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理事长、林枫之子林炎志,近日在听取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就近期的工作汇报后,对基金会下步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希望同志们发扬成绩,再接再励,不负老区期望,传承好红色文化,搞好教育扶贫,担当起晋绥后代的历史责任。
林炎志理事长在今天特别寄语《红色晋绥》网站,刊登如下,愿与大家共勉。
林炎志理事长书写寄语
林炎志寄语
链接:
一、“林枫奖”基金
“林枫奖”是清华大学专门为政治辅导员设立的奖励项目,是清华大学学生政治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奖励金。1997年由林枫同志的爱人和子女捐赠设立,奖励对象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政治辅导员。至今已连续评选13届,共有137名辅导员获此殊荣。在林枫同志子女和友人的持续捐赠和有力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基金本金从设立时的20多万元,如今已增长到1000万元。“林枫奖”为清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为林家姐弟及清华大学校领导与“林枫奖”获奖辅导员合影。
盛夏的北京,一位方正刚毅、头发花白的魁梧男子,独自一人斜挎着一只帆布公文包,三步并作两步走进了吉林大厦的酒店大堂,来不及擦拭满脸的汗水,伸出一双大手,亲切地向我们打着招呼,“让你们久等了,抱歉!我刚办完事情回来,一会儿就回长春。你们的采访简单一点,马上开始吧。”
这位装束朴素、不带一位随行人员的长者,就是“林枫奖”基金的发起人之一,前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林枫同志之子,清华大学77级物理系校友,现任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的林炎志先生。他与清华有着极深的渊源,在清华求过学,分别在1982年和2008年获得物理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当过老师,上世纪80年代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工物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清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至今他还每年都抽出时间回到母校,开讲时事分析,帮助学弟学妹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并乐此不疲。他磅礴深厚的知识体系,深入浅出的亲切话语,往往造成教室里三层外三层的场面。
2008年林炎志(右一)获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左一为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这次,我们的采访主要围绕“林枫奖”基金设立的前前后后展开。
设立:“这里凝聚着父母亲的生命”
林炎志生长在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党的高级干部的家庭里。他向我们介绍,“我的父亲和母亲,一位出身于东北黑土地的地主家庭,一位是直隶省国民党中将的千金小姐。他们双双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和阶级,因共产主义理想走到了一起。”
他的父亲林枫同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原八路军一二九师的副政委,建国前后曾任中共东北局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文革”前夕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党校校长。他的母亲郭明秋同志,1935年在北平女一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仅十八岁的她被推选为“北平大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学联主席, 组织发动和直接领导了影响深远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到达天津,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林枫担任刘少奇秘书,郭明秋担任刘少奇的译电员。为了革命工作需要,这年夏季,服从党组织安排,林枫与郭明秋结成革命伴侣。
两个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人,从婚前的陌生到婚后的逐步熟悉、白头偕老,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他们结成了相爱一生、相濡以沫的革命伴侣。他们先后有了6名子女,林梅梅、林双双、林耿耿、林炎志、林京志和林星玉,林炎志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然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将这个幸福和睦的红色大家庭拆散。林枫和郭明秋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关入狱6年,在狱中,林枫同志遭受长达6年的监禁逼供和残酷迫害,身体状况遭到毁灭性摧残。
子女们也受到各种牵连,散落四处,境遇悲惨。“才几岁的小妹星星跟着大姐梅梅在清华打扫厕所。后来,大姐梅梅去了贵州。我那时在北师大一附中念高二。一夜之间从校学生会主席的‘风光’中跌入了‘黑帮子女’的谷底,白天在学校里没有任何人敢理我,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洗裤脚,因为胡同口那些昔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现在看到我过来,都向我身上吐痰……”
1972年8月,时逢政治空气稍微有些松缓,林炎志等众子女获准首次去秦城监狱探视父亲。
探视室里,随着“哗啦”的铁门开启声,一位瘦削、衰弱、花白头发的老人步履艰难地向他们走来。孩子们惊呆了!这是他们印象中高大魁梧、儒雅可亲、沉静稳健,敬爱的爸爸吗?
