药、药品消耗惊人。10月27日上午10时,赵南起接到紧急任务——限28日拂晓前必须为15军补充2万枚手榴弹。当时朝鲜境内的手榴弹的储备在秋季反击战中已经消耗无几,从国内调运最少也需3天的时间,而他却只有20个小时。
当时,8万手榴弹正在丹东待运。赵南起权衡再三,利用当晚天气阴沉的有利条件,提出换“歇人不歇车”的方式,分三段进行接力奔跑运输。28日凌晨5时许,15辆军车将3万枚手榴弹及时运到的15军。
如今,朝鲜停战所使用的签字大厅仍矗立在朝鲜板门店。人们不知道的是,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物,建造历时仅一个晚上。物料运输,赵南起用的还是“歇人不歇车”的老办法。1958年,赵南起随志愿军最后一批回国。回国后,他作为志愿军的代表之一,受到了毛泽东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赵南起出任总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居于高位,赵南起的“重心”却在基层。得知许多部队住在“干打垒”房屋,甚至仍然日伪时期的营房,一些战士冬天晚上要穿着棉衣、棉鞋睡觉,赵南起力主总后勤部每年投入几亿元经费,用于营以下部队营房的建设。在他任职期间,全军一半以上的建制营住进了新营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