原来,几年来粗劣的饭食,不仅量少到难以果腹,一碗米饭更是可洗出一碗底的沙子;四年的时光只见过不足24小时的阳光……这些非人的待遇,导致了林枫的体重降了40多斤,腰、腿都伸不直了,眼睛灰蒙而空洞,原来就很严重的心脏病,又添了肺结核和糖尿病。
林枫的遭遇几经周折传到了毛主席那里,身体遭到严重折磨的林枫,1972年底被批准出狱救治,但最终也未能挽回他的生命,1977年9月29日,林枫在医院与世长辞,终未等到恢复其党籍那一天的到来。
林炎志至今仍然记得,在父亲最后的生命历程中,他身上表现出一位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对党的赤胆忠诚。病榻上的林枫,用陈毅的诗歌“莫道浮云终蔽日,寒冬过后绽春蕾”来宽慰孩子们。他说:“和正面的敌人作斗争,在战场上会有牺牲;和革命队伍内部的敌人作斗争,也会有牺牲。干革命,对各种牺牲都要有思想准备。”
林枫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决定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读书。由于他那时没有工资,家里的书籍也被抄光了,他就叫女儿林梅梅买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选集,并对女儿说,将来有了钱,一定买齐他们的全集。
后来,林枫在眼睛视力下降严重、手指也麻木的情况下,一笔一划,异常吃力地在《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的扉页上给女儿写下这样一段话:“京,星星,你们先读这本书——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将来还要看他们的全部书信集。至于炎炎,可以先看马恩全集,也可以先看此书。我希望我们的青年都能读马克思的书信。这些书信很有趣的讲了马克思主义的大道理,不但生动易懂,而且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这就是他留给子女们最后的叮咛和嘱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对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加给林枫同志的问题统统推翻,彻底予以平反,并补发林枫和夫人郭明秋入狱6年期间的工资,除去党费等开支外,还剩下近三万元。
“我和二姐双双背着大书包,踩着自行车,把这笔钱领了回来。这钱是爸爸妈妈六年的牢狱生活换来的,里面含有他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子女谁也不敢用,也不愿用。”这部分资金一直存定期或者买国库券,到1996年,连本带息已经累计至20多万元。
1996年的一天,80岁高龄的郭明秋把孩子们叫在一起,这位年轻时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并矢志不渝的伟大女性,向孩子们郑重谈出了她历经多年对如何使用这笔钱的思考。她说:“过去我们做地下工作,打工挣钱给党。解放后供给制改工薪制,党给我们发工资,我们一直心存不安。现在这笔钱是党给的,应该用在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上。”这位耄耋老人,是否脑海里又出现了一生各个时期奋不顾身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又出现了那个肃杀的冬日,18岁的她举着小旗子,走在声势浩大的“一二•九”、“一二•一六”游行示威队伍前列,带领6000名青年学生一起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的场景?那些洋溢着革命理想的青春面庞,那些如烈火熊熊燃烧的不屈信念!
到底把这笔钱捐到何处来用于“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呢?郭明秋明确提出“捐给清华大学”,因为她清晰地记得,清华的学子是当年“一二•九”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林炎志和大姐林梅梅等人也非常支持妈妈的提议,大姐是清华大学66届校友,文革中在清华“劳动改造”,而他本人则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77级)学生,甚至妹妹林星玉,文革期间也跟着姐姐在清华劳动。他们一家两代人跟清华的渊源太深了,他们相信清华大学是最适合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的摇篮之一。
“我们陪着妈妈来到清华,找到了时任校党委书记的贺美英老师,谈了我们的想法,得到她和陈希等其他校领导的高度支持,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校领导非常赞成妈妈的提议,贺美英老师提出活跃在清华大学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前沿的辅导员队伍,恰恰就比较符合青年共产主义者的内涵,建议这笔钱专门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奖励校内辅导员的基金。这就是‘林枫奖’基金的设立由来。”
1997年,林枫夫人郭明秋(左一)及其子女向清华大学捐赠设立“林枫奖”基金,右一为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希。
筹资:榜样的社会连动效应
熟悉林炎志学长的教育基金会领导和老师是这样描述“林枫奖”基金后续的筹集过程,“太让人感动,太令人钦佩!除了父母亲补发的文革工资作为起始资金外,十几年间,林家的子女省吃俭用,把个人积蓄不断地注入这支基金,他们这一番高尚的情操和行动影响和带动了一批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纷纷为这支基金‘加油’”。
记者曾听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英老师说过,“林炎志一家,生活并不富裕,他在生活上特别节约,连手机都舍不得多打”。果然,林炎志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同时印有他和秘书两人的姓名、电话及电子邮箱,每个人的手机号均有2个,分别标明“短信”和“省外”,或者“省内”和“省外”。他解释道,这样是为了节约通信费用。基金会里负责与林炎志联络的井建军老师也说,“林炎志特别朴素,每次回北京到清华讲课或者参加活动,经常是自己带饮用水,吃大食堂,有时坐公共汽车。或者自己拖着行李车,在学校里东西南北步行。”
林炎志则这样介绍兄弟姐妹对这只基金出力的情况,“我们家6个兄弟姐妹中,我出的钱不多。我的妹妹林星玉,她是做律师的,挣得多一些。她只要一有余钱,就会把钱放到这支基金里来。我的一些朋友也慷慨解囊。”
林炎志长期以来乐于助人,善于助人,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帮助过不少朋友走出人生和事业的谷底,并取得成功。这些朋友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每每要感谢一下这位良师益友。林炎志学长一一拒绝,他真诚地说,“你们不要谢我,我非常愿意跟你们一起谈谈心,为你们出出主意。如果你们一定要表示感谢,就请你们支持清华大学的‘林枫奖’基金吧。”
在林炎志兄弟姐妹这种无私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感召下,近几年来,许多清华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加入“林枫奖”基金中来。这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敬仰之情的充分体现,是对清华大学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力支持,是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是共产主义信念在几代人之间的传递。
十几年间,赵伟国校友代表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季卫东校友代表河南中鑫集团公司、王晓文女士代表北京耿丹教育发展中心,还有谭伟校友等先后向“林枫奖”基金捐款数十万至上百万元,以扩大“林枫奖”基金的本金,鼓励清华师生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
季卫东(左一)、林炎志(左二)、王晓文(左三)向“林枫奖”基金捐赠,并与贺美英(右二)合影。
使用:13年137位优秀辅导员获奖,他们已在校内和社会各界发挥骨干作用。
1953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着眼于“培养辅导员成为比一般学生具有更高政治质量及业务水平的干部”。“双肩挑”是指一肩挑业务,一肩挑学生工作。清华的辅导员一般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带领低年级学生。要让学生们信服,首先要给自己施压,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要做得更好,这对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又是一种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模式。50年多来的历史检验、风雨洗礼,今天的清华园依然活跃着无数辅导员的身影,辅导员制度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曾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陈希同志曾经这样总结说,“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足以说明辅导员制度的生命力、先进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双肩挑’辅导员制度通过辅导员们的表现将培养目标和优秀学生内涵具体化、人格化,这种身边榜样的力量的带动作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使得学生整体具备了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就是培养目标问题。清华对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两个拥护、两个服务’,即‘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同时,还要使其中的优秀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1997年在清华设立的“林枫奖”为激励广大辅导员、推动辅导员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可以说实现了“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的设立初衷。
近年来,清华大学根据新时期学生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除本科生辅导员以外,新增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党建辅导员和网络辅导员等新的辅导员岗位,共设有300多个辅导员岗位。辅导员们兢兢业业地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不断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为把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工作。 而“林枫奖”每年从中选出10名左右表现突出的同志进行表彰,现在又增加了10名辅导员“标兵”奖,以激励广大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林枫奖”自1997年设立到2009年已有137人奖此殊荣。首届“林枫奖”获得者、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杨岳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正如贺美英老师在“林枫奖”颁奖典礼上所说的那样:“‘林枫奖’基金是学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奖励金,对辅导员的精神鼓励远远胜于物质奖励,有一批获奖辅导员已经在学校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发挥骨干作用。林枫同志及其亲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激励我们认真做好工作。”
作为林枫奖基金的发起人之一,林炎志学长在采访结束时语重心长地说:“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国家发展的大计,学校重任在肩。‘林枫奖’设立十多年来,看到一批批年轻人锻炼成长,我非常高兴。希望获奖者继承和发扬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我决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这个奖项坚持下去,为母校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林炎志简历
林炎志简历照片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在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现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主席,清华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体委主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教委专职委员、党组成员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林省委副书记。出版过著作:《树坚不怕风吹动》、《笑迎挑战》、《没有个人功利的追求》、《国有资本人格化》、《在吉祥之林耕耘》等。(转载自北京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网站 2010年11月)
二、林枫•郭明秋教育奖励基金会
10月29日上午,“张家口林枫•郭明秋教育奖励基金会”成立暨颁奖大会在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举行,基金会揭牌成立并为我市36名优秀教师颁发“张家口林枫•郭明秋教育奖励基金”荣誉证书、奖牌及奖金。28日下午,市委书记侯亮,市委副书记何江海,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江会见了吉林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协原副主席、“张家口林枫•郭明秋教育奖励基金会”名誉会长、基金捐赠人代表、基金会成立发起人林炎志一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戈亮禄,市政协副主席何兰等出席29日举行的成立暨颁奖大会。
为纪念林枫、郭明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为了支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以林炎志为代表的林枫、郭明秋子女及后人主动捐款320万元,在我市筹备成立“张家口林枫•郭明秋教育奖励基金会”,并于2015年7月正式成立。基金会是非公募性质,也是我市成立的第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教育奖励基金主要用于每年奖励我市的模范优秀教师以及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救助贫困教师等活动。资金来源主要是以林炎志为代表的林枫、郭明秋同志的子孙以及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的捐款。基金于2014年筹建,先期捐赠了10万元对18名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今年在300万元捐款的基础上(存基金会账户),筹建人再捐10.8万元用于2015年的表彰、奖励。
侯亮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基金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以林炎志同志为代表的林枫、郭明秋子女给予张家口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张家口林枫•郭明秋教育奖励基金会的成立是我市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张家口教育事业的一件喜事,是张家口人对林枫、郭明秋老一辈革命家光辉一生充满敬意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林枫、郭明秋崇高奉献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当前,张家口赢来了快速发展的三大机遇期,全市人民要以林枫、郭明秋精神为指导,为张家口的繁荣发展不懈努力奋斗。
林炎志表示,宣化区、涿鹿县是其父亲、母亲曾经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成立“张家口林枫•郭明秋教育奖励基金会”,既是完成前辈愿望,缅怀父辈在战争年代的卓越贡献,继承他们忠于党、忠诚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耿耿热忱,也是为了关心支持张家口的教育事业发展,基金会愿为张家口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转载自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5年10月)
三、林枫、郭明秋简历
林枫照片
林枫(1906—1977),黑龙江省望奎县人。1924年进入天津南开中学,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考入北平大学工学院。1932年起曾任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天津市委书记等职。1936年5月,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的秘书。
林枫是晋绥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同贺龙、关向应一起,为党所领导的革命军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推翻民党的统治积蓄重要力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七七事变后,他随中共北方局转至太原,9月起先后任中共山西工委(后改省委)副书记。太原失守后,他与省委书记张友清带领省委机关转驻临汾,领导晋西南地区的抗日工作,在恢复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发动抗日救亡运动、扩充八路军兵员、建立和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加强党对牺盟会和军队干部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1938年1月起,他先后任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中共晋西南省委(后称晋西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政委,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全区建立县委26个,大多数县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抗日政权、抗日武装、开辟根据地近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00多万。他积极稳妥地建立秘密交通网,保证了延安经此通往各根据地秘密交通线的安全通常。在粉碎阎锡山策划的晋西事变斗争中,他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积极组织八路军晋西支队和新军各部自卫反击,并及时将党政机关、部队转移到安全地区,将各地党组织迅速转入地下,为党保存了有生力量。1940年2月,他任晋西区党委(由晋西南、晋西北两个区党委合并组成)书记、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参加组织领导扩兵、做军鞋、献金、献粮的“四大动员”,两个月完成了预定任务,保障了八路军兵员、给养和根据地建设急需的资金和物资。他还领导了“三三制”政权建设,着力推进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为根据地的建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政治组织保证和武装力量支持。
